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方案内容摘要:
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 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 310176。 ,倾向 为 220176。 ,倾角 35176。 ,则记录为 NW310176。 / SW∠ 35176。 或 310176。 / SW∠ 35176。 或 220176。 ∠ 35176。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 4) 构造要素的测定 ① 测方位 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 在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 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 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 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 (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 ②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 岩层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 倾角是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 (与罗盘上标有 N— S 相平行的边 )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然后缓慢 转动罗盘 (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 ),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 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 180176。 测量岩层的倾向时,罗盘如图 ,将罗盘南端 (标有 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 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 如图 1放置罗盘,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 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 90176。 , (罗盘 直立 ),如图 102放置,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 (长水准器 )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在测量地层产状时,一般只需测量地层的倾向和倾角,而走向可通过倾向的数字加或减 90176。 得到测量倾向和倾角,必须先测倾向,后测倾角。 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 (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 ),再用记录本把 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 (相当于岩层面 ),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必测项目的测点布置 、地表沉降 ( 1)测点布置 地表沉降量测在隧道浅埋( H0≤ 2B)地段为必测项目,其他地段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其测点的横向布置范围在隧道中线两侧不小于 H0+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应适当加宽;布置间距 2~ 5m,当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应适当加密。 布置应与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测量的测点在同一断面内。 测点布置见图 23。 测点埋设时,在地表钻(或挖) 20~ 50cm 深的孔,竖直放入φ 22mm 左右的钢筋,钢筋 和孔壁之间可填充水泥砂浆,钢筋头打磨圆滑,露出地面 1cm 左右,并用红油漆标记,作为测点。 图 23 地表沉降横向观测范围示意图 注:图中 H0隧道埋深, 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地表沉降点应在开挖前布设在与洞内量测点相同的里程断面上,纵向距离按表 24控制。 表 24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隧道埋深 H( m) 量测断面间距( m) 备注 2BH0 20~ 50 B< H0≤ 2B 10~ 20 H0≤ B 10 注: H0隧道埋深, 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 2)量测仪器的选用 地表沉降 通常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配套的精密水准尺进行量测。 ( 3)监控量测的方法和实施 首先沿隧道轴线方向每隔 100~ 150M 埋设一个水准工作基点构成水准网,工作基点埋设在稳定的基岩面上并与隧道开挖线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受隧道施工影响工作基点的稳定,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埋设,工作基点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联测 ,每 3 个月复测一次,检测出现异常时必须先复查工作基点,特殊情况加密复测频率。 对每个断面上的监测点也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观测,依次对每条断面上的监测点进行闭合或符合水准路线测量。 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 H0+h(隧道埋置深度 +隧道高度)处开始,直至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量测频率应与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频率相同 ,初始读数应在开挖后 12小时内完成。 、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量测 拱顶下沉 的 量测目的 是 :监视隧道拱顶的绝对下沉量,掌握断面的变行动态,判断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净空变化 量测 的 目的 是 :根据收敛位移量、收敛速度、断面的变形形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支护的设计 ( 施工 ) 是否妥当 ,确定 衬砌的浇注 时间。 ( 1)测点布置 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里程断面上。 断面间距按表 25 布置。 表 25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 围岩级别 断面间距( m) Ⅴ~Ⅵ 5~ 10 Ⅳ 10~ 30 Ⅲ 30~ 50 注:① 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 ② 各选测项目量测断面的数量,宜在每级围岩内选有代表性的 1~ 2个; ③ 软岩隧道的观测断面适当加密。 测点应根据施工情况进行合理布置,并能反映围岩、支护稳定状态,以指导施工。 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 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布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当跨度较大或拱部采用采用分部 开挖时,应在拱部增设测点。 ① 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时:净空变化量测可设一条水平测线,拱顶下沉测点设在拱顶轴线附近 ,见图 24(a)。 ② 当采用台阶开挖方式时 : 净空变化量测在拱腰和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水平测线,拱顶下沉测点设在拱顶轴线附近 , 见图 24(b)。 ③ 当采用 CD 法或 CRD 施工时,净空变化量测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拱项轴线左右两侧各设一拱顶下沉测点,见图 24(c)。 ④ 当采用侧壁导坑法 施工时,净空变化量测在左右侧壁导各设一条水平测线,在左右侧壁导坑拱顶各设一拱顶下沉测点;在开挖中部核土部分时,在隧道两侧边墙设一水平测线,在拱项设一拱顶下沉测点;见图 24(d)。 拱顶下沉及 净空变化量测点可购买专用的埋设元件;也可自制: 采用 φ22 钢筋,长 30cm,端部用 φ8 钢筋焊接一个 大小约为边长 5cm 的等边三角形, 用于挂尺。 隧道开挖后 按要求 布 点,用电锺或风钻钻眼,深约 40cm,然后将 φ22 钢筋 插入孔内,并用砂浆填充。 布点时 拱顶钢筋。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青岛港7号码头改造工程监理规划
并且经过施工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具有法人资格)验收合格。 ( 5)、施工单位已提出竣工报验申请。 验收步骤 ( 1)、核查工程质量的保证资料,并作好记录。 ( 2)、资料项目应备齐无遗漏。 ( 3)、资料内容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当地政府发布的规范、规程与标准。 ( 4)、各项资料达到完整、真实、准确。 ( 5)、应特别注意带关键性的资料,如工程基础及所有隐蔽工程检验等。
(外研版)英语必修五 Module5 writing课件
1 is it (a) (b) (c) 2. is it (a) A (b) A (c) 3. (a) In a (b) In a (c) On a a to a a to。
(外研版)英语必修五 Module6 cultural corner课件
1. s of WF it 2. of 3. WF up an To of in of 995. 1. WF in 961. 2. a a 3. At 30 4. WF to in 5. It r up an WF 6. is of WF is F T F F F T to do an to A: an of WF : a : a : a a of a of to it be
(外研版)英语必修五 Module6 reading and writing课件
It is s a It be in on is to be ,000; be ,000 do A: of is B: It is of A: be B: It be it is a of to to - in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