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上七律长征word课堂实录及反思内容摘要:
,横”指横跨在东西两岸。 这两句概括了 1935 年 5 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次战斗。 师:对。 生:“大渡„„”的“寒”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因为红军在过大渡河时是五月末,那时金沙江的水很凉,使得夜晚下雨天气很凉,红军战士也感觉冷。 第二个意思是他们在强渡大河时,左边是高人云霄的陡壁,山腰是终年不化的积雪,银光耀眼,寒光袭 人,当红军过卢定桥时,只剩下 13 根铁索。 下面河流汹涌澎湃,这使红军战土感到心惊胆寒。 师:很不错。 大家读这两句。 “金沙”和“大渡” —— 刚才那个同学说格律时,以分成两联。 上面叫首联,这个叫颔联,劲联,尾联。 大家看上面写“红„„闲”,能不能把我们走过的千山,涉过的万水都写出来。 只选了两个代表。 千山的代表的是什么 ? 生:五岭,乌蒙山。 师:万水写的是什么 ? 生:金沙江,大渡河。 师:我们感到五岭这么多,乌山这么陡,长征真难呀 !可在红军人眼里变成了什么 ? 生:细浪,泥丸。 生:“更喜„„”这两句是说大 无畏的红军尤其喜欢岷山的千里积雪,全体红军通过这座大山后,个个笑逐颜开。 “喜”字描写红军爬过大雪山后的心情,它既写出了红军战胜的雪山,又使大自然富有艺术的美感。 而最后的“三军”是指古时分左、中、右三军,此后统称全军。 他们过雪山后,喜的原因有,他们一方面感到过去所尝的辛苦生活已去而感到快活,而他们能够胜利的到达目的的没有牺牲而感到欣慰。 读到这两句,我也替红军而感到高兴,为他们的胜利而感到喜悦。 师:掌声鼓励。 (掌声 )你读读好吗 ?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体会读出来。 生:“更喜„„” 师:什么事情都没有完美的。 你就有 一点没讲,“三军”的意思,你说的古时候,左、中、右三军,那么这里的“三军”指什么 ? 生:“三军”指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队。 师:对了,是海、陆、空三军吗 ?(笑声 ) 生:不是。 师:同学们,你们非常了不起,我觉得你们自学能力非常强。 你看我一点也没讲,只是稍微的搀扶了一下,同学们就把这首请的作者,背景基础知识,诗的意思基本上了解了。 你们真了不起,现在给一点时间,你就看刚才同学汇报没有,你认为哪里你薄弱,你没有复习到或者哪个地方的意思不准,还需要再查一查,你自己就抓紧时间补习一下。 另外,还有哪些不 懂的地方 可以提出来。 生:我不懂的是为什么大渡桥横铁索就寒呢 ? , 师:这个问题在上课时那个同学已经说过了,可能还没有太深的理解。 下课后同学、老师再帮你,好吗 ? 生:好。 生:为什么说“金沙„„暖”呢 ? 师:这个问题那个同学也讲了,不过我们课文还没学完,一会儿,进一步体会时,请再仔细琢磨。 生:我不明白爬“雪山”,过草地本来是很辛苦,艰难的,可为什么红军战土还是喜欢雪山,过草地呢 ? 师:是呀,为什么他们还喜欢呢 ?雪山多高 ? 生:海拔近 4500 米。 师:我看的资料是 3 咖米,总之雪山是非常高,比 乌蒙山更高,这里却用“更喜”,这个问题提的太好了,咱们一会儿帮她解决。 第二课时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上堂课,你们第一次实现了自我超越,很了不起,同时,你们也向窦老师提出了很多难题。 窦老师在读书时也像你们那样,总问“为什么”。 你比如说,老师在学这首诗时,“红„„难”,我想这个“难”字指过山难过水难吗 ?不如把这个问题也加入你们的问题当中,来研究研究,好不好。 生:好。 师:你们说我们单学这首诗,把诗里的宇、词、句子弄清楚了,就到此为止了,行不行 ? 生:不行。 师:应该怎么办 ? 生:深入的理解。 师:对了,深入的理解,进一步体会课文也就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感情呀 !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读诗是为了什么,读它是为了感受它,提升我们自己。 我们应该深入的来领会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内涵以及表达的丰富的感情。 同学们,怎 么做,我们才能达到刚才上堂课和这堂课所要表达的两个不同的境界呢 ?你们说,刚才这首诗的内容都理解了,这还不够,要想往高层次走,领会课文内容,我们应该怎么办 ? 生:要抓住重点词。 师:可以,对了。 生:抓住重点的词加上自己的感受。 师:可以反复去朗读,反复的去吟诵。 还 有没有 ? 生:抓住作者写作当时的情况。 师:要联系当时当地的情景,设身处地进入场景去体会、感受。 把你的心放在课文中去体会,这样,一边想一边会出现电影画面。 还可以获得真实的作者感受。 很好。 同学们,老师没告诉,你们就自己体会出了,我们再归纳一下:要深入地体会感情,体会文章的中心,我们可以把心放在情景中去设身处地的去联想。 你就是当时红军中的一个人,与作者心相通,与文中人物相通;第二,我们还可 以抓住重点的词去体会。 第三种我们反复的去吟诵去朗读来感受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现在怎么办,你就在下面小组合作或 自己也可以读一读,找找资料,你看看有没有新的感受,一会儿找同学讲讲,好不好 ? 生: (自由讨论 )放歌曲《长征》辅助学生体会诗的感情 ) 师:有感受吗 ?想要说话吗 ? 生:想。 师:不要着急,再读这首诗,一会再说。苏教版语文八上七律长征word课堂实录及反思
相关推荐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抓住所写事 物的特征,注意多加度展开描写,既描绘出了花的声、色、态,又运用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让人产生联想、想象,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方法指导二: (出示修改片段)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数学得了 100 分,我非常高兴。 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 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 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存在问题:
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 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 2.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解释 和引用。 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 作解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 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例线段 第 3章 图形的相似 比例线段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重 、 难点 重点: 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 难点: 判断四个数或四条线段成比例 . 黄金分割点的定义及相关计算类问题 .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新课引入 如图 3 在方格纸上(设小方格边长为单位 1)有 ABC, 它们的顶点都在格点上 .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第 3章 图形的相似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教学目标 1. 掌握基本事实: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 2. 了解“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如果在其中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另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 重点:
1)生读第一段,其余同学概括这段写“帅鸽”的什么方面。 ( 2)老师指导学生学习例文的习作方法(有顺序的描写“帅鸽”的描写方法。 ) ( 3)第一段是抓住“帅鸽”的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板书:外形 — 颜色 ( 4) 学习过渡句。 学生齐读过渡句 a 思考:这句话在这篇习作中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过渡句 承上启下 b 你是从哪看懂过渡句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 (生说教师
容。 教学进程 : 一、观图说话,揭示课题 1.这几天我们认识了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 安培和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发明家 —— 爱迪生,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个人, (出示徐虎修理水管图。 )通过他的穿着、外貌,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 3.小朋友真仔细,他是上海市一个普通的水电修理工,他的名字叫徐虎。 (板书。 ) 4.谁来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