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单元教案1内容摘要:
过程,提高学生能力。 与以前所学的内容相呼应,加深印象。 强调了控制变量法实验结论的特点 此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锻炼学生能力。 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 ,将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 ( 3)两个实验都涉及到同一种物理方法,叫。 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4’ 提问:决定弹性势能的因素是什么。 在 这里提示在弹性范围内的形变。 用实验举例证明。 全体回答:发生形变的大小。 学生积极举例。 活跃课堂气氛,发散学生思维。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10’ 提问:决定重力势能的因素是什么。 投影: [练习 ] 1. 2020 年 12 月底,印度洋海底发生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破坏性极强,造成几十万人死亡和无数财产损失„„海啸之所以有这样大的破坏性,是因为海啸具有很大的 ( ) A .内能 B .重力势能 C .弹性势能 D.机械能 一个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滑下来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C、动能不变,重力势力减小,机械能减小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为了使快速降落的“神舟”五号返回舱安全着陆,返回舱在距离地面几米处,向下迅速喷出高温高压气体。 从开始喷气到安全着陆,返回舱的 ( )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汽车在匀速爬坡的过程中,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学生回答: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单元教案1
相关推荐
: me B: I t its As 1)_ a a 2)_ in s 3)_ a a is of at be a or a 4)_ is In a of 5)_ a a 6)_ on 7)_ to A: 8)_ B: It A a he a on He he on he he do he it to he he it to he he of or or of in A a he a on He
如图 9所示是某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所连接的实 物图。 灯泡的额定电压是 2. 5V,电阻约 9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 20Ω 1A”字样: ( 1)在图 9 中把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在开关闭合前,应将滑片 P滑至 (选填“ A”或“ B”)端。 ( 2)该同学合理地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 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都不亮。 他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a. 小 灯泡丝断了;
( 5) ( ) =0+( 5) ( ) =5 ( ) 2.计算: ( 1)( 11) +8+( 14); ( 2) 8+( 2) +( 4) +1+( 3) ( 3)( 4) +( 3) +( 4) +3; ( 4) +( ) ++( ) ( 5)。 32)41()32()43( (6)(2)+ )61(31)21( ( 7) 39+( 23) +0+( 16); (
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 A. 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来源 :] 四 、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
做压强 ②公式:。 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 ③单位: 读作: ;单位 ,简称 ,符号是。 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 10 4 Pa的含义是: 例 1 一个物体重为 20N,把它放在斜面上 (如图 91所示 ),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受到的压力. 例 2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压力的 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它们的区别是做功是其 他能量和内能的转化,能的形式变化了; 而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没有变 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 以下由于做功使内能增加的是 ,由 于 热 传 递 的是。 A、 放在室内的热水温度逐渐降低 B、 水蒸气将锅盖顶起 C、 冬天,用“哈气”的办法取暖 D、 用电熨斗烫衣服,电熨斗发热 E、 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