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画绘画技法内容摘要:

水粉画绘画技法 水粉画绘画技法【 水粉画的特点 】水粉画是以水作为媒介,这一点,它与水彩画是相同的。 所以,水粉画也可以画出水彩画一样的酣畅淋漓的效果。 但是,它没有水彩画透明。 它和油画也有相同点,就是它也有一定的覆盖能力。 而与油画不同的是,油画是以油来作媒介,颜色的干湿几乎没有变化。 而水粉画则不然,由于水粉画是以水加粉的形式来出现的,干湿变化很大。 所以,它的表现力介于油画和水彩画之间。 水彩画的特点是颜色透明,通过深色对浅色的叠加来表现对象。 而水粉画的表现特点是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 如果在有颜色的底子上覆盖或叠加,那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加法,底层的色彩多少都会对表层的颜色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它较难掌握的地方。 但是,有经验的画家往往就是利用它的这种特性来表达水粉色彩自身的和特有的艺术魅力。 【 水粉画的基本技法 】调色水的使用白色的使用用笔衔接覆盖调色写生时调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和理解对象的色彩关系的基础上。 调配颜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 而要考虑整个的色调和色彩关系,从整体中去决定每一块颜色。 水粉画写生色彩不易衔接,也应该在明确色彩的大关系的基础上,把几个大色块的颜色加以试调,准备好再往上画。 切忌脱离整体,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接着又调一块改一块。 水粉画颜色湿时深,干后浅,干湿变化明显。 如果调色时使用粉 (白色 )多,或已经画了较厚的色层,再着色作画,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强得纸,颜料的干湿变化就更显著。 这使水粉画调色不容易做出正确的估计。 造成色彩衔接、覆盖和修改上的困难。 这是水粉画的一个明显特色和难点。 初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所以入手时要先画重颜色。 一般来说,趁画面湿时,颜色湿与湿比,一口气画完,色彩关系容易掌握。 如果在一色已干的情况下再衔接、覆盖颜色,就要注意颜色的干湿变化。 水的使用水的使用在水粉画中虽然不及水彩画中那样重要,但是也是不可忽视的。 水,主要起稀释、媒介的作用。 调色、用笔和色层薄变化,都与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适当地用水可以使画面有流畅、滋润、浑厚的效果。 过多的用水则会减少色度,引起水渍、污点和水色淤积。 而用水不足又会使颜色干枯、粘厚,难于用笔。 通常用水以能流畅地用笔、盖住底色为宜。 在画暗处、虚处和远处,一般可适当地多用水,以增强其虚远和透明感。 从作画步骤来说。 在铺大调子时水要用的多些,使色层较薄,便于再往上着色。 在作画过程中,水太脏了要及时换。 尤其是画色彩鲜明的部位,调色用水要洁净。 白色的使用水粉画调色时白色的使用和油画相似,用的比一般颜色要多。 调用白色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色彩的明度,降低色彩的纯度,在画近处、实处和高光处时,多调用白色,有助于形体的塑造,使其鲜明、结实和突出。 关于调色、水和白色的使用,还需要和用笔以及整个画面色彩的干湿、厚薄结合处理结合起来考虑,要从表现不同对象的需要出发,做到有变化而统一。 总的来说,初学时要注意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多的用水,不敢用鲜明厚实的色彩来塑造形象,造成画面缺乏色彩对比、形象单薄。 另一种是过多地使用白色,不懂得恰当地用水的好处,而使画面“粉气”、滞闷。 这两种毛病的产生,有的是与初学者先接触过水彩画或油画有关。 先画过水彩画的,要防止第一种过多地用水的毛病。 先画过油画的,则要避免第二种过多地调用白色的毛病。 至于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水和白色的使用又常与作者的个人爱好、技法特点有关。 爱用薄画法、湿画法作画的,一般水的使用便多些。 而爱好厚画法、干画法作画的,水的使用便少,白色的使用则较多。 用笔由于各种类型的笔都可以用来作水粉画,因此水粉画的用笔技巧是异常丰富的。 并且是在借鉴油画。 国画和水彩画笔法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发展的。 水粉画中常见的笔法。 “平笔法” 笔迹隐蔽。 画面色层平整; “散除法” 笔迹显露,但色层厚薄变化不显著; “厚除法” 色层错综重叠,用色较厚、厚薄相间; “点彩法” 利用光色的空间、初觉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笔触(色点)塑造形象。 (这种笔法用得较少,较难掌握,初学时不宜过早效仿)此外,水粉画也吸收了油画的刀画技法。 可用油画刀作画,也可用自制竹刀作画。 水粉画在吸收其它画种的用笔技法时,必须从水粉画的特点、性能出发,目的是为了丰富水粉画的技法,增强水粉画的表现力。 一般在画虚处、远处和暗部、阴影时,笔触要模糊些、平些、颜色薄一些,以增加虚远感。 而在画近处、实处和亮部时,笔触则要显露些、颜色要厚一些,以增强其结实、突出、明晰的效果。 当然这些都需要从整幅画的处理意图出发,运用不同的笔法。 笔触也有一个整体性的问题。 一幅画的用笔也要有变化而统一,形成一种节奏感。 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 衔接水粉画由于颜色干得较快、干湿变化显著,又加之用水,颜色会在画面上流动,渗化和容易产生水渍,因此熟练地掌握好衔接技巧,对于画好水粉画关系很大。 水粉画的衔接主要可以分为湿接、干接和压接这三种方法。 所谓湿接,是邻接的色块趁前一块色尚未干时接上第二、三块颜色。 或是两块相邻的颜色碰接上。 或是一块颜色中趁湿点入其它颜色,让其渗化。 再或在笔头的不同部位分别蘸上几种不同的颜色,画到纸上时利用笔肚的水分,让其自然化接。 所谓干接,就是邻接的色块在前一块颜色已经干了的时候,再接上第二、三块颜色。 所谓压接,就是相邻的色块(形体的转折或不同的物物体),前一块色画得稍大于应有的形,第二、三个色块成一种节奏感。 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 接上去时,是压放在前一块色上,压出前一块色应有的形。 进行压接时,要注意颜色(压接上去的颜色)的盖色力和粘着性,一般来说压上去的这块色要比已画的色块稍厚一些。 覆盖所谓覆盖,就是在已画的色层上再画上一层或数层颜色。 覆盖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使画面色层重叠,厚薄有变化,是塑造形象的一种技法;二是一种修改方法。 水粉画颜色的盖色力是比较强的,但又各有差异,加上作画时调用清水,覆盖时掌握不好就容易使底色(被覆盖的色层)泛起,产生水渍,造成色彩污浊。 有时又故意用很薄的颜色覆盖,让底层色透露出来。 这些具体效果都不容易估计,所以要掌握好覆盖技巧也并非易事,得慢慢捉摸。 【 水粉画的性能材料及作画工具 】关于固有色 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 对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确的把握物体的色相。 由于固有色在一个物体中占有的面积最大,所以,对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般来讲,物体呈现固有色最明显的地方是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素描调子中的灰部,我们称之为半调子或中间色彩。 因为在这个范围内,物体受外部条件色彩的影响较少,它的变化主要是明度变化和色相本身的变化,它的饱和度也往往最高。 ( 1 )起稿开始象画素描一样,先用铅笔定位置和比例,不必用橡皮,以免损坏纸面,影响着色效果。 接着用颜色定稿,根据静物的色调,用赭褐或群青色定稿皆可。 色线可略重一点,并可用定稿 之色薄薄地略示明暗,为下一步的着色作铺垫。 造型能力强一些的,也可直接用色线起稿,不示明暗,直接着色。 ( 2 )铺大色调定稿之后,迅速地观察一下整体色调和大色块关系,做到胸有成竹,尽快地薄涂。 此刻不要考虑形体与笔触,根据新鲜的色彩印象大胆挥洒,造成画面的色彩环境。 有的人在完成上一遍色后,就急于具体刻划。 应进一步调整大色块的关系,使色彩之间的关系和总的色调,与实际感觉相吻合。 ( 3 )具体塑造在大关系比较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具体塑造,从画面主体物着手,逐个完成。 集中画一件物体干湿变化易于掌握,也易于塑造其受光与背光不同面的色彩变化。 此时眼睛要随时环扫周围,从局部入手但不能陷入局部,顾此失彼。 要看该物体与背景和春他物体的关系,掌握分寸,细节可留下一步刻划。 这一遍色用色要适当加厚,底色的正确部分可以保留,增加画面的色彩层次。 ( 4 )细节刻划对琐碎多余的细节固然可省略,但对表现物象特征与质感的重要细节应加强刻划,画龙点睛。 细节要综合到整体之中。 最后的笔触最为重要,它将不被覆盖而显露给欣赏者。 ( 5 )调整、完成画室外一幅静物写生,作为基本练习一般以八小时为宜,力求深刻准确。 熟练之后三、四个小时也可以表现得比较充分。 作画时间较长,眼睛容易疲劳,色感容易减弱,具体刻划又容易忘记整体。 在写生接近完成的时候,恢复一下第一印象,检查一下画面:在深入刻划时是否有些地方破坏了整体,局部和细节的色彩有没有“跳出”画面,还有没有其他毛病。 检查后,调整、修改、加工。 错误之处,如画得太厚,要洗掉再画,直至完成。 水粉画中干和湿的技法应控制到什么程度。 有哪些应用范围。 水粉画运用的干湿技法,主要指调色时含水和白粉量的多少。 干画法就是说水少粉多的意思,这种画法多采用挤干笔头所含水分,调色时不加水或少加水,使颜料成一种膏糊状,先深后浅,从大面到细部,一遍遍地覆盖和深入,越画越充分,并随着由深到浅的进展,不断调入更多的白粉来提亮画面。 干画法运笔比较涩滞,而且呈枯干状,但比较具体和结实,便于表现肯定而明确的形体与色彩,如物体凹凸分明处,画中主体物的亮部及精彩的细节刻画。 这种画法非常注重落笔,力求观察准确,下笔肯定,每一笔下去都代表一定的形体与色彩关系。 干画法也有它的缺点,画面过多的采用此法,加上运用技巧不当,会造成画面干枯和呆板。 但干画法的色彩干后变化小,对于练习色彩收效较大,也容易掌握。 湿画法此法与干画法相反,用水多,用粉少。 它吸收了水彩画及国画泼墨的技法,也最能发挥水粉画运用“水”的好处,用水分稀释颜料渲染而成。 湿画法也可以利用纸和颜色的透明来求得像水彩那样的明快与清爽。 但它所采用的湿技法比画水彩要求更高,由于水粉颜料颗粒粗,就要求湿画时必须看准画面,湿画部位一次渲染成功,过多的涂抹或多遍涂抹必然造成画面灰而腻。 但这种画法运笔流畅自如,效果滋润柔和,特别适于画结构松散的物体和虚淡的背景以及物体含糊不清的暗面。 如发挥得当,它能表现出一种浑然一体和痛快淋漓的生动韵味。 它的色彩借助水的流动与相互渗透,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制造这种湿效果,不但颜料要加水稀释,画纸也要根据局部和整体的需要用水打湿,以此保证湿的时间和色彩衔接自然。 有关湿画法的控制及实际操作运用,上述画法步骤中已讲得很多,不再一一细述。 水粉画干湿画法的特点以及应用范围,基本上如前所述。 要特别说明的是:干画法与湿画法的分界是以画笔含水量的多少来决定,一般人认为用粉及用色多了,画得厚了,就是干画法,这不准确,因为必须是粉多、色多、水少才成为干画法。 也有人认为粉少、画得薄就是湿画法,这也不确切,只有稀释颜料用水多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湿画法。 因此,可以说有粉多的干画法,也有粉少的干画法。 与此相反,湿画法也有粉多湿画法和粉少的湿画法。 但不管干也好,湿也罢,仍然以粉使用之得当为佳,这样才不失水粉画的特点。 干画法和湿画法,二者在作画时应交叉运用,只是根据画面实际需要,有的湿画法运用多一些,有的干画法运用多一些。 如果一幅画用水过多,全部采用湿画法来处理画面,就容易造成失控,使物体松散,并失去色彩光泽。 同样,全部采用干画法,靠堆积的颜色和白粉不断加厚画面,就会出现死板、干裂和颜色脱落的情况,画面也难以长期保存。 水粉静物画技法总之,干、湿画法只有根据作画步骤,由湿到干、由薄到厚的顺序合理运,才能发挥干、湿技巧的最佳效果。 这是一般的作画过程所遵守的原则,真正运用还要在实践中根据画面要求灵活掌握。 水粉静物画技法第一步:这种平摆浮搁的构图给人的感觉很自然,也是一种构图形式。 单色起底。 用色要注意,造型要准确。 第二步:这是一幅紫颜色的画面,紫色不易反复画。 第一遍的颜色要争取画准确,使下一步能有一个好的基础。 黄与紫是强对比色,通过玻璃盘的灰紫色;把两种对比较强的颜色连接起来,把粉紫色衬布上的梨和桔子的暗部色画得偏桔偏暖、形成对比,很有颜色感、瓷瓶和瓷碗的反射能力较强,在背光的暖颜色加了紫色的成分,使整体颜色处在变化统一的色彩气氛中,很响亮鲜明。 n。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