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宇锅炉制造公司iso质量保证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确定用户的要求和期望,并对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实施控制。 ( 2)负责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以确保按用户要求提供产品。 ( 3)向用户提供技术资料,宣传产品性能,不断拓宽市场。 ( 4)建立健全销售及服务档案,对各类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负责;对服务质量和及时性负责。 ( 5)负责运用各种形式实施与用户的有效沟通,对用户提出的质量问题及与产品有关的要求予以整理,分类反馈给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 ( 6)对因服务质量失控造成的损失负责。 ( 7)有权根据信息反馈情况,提出质量改进意见。 机加工责任人 ( 1)锅炉质量保证体系运转中对锅炉零部件及原材料试样和产品检查试样进 行机械加工质量负责。 有权对标记不清的零部件提出复验。 ( 2)有权对工艺提出不同的方案,并有权制止违反工艺纪律的操作。 ( 3)负责联系工艺部门和检验部门协调机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过程。 21 管理评审 概述 为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管理评审,以评价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使其不断改进。 职责 公司总经理负责评审的组织。 质管部负责管理评审的具体工作。 管理评审应包括以下内容: 、质量目标、质 量体系是否适合企业; ; 、管理职责、资源配置等是否充分和使用; ; ; ; ;。 管理评审的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 资源要求。 22 质管部负责管理评审工作准备及会议记录、报告并整理和保存。 管理评审一般每年进行一次(间隔不超过 12 个月),如有特殊原因,应适时进行评审。 相关文件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质量体系文件的构成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分三个层次,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或管理制度)、作业文件(或工艺文件)及各种质量记录、报告、表卡组成。 ,是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纲领性文件,它阐明了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规定了质量体系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对质量体系的控制要素作纲领性要求描述,是实施和保证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转的企业法规。 质 量手册由质保工程师组织人员编写,质保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 质保工程师负责质量手册的解释。 质量手册由质保工程师组织人员修改。 质量手册由公司质管部负责管理,包括保管、发放、换版等有关事宜。 质量手册是公司内部质量活动的准则,质量审核的依据,向用户、监检单位和评审机构提供信任的证明。 质量手册分受控本和非受控本,受控本向公司内部的部门、个人提供,非受控本向用户、监检单位和评审机构提供。 第二个层次是程序性文件(及管理制度),是实施质量管 23 理的文件,结合公司的实际且保持与公司规定的质量方针、目标相一致,具 体描述在质量体系中如何有效地实施质量体系并形成见证文件的程序。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质量手册的基础和支持性文件。 第三个层次是作业文件(或称工艺文件),是质量体系运转的指导性文件、操作性文件,各种质量记录、报告、表卡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转的证明文件,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控制点、控制环节与控制要素 控制点 控制点是在锅炉制造过程中需要重点质量控制的工序、部位和重要项目,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质量活动处于受控状态,一般分为检查点、审核点、停止点、监检点。 ( 1)检查点( E 点) 检查点也称检验 点,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主要工序或主要质量项目,必须由本企业专职检查员进行检查的控制点,一般由数据来证明。 ( 2)审核点( R 点) 审核点也称审查点,是指在质量保证体系运转过程中,完成某项较为主要的工作或过程后,除执行者进行自查外,还应由职责高于执行者的人员确认,一般有签字来确认。 ( 3)停止点( H 点) 停止点是指锅炉制造进行到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检查项目或部位时,暂时停止工作,在公司质量检验责任工程师和监检员在场的情况下,由专职检查人员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经公司质量检验责任 24 工程师、监检员确认并签字后,方可继续 施工。 ( 4)监检点( S 点) 监检点是质监部门的监检人员在企业自检合格基础上,为监督产品安全质量而设的产品监检项目控制点,按《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的规定,监检点分为 A、 B 二种。 控制环节 质量控制环节是按工作顺序进行质量控制的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控制范畴,它是由控制点组成,从属于控制要素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例如:材料质量控制要素,包括材料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含标记移植)、代用等控制环节。 其他控制要素的控制环节内容将在本手册相关章节阐述。 控制 要素 质量控制要素是由具备不同性质职能,按一定秩序和内在联系确定的控制过程,它是由控制环节组成,从属于质量控制系统。 锅炉制造过程的主要质量控制,按《基本要求》规定设置以下18 个控制要素,它们是: 管理职责、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文件和记录控制、合同控制、设计控制、材料、零部件控制、作业(工艺)控制、焊接控制、热处理控制、无损检测控制、理化检验控制、检验与试验控制、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不合格品控制、质量改进与服务、人员培训、考核及其管理、其他过程控制、执行锅炉制造许可制度。 25 质量计划 公司对 一般产品可用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做为产品质量计划,对于新产品及特殊重要产品,应编写产品质量计划,质量计划应涵盖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产品质量计划的内容包括: (1)产品概况 产品型号、结构特点、主要受压元件材料及其数量。 (2)制造前准备 人员、设备、工艺及材料准备。 (3)制造过程主要控制环节 封头压制、筒体成形、焊接 方案 、产品焊接试板、弯管、整体组装、标记代号、无损检测、热处理、压力试验。 (4)工艺文件 通用工艺规程、主要受压元件工艺流程卡,焊接工艺、热处 理工艺、无损检测工艺、压力试验工艺、组装工 艺。 (5)产品制造过程控制点的设置(含检查点、审核点、停止点及监检点) (6)产品质量证明 产品铭牌及质量证明文件(含产品合格证、主要受压件材质证明书、无损检测报告、焊后热处理报告和压力试验证明)。 概述 26 本章是对锅炉制造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以下简称文件)的编制、会签、审核、批准、标识、保管、发放、回收、修改等做出规定,确保各部门得到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规定质量体系运转记录的要求,为体系运转和产品质量的追溯提供证明。 职责 办公室负责上级文件的管理,技术部负责设计文件及工 艺文件的管理,并收集锅炉制造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质管部负责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及质量检验文件的管理,并向用户提供锅炉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 控制要求 (一)文件的控制 文件分类 文件分为内部文件和外部文件,内部文件包括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 管理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或管理制度)。 技术文件包括产品设计文件(图样、计算书、安装使用说明书等)、工艺文件、作业文件、检验文件等。 外部文件包括国家颁布的法规、技术标准,用户提供的文件、图样等资料。 文件分为受控文件和非 受控文件,受控文件一般是指要受更改的控制。 质量手册分受控和非受控两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质量记 27 录、报告、表卡是受控文件。 受控文件供公司内部、监检单位及评审机构使用,非受控文件供外来单位使用,例如用户等。 文件的编制、会签、审核、批准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由质保工程师负责提出,各有关部门会签,经公司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由总经理批准发布。 质量手册由质保工程师组织质保体系有关责任人员编写,经质保工程师审 核,由总经理批准发布实施。 设计文件由技术部设计人员负责编制,标准化和工艺责任工程师会签,设计责任工程师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工艺文件由工艺人员负责编制,工艺责任工程师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检验检测文件由质管部工作人员负责编制,相应责任工程师(材料、理化、无损检测、压力试验、检验)审核,质保工程师批准。 ,相应责任人审核,相关领导批准。 所有受控文件必须进行编号标识,编号标识方法按《文件控制程序》中有关规定执行。 文件的保管 上级文件由办公室负责保管;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及锅炉制造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由技术部负责保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28 及产品质量检验文件由质管部负责保管。 各部门应设专、兼职文件保管员,保管好本部门的文件。 各部门文件保管员,应按公司规定对文件做好标识,分类存放,并应建立台帐,记录文件种类、数量、收发及修改情况。 文件发放、回收 文件发放按谁保管谁发放的原则,发放的范围由各部门的主管领导确定。 各类文件的发放均应 进行登记,填写文件发放记录,由领用人签字。 发放新文件时应收回失效的文件,并在回收的失效文件上加盖“作废”章且应填写回收记录。 文件的修改 文件的修改按谁编制谁修改的原则,更改人应填写“文件和资料更改通知单”,经相关责任工程师审核,主管领导批准,按本章第 条规定发放。 各部门文件保管员应对文件的修改情况做记载,其中因文件修改而影响用户合同时,应通知用户,并在出厂质量证明书中注明。 文件有效版本的控制 各部门要保证本部门使用的文件是正式 批准的有效版本,不得使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 外来文件的控制 29 标准化责任工程师应经常与质监等部门联系,收集与锅炉制造有关的新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在公司内宣传、贯彻、落实。 用户提供的图样和技术资料,由经营部负责登记,转技术部办理,其他文件例如合同,由经营部登记建档。 (二)记录的控制 对锅炉制造的质量活动所形成的记录进行控制,以便为证实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满足追溯要求。 质量记录的范围 记录的范围包括产品质量记录和质量体系运行记录。 质量记录的内容 质量记录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 、检测及试验结果; 、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 质量记录的要求 ,也可以采用文字、卡、报告、光盘; ,内容真实完整准确,字迹清晰。 不得随意更改、涂抹、填写人及审核人必须签字或盖章,签署日期; ,应采用单杠线划去 30 原始数据,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数据,并填上更改人的姓名及日期。 质量记录收集、检索、归档。 质量记录由其归口管理部门保存,各部门应按月将质量记录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必要时编制目录,以便于检索,需要向公司资料室归档的质量记录,归口管理部门应定期交送。 质量记录的储存、保管 ,做到防湿、防火、防蛀、防病毒、防损坏。 b. 质量记录应按公司有关规定保存一定年限。 质量记录的查阅与借阅 质量记录原则上只供本公司员工在工作需要时在资料室内查阅,其他人员要借阅时须经主管领 导批准。 质量记录有效版本的控制 各部门要保证本部门使用的质量记录是正式批准的有效版本,不得使用失效或作废的质量记录。 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概述 合同包括采购合同、分包合同和销售合同。 合同是为了规范甲乙 31 双方的行为,以满足双方的要求。 为此,本章对合同评审、合同签订、合同管理与修改做出规定。 职责 采购合同的管理由经营部负责,分包合同的管理由有关部门负责,例如理化和无损检测分包合同由质管部负责,热处理分包合同由生产部负责,承压件的压制分包合同由 生产部负责,销售合同的管理由经营部负责。 控制要求 合同分类 合同包括采购合同、分包合同、销售合同。 合同评审 合同评审按职责由有关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应有结论并有记录且要保存好,主管经理对评审结论进行审批。 采购合同、分包合同评审内容主要是企业资质、价格、交货期、执行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技术条件等。 销售合同评审内容 ( 1)执行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 ( 2)对公司的定型产品主要是价格、付款方式、供 货期、质量要求; ( 3)对公司尚未生产的新产品主要是其技术的可行性和质量要求的合理性,公司的能力是否满足合同要求。 合同签订 32 经过评审同意签订合同的,由有关部门履行手续签订合同。 合同中应明确执行的法规、标准、技术条件、验收标准、安全质量要求等,并符合《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要求。 合同管理与修改 合同签订后由有关部门统一编号、专人管理,保存期限由各部门确定。 因各种原因合同需要修改时,由甲乙双方进行协商、确定修改条款,经主管经理审批 后通知公司有关部门,必要时再组织合同评审。 相关文件 合同控制程序 概述 为使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有序进行,本章对设计人员职责、设计策划、设计过程(包括设计输入、输出、评审、更改、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