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3 初期支护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 - 后采用。 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表。 注 :B 为隧道开挖宽度, U。 为极限相对位移值。 根据位移控制基准,可按表。 地表沉降控制基准应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 (构 )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 取最 小值。 表 注 :U 为实测位移值。 钢架 2 频率范围可根据类似工程或现场实测波形选取。 选取频率时亦可参考下列数据 :深孔爆破 10一 60 Hz。 浅孔爆破 40一 100 Hz. 3有特殊要求的根据现场具体 情况确定。 采用分部开挖法施工的隧道应每分部分别建立位移控制基准,同 时应考虑各分部的相互影响。 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应根据控制基准,结合时态曲线形态判 别。 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做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 1 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 2 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 90%以上。 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做 时间。 监控量测系统及元器件的技术要求 监控量测系统的测试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纵向位移、隧底隆起测试精度为 0. 5一 1 mm ,围岩内部位移测试精度为 0. 1 mm,爆破振动速度测试精度为 1 mm/s。 其他监控量测项目的测试精度结合元器件的精度确定。 元器件的精度应满足表 4. 6. 2的要求,元器件的量程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防震、防水、防腐性能。 表 4. 6. 2元器件的精度 注 :F.。 监控量测方法 一般规定 现场监控量测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现场监控量测应根据已批准的监控量测实施细则进行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计划。 、可靠、经济、实用。 洞内、外观察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 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 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及时绘制 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数码成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并与勘查资料进行对比。 已施工地段观察,应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变形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 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变形、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建 (构 )筑物进行观察。 变形监控量测可采用接触量测或非接触量测方法。 隧道净空变化量测可采用收敛计或全站仪进行。 测点应埋设 在表。 1 采用收敛计量测时,测点采用焊接或钻孔预埋。 2 采用全站仪量测时,测点应采用膜片式回复反射器作为测点靶标,靶标粘附在预埋件上。 量测方法包括自由设站和固定设站两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