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赠黎安二生序教案内容摘要:
二、背景资料 这是一篇应黎生之求而写的赠序,写于治平四年( 1067)。 黎安二 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 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 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 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三、 疏通文句 重点研讨下列词句: 第一段:既而 顾 诚 闳壮 驰骋 隽伟 固 知 第二段:顷之 以为 既 以言相求于外 第三段:信 志 同 不自知 特 以 庸讵 第四段:然则。苏教版选修赠黎安二生序教案
相关推荐
以 震骇 . . 左右 特殊句式 ( 1)乃吾所以 尤贺者也 ( 2) 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 3)吾是以始而骇也 ( 4)然时称道于行列 ( 5)有以异乎古 ( 6)士之好廉名者 ( 7)而为世嫌之所加 ( 8)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 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4 题 ( 江苏省启东中学 202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 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是“我”的第二次主动行为的最好的注脚,否则前文的关于“我”的种种惧怕的铺垫都显得毫 无意义与不着边际。 这“藏”与“露”关系的处理,让我们看到了作家高超的艺术笔法。 二是“我”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爱。 因为有这份爱,母亲的叹息声才会让“我久久不能入眠”, 才会让“我”“在半睡不醒的状态之中,充满了一种惬意而奇妙的责任感”,才会“恰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又重新迈开步子,穿过地头,径直向‘地狱’走去”
1、 单图形的坐标表示 如图,已知正方形 . ( 1)如果以点 立平 面直角坐标系,那么 出正方形的顶点 A, B, C, ( 2)如果以正方形的中心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那么 时正方形的顶点 A, B, C, 动脑筋 ( 1)如图,以点 别以 x 轴, 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 1个单位长度为 1, 此时,点 0,0) . 因为 , ,可得点 A, C, ( 0,6), C( 6,0),
①作者惊骇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突然而至,滫瀡不给。 骇是听到不幸消息的自然反应。 齐读第二层 ①提 问 :39。 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 ......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 39。 这几句话体现出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文章在思想上与之对应。 有没有寓言说明这个哲理。 有没有实例证明这个观点。 明确:《孟子二章》, 39。
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 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 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9。 (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 \39。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9。 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 ) 《塞翁失马》 《太史公自序》 ②作 者为什么用了一个 \39。 疑 \39。 明确: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有了怀疑,才有下文的立意之奇,可见杰出的文学家首先必须是思想者。 柳宗元命运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