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某采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内容摘要:

斑岩,岩体裂隙有三组,大部分闭合,裂隙间距 ~3m,裂隙较发育。 岩体的组织结构、矿物成分均未变,岩块较新鲜,岩石仅具有轻度的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现象,岩石块状~完整结构,锤击声脆。 岩石坚硬。 按照《 GB/T 14685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对 XXXXXX镇上村坑底垅普通建筑石料矿区的矿石进行了分析采样,作了 物化性能测试 ,其物化性能 如下:矿石的 干燥状态抗压 强度~,平均 ;饱和状态抗压强度 ~,平均;软化系数 ;碎石压碎指标 8%;坚固性 %; SO3 < %。 根据浙土资发 [2020]131号 “XXX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规范要求(暂行 )”附录 C普通 建筑石料质量一般要求,矿区矿石质量指标等级属 Ⅰ 类。 ( 3)环境地质 据该区地震资料分析,矿区及邻域为地壳相对稳定地带,地震的震级与频度不高。 区内基底断裂展布与地震情况表明,区内存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但都以弱震、微震为主。 该区地震历史上记载最高为 ,地震部门核定本区地震烈度为 Ⅵ 度区域。 矿山开采地段地势较陡,均为露天开采,矿区及周边地区目前未见崩、滑坡现象。 矿区在《 XXX省 XXX矿产资源规划》中属其它区。 在《 XXX省 XXX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20~2020)中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矿山的开采及加 工将会对矿山周围的居住人员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矿山开采时爆破将会产生游离二氧化硅,危害人体健康,故要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保证矿山生产人员及周边居住人员的健康。 矿区 200m爆破警戒线内无村庄和重要工程设施,也无景点。 矿山开采时按边坡的设计进行整治,使边坡稳定,并进行复绿。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进行湿式钻孔,爆破后撒水减尘,防止粉尘对南侧村庄的污染。 结论: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矿山露天开采、矿石加工对地质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环境地质条件属中等。 采矿工艺 采矿工艺流程:地表残坡积物剥 离 —穿孔作业 —爆破作业 —分选作业 —破碎作业 —采装作业 —运输作业。 分布在矿区中部及北侧山坡上,为 花岗斑岩经风化作用,地表形成的残坡积物 ,主要成分 为 黄褐色亚粘土、粘土 , 其间夹有 花岗斑岩 碎块,碎块呈不规则的棱角状,大小 5~20cm,含量 10~15%。 残坡积物厚 1~9m,平均厚 5m,地表残积物剥离 万吨。 矿山潜孔钻机 2 台及手持式风钻由固定空压机 3L10/8(电动)及 6m4m3(柴油)供风。 按爆破设计的炮孔位置、深度,采用潜孔钻机钻孔。 钻凿顺序由远及近、由内到外顺序进行,成孔后的孔眼应堵塞加盖,避免 钻机移位时杂物进入炮眼。 炸药库位于开采拐点 6 西南 150 米处。 装药前检查各炮眼孔位、深度、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孔内有无堵塞、孔壁是否有掉块以及孔内有无积水。 清孔采用高压风进行吹孔, 孔口周围的碎石、杂物清除干净,对于孔口岩石破碎不稳固段,应进行维护,避免孔口形成喇叭状。 钻孔结束后应封盖孔口或设立标志。 在网路检测无误,防护工程检查无误,各方警戒正常情况下,由指挥员下达命令起爆。 起爆采用非电方式。 爆破完成,间隔规定时间后,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处理瞎炮,无误后解除警戒,即可开放线路。 开采方式采用从上到下分级开采 的方式开采,每级坡高 15m,最底坡高为12m,台阶坡面角为 30176。 ~ 65176。 , 清扫平台宽均为 3m~ 5m。 石料经分选、破碎后 采用挖掘机铲装,自卸汽车运输。 施工进度 矿区建设单位为顺吉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总投资 万元。 本工程计划于 2020 年 5月开采结束,开采期为 5 年。 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见表 22。 表 22 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 工程项目 进度安排 2020 ~ 2020 5 6 7 8 9 10 11 3 4 采石场 截 、排水沟, 表土剥离 石料开采 覆土、绿化 、挡墙 简易道路 排水沟、表土剥离 覆土、绿化 临时堆场 排水沟、防护措施 覆土、绿化 4 项目区概况 自然环境 气象、水文 本工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 ℃ ,冬季最低气温可达 ℃ ,夏天最高 气温可达 39℃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每年 4~7 月为梅雨季,雨量丰富,降水量占全年的 40%左右。 7~10 月为台汛期,台风活动频繁,多暴雨,降雨强度大。 该区全年最多风向为东风,多年平均风速。 地震地质 ( 1) 地质构造 项目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带的 XXX-临海拗陷之东南部,界于泰顺- XXX 和黄岩-象山断拗之间。 区域性 XXX-镇海大断裂、淳安- XXX 北西向断裂在项目区附近交汇。 项目区位于 XXX-镇海大断裂带上,受该断裂的影响,内砂岩硅化强烈,局部已成次生石英岩,可见二条东西 向的小断裂。 ( 2) 区域地壳稳定性 据《 XXX 省地震目录统计》记载,项目区周边曾发生过有感地震 8 次,其中 ~ 级地震 2 次,小于 级地震 6 次,震中位置多在距 XXX 市 80~200km 的东海中。 根据地震划分带,本地区属东南沿海二级震区,地震强度和频率较弱,远场地震波及影响是本地区的主要震害特征之一,接近三级地震区。 本地区地震烈度为 Ⅵ 度,本项目按建筑 Ⅵ 度设防。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20),项目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 Ⅵ 度,属区域地壳稳定区。 土壤植被 XXX 土壤划分为五个土类,十三个亚类,二十九个土属,五十四个土种。 五个土类为红壤土类、黄壤土类、潮土土类、盐土土类和水稻土土类,红壤土类是全县分布最广的土类,占全县山地面积的 %。 工程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和黄壤土两个大类。 项目区土壤属于水稻土亚类浅黄砂泥田土属,主要性状:该土种由晶屑凝灰岩风化发育的黄泥砂土和细晶花岗岩风化发育的砂粘腩黄泥(均为黄红壤),经淹水种稻发育面成为 潴 育水稻土。 其剖面为 Aa- Ap- C 型。 土体厚度在 1m左右,质地以粘壤土为主,但土体中含有较多的石英砂,其含量为 45%左右。 土壤剖面自上而下, PH 值和有效阳离子交换量逐步增高。 耕层土壤养分含量较为丰富。 工程区的森林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和南部亚地带。 自然植被因人类频繁活动而遭受破坏,现存的天然林稀少,目前大多是以马尾松为主的栽培植被和次生演替植被。 次生植被常见的有马尾松、黄山松、杉木、柳杉、枫香、油桐和油茶等。 栽培植被主要有粮油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药材作物、花卉植物和经济果树等。 社会经济概况 据 2020 年 XXX 统计 年鉴 , 2020 年 全县 生产总值为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2020 年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下降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第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 :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 17029 元,增长 %。 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 27856 元 /人,比上年提高%,其中第一产业 4067 元 /人;第二产业 43169 元 /人;第三产业 24425 元/人。 价格水平上涨较快。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其中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 %,在消费品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涨 %。 XXX 镇位于 XXX 的西南部,瓯江的北岸,西溪的下游。 辖有 38 个行政村, 2 个居民区,当地总人口 万人,总面积 平方公里。 当地经济农业以种植水稻、茶叶、蔬菜为主,工业以皮革、服装、五金等为主,商业以个体经济为主。 2020 年 ,XXX 镇工业总产值 196112 万元,农业总产值 3772 万元,相比 2020 年工业总产值增长 %,农业总产值减少 %。 农民人均纯收入 6612 元。 水 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水土流失概况 XXX 土地总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水土流失以轻度和中度为主。 按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 XXX 属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丘陵红壤区,在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公告中, XXX 区属浙东南沿海重点监督区。 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引起的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形式为面蚀,在部分丘陵区有沟蚀发生,工程所在地水土流失现状见表 41。 表 41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单位: km2 地名 无明显 轻度 中度 强烈 极强烈 剧烈 流失面积小计 比例(%) 土地面积 XXX 2674. XXX 镇 从上表可以看出,水土流失比例为 %,流失程度较高。 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以无明显、轻、中度为主。 根据《 XXX 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工程所在地属 XXX 省 “三 区 ”划分中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该地区水土流失类型以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引起的水力侵蚀为主,其表现形式以溅蚀为主。 经分析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在 300t/ km2a 左右,属微度侵蚀区。 对比 2020 年遥感普查结果与 80 年代中期遥感概查结果,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总面积虽然减少了,但主要是轻度侵蚀面积有较大的减少,而中度侵蚀以上面积却有所增加,说明人为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还在继续增加,部分地区边治理边破坏,甚至破坏大于治理的情况依然存在。 水土保持现状 据统计,建国以来, XXX 共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km2,其中修建水保梯田 5053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发展经济果林 37503 hm2,其他措施7068 hm2。 随着各级政府及群众水保意识的提高,各类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和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率呈上升趋势,重大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案件全部得到处理 根据《 XXX 水土保持规划》, 2020 年至 2020 年,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km2,治理程度达 50%以上,年均治理 km2,预计投入资金 万元。 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评价 矿区位于 XXX 上塘镇南向,方位 253176。 ,直距 处,位于瓯江大桥北端梅岙村的西面,相距约 4km。 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矿区不属于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水土流失重点科研试验等区域,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水土保持规范的要求。 主体工程不存在水土保持限制性因子。 占 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评价 工程总占地面积为 , 工程永久占地 hm2,临时占地 在永久占地范围内。 工程占地 见附图 02。 从占地类型来说, 林地 面积 ,占 %, 简易 道路 ,占 %, 前期开采产生的 裸露岩石面积 及采空区面积合计 ,占%。 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 主体工程设计种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项措施主要集中在 I 区内,包括表土剥离、开挖边坡的稳定措施等。 表土剥离:工程施工前对山林地表土进行剥离,剥离面积约为 ,剥离厚度为 ,共剥离表土约 万 m3,集中堆置于表土临时堆场,用于后期绿化覆土。 开挖边坡 稳定措施:为保证开采边坡的稳定,主体工程设计采取从上到下分级开采的方式开采,每级坡高 15m,最底坡高为 12m,台阶坡面角为 30176。 ~ 65176。 ,清扫平台宽均为 3m~ 5m;石料开采结束后,及时清理开挖面的浮石和碎石等,对于局部不稳定的地方采取喷砼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最终级边坡在清除浮石和碎石后,进行全面喷砼处理,喷砼的边缘与截水沟边缘相接,这样可以确保最终级边坡的安全稳定。 主体工程采取的开挖方式及喷砼等处理方式有利于增加边坡的稳定,避免开挖过程中发生坍塌危险,保证采矿人员的安全,同时也消除了遗留地质灾害的隐患。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功能综合评价及结论 在主体工程设计过程中,针对主体工程而论,在设计中能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能够把注重水土保持工作的思想落实到主体工程的设计之中,是遵循相关标准规范的具体体现。 主体工程设计中采取的自上而下分级开挖的开采方式,在不稳定边坡喷砼处理等有利于开采边坡的稳定。 主体工程设计的边坡稳定措施与本方案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的结果相同,它在发挥主体工程功能的基础上,也具有了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 除了以上已采取的措施外,还需对石料场的排水系统、采空区及平台覆土保护、 绿化措施、表土临时堆场和石料临时堆场防护排水、简易道路排水 、 山顶截水沟 等水土流失防治工程作重点设计,还应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对临时占地在工程结束后的清场、平整提出要求,同时提出各项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6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工程占地 本项目永久占地 即采石场区。 临时占地 hm2,其中 简易道路面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