鄂教版七下论语八则教案3篇内容摘要:

这是孔子治学修身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 ”,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 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 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适合者讲谈、研讨,互相后发,互相促进,将学问进一步提高。 因为“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 ”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 —— 达到前两个境界之后,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既当不了官,也发不了财,然而也不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君子”才能达到的境界了。 23 寓言三则 【教学构想】 寓言是采用虚构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来寄寓某种事理的一种文学样式。 探究 寄寓在生动形象故事中的抽象道理,是阅读寓言的关键。 这三则寓言都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而且南辕北辙、塞翁失马演变为成语,被广泛使用着。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呢 ?应该立足于文本,借助文本中的关键性语句,进行概括,得出一般性的道理。 《南辕北辙》中两次提到“此非楚之路也”,去楚国是这个人此行的目的,楚国在南, 一、 教学目的: 1. 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 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3. 诵读欣赏。 二、 教学重点 难点: 1. 掌握基本字词的含义 2. 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 三、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课上交流。 2. 准备本课的朗读磁带,收录机。 3. 《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 四、 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 学法指导: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含义。 背诵、积累,要求熟读成诵,正确默写,并能灵活运用。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抓住其中的“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成语引入《论语》。 (二)、教师简介《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播放朗读磁带,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三)、诵读欣赏。 1. 学生齐读。 2. 教师针对齐读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正;范读;领读。 3. 听朗读磁带,自读两遍;齐背一遍。 4. 教师指导美读 ,指名学生朗读。 (四)、指名学生翻译,教师适当点拨,扼要分析,最后归纳总结。 (五)、巩固。 进行背诵默写比赛。 【教学构想】 《论语》是孑 L 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雍也》 )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