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培养良好的习惯3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学生自由读。 (4) .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 .集体齐背。 (2) .指名背。 二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 (2) .教师范读。 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a. 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 b. 第一、第二节分别写什么。 (3) .学生边读边想象庄稼的样子和水果的色彩。 (4) .再读诗歌,读好停顿和轻声,逐步达到生动和流畅有感情。 (5) .练习背诵。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指名读。 (3) .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 反馈:检查朗 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一. 审题 1. 揭示说话的话题:9月10号是教师节,小朋友给老师祝贺节日,还亲手做了贺卡送给老师,大家都是尊敬老师的好孩子。 那天,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2. 板书课题;老师,祝贺您 二.指导 1. 指导观察。 投影出示图画,问:教师节到了,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小朋友怎样做贺卡。 贺卡上会写些什么。 2. 指导说话。 (1) .看看图,想想你自己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是怎样做贺卡的。 说话时用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做,卡片上写了些什么”等,用几句连贯的话说说。 (2) .你把贺卡送给哪位老师。 送贺卡时,你对老师说了什么。 老师又会怎样。 (3) .分角色扮演老师和学生,练习对话。 3. 句式训练。 (1) .你去送贺卡,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 .句子练习。 找老师 a. 你去送贺卡,怎样找老师。 b. 你看见老师正在干什么。 你有什么想法。 把“找老师”是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 送贺卡 a. 你找到老师,把贺卡送给他,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b. 全班讨论,板书动词。 c. 要把内容说具体,还可以加上:你怎样走到老师那儿,怎样把贺卡递给老师,怎么说的,是什么神情。 d. 出示句式:我()地说:老师()。 把“送贺卡”的经过说说。 收贺卡 这时,老师非常高兴,脸上是什么神情。 会对你说什么。 句式:老师()地说:“()”。 4. 练习说一段话。 个 别练说、指名说、集体评议。 《秋游》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 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 1 秋游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齐背练习 1 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 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 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 秋天的天空怎么样。 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 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 (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 的()。 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各自轻声读课文。 4.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 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 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 齐读课文 五 .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 指名读。 2. 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 1) .指名读。 ( 2) .这一段有几句话。 第一句说了什么。 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3) 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 第二句说了什么。 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 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 1) .指名读。 ( 2) .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 3) .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 4) .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 1) .指名读。 ( 2) .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 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 3)比较: ,高粱红,棉花白。 ,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 为什么。 (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 1) .老师范读。 ( 2)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第一句话说了什么。 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 3) .第二句说了什么。 “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 4) .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 5) .“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 学生练读。 (6) .齐读第四段。 3. 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 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4. 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指名读课文。 2. 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 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 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 教师范读。 学生试读。 4. 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 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 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 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 ”、“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 个人练读。 8. 指名读。 9. 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 . 描红练习。 2 . 比一比,再组词。 交( ) 兔( ) 家( ) 喊( ) 郊( ) 晚( ) 逐( ) 城( ) 3 .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大家( ),多开心呀。 《 2020,北京》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简介 课文《 2020,北京 !》生动记叙了 2020 年 7 月 13 日晚北京欢庆申奥成功的沸腾场面。 历史的瞬间成为永恒的欢乐,而沸腾的北京则定格为亿万中国人民激情迸发的一个最生动最亮丽的缩影。 申奥的成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过程 一、巧用媒体,回忆激情 ,投影课文第 2幅插图,并配上江总书记简短的讲话录音,要求学生看看图上站在话筒前的是谁,仔细听听他讲了什么;再看看图上各领导人的脸上怎么样,为什么那样高兴。 通过看图谈话让学生回忆这是 2020 年 7 月 13日的一个历史镜头,总书 记和亿万人民一起共庆北京申奥成功 !由此引发学生对申奥成功时的激情。 (剪辑片段的要求:①画面与课文的层次、内容顺序相一致。 ②解说词即课文内容 )。 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去年曾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 二、精读理解,感悟揭题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具体讲了北京的沸腾情景。 学生虽没在北京,但狂欢之夜的激动心情是一样的,全国人民的心是相通的,所以在精读这两个自然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 步骤: ,投影课文第一、三幅插图,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一员投身到欢乐的人群中去,并想想当时你和家人在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两人一组,边看图边读文,并相互说说天安门广场怎样沸腾,欢乐的海洋是怎样的景象。 3自然段的五句话。 师生双边活动如下: ①师:申奥成功的喜讯刚刚传到,北京就沸腾了,天安门广场早已怎么样了。 读 —— 生: (朗读回答 ) 师:这景象就是: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 (其余四句均以此 方式双边活动。 略 ) ②请将第二、三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以读为主的朗读回答,有效地使学生对北京的沸腾和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海洋的理解具体化了,并从一次次的朗读中感悟到了人们心中的激情和共同的心声。 ③小朋友,人们为何如此忘情地狂欢 ?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有许许多多的话,但此时此刻亿万人民心里的千言万语都变成了一句话,小朋友,那是一句什么话 ? 齐声欢呼: 2020,北京 ! ④对, 2020,北京 !这是我们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响亮、自豪的心声 !感悟 揭题 —— 板书,齐读课题。 三、练习运用,拓展深化 1 巩固复习时,让学生认读下列字词:赢啦、申奥成功、人山人海、鲜花、飞奔、舞、敲、明亮、广场、千言万语。 然后重播录像,但有像无声,要求学生边看边列以上字词,为画面配解说词。 (即课文内容 ) 滚动播放录像,让学生各自练,同桌练,前后四人小组练,自告奋勇个别讲。 2 小朋友,中国有句好客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到 2020 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中国是东道主,那时你们是中学生了,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 ?从现 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 ?比如:欢迎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怎么办 ?我们要办成绿色奥运,那我们的环境该怎样,等等。 ①分组讨论、交流。 (努力学好外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绿化、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遵守交通规则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 ②小朋友,你们的打算很好。 请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合作,用彩笔把“打算”画出来,在“奥运角”内展示。 上述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内化运用;同时,通过以组为单位,展开想像,合作画画,布置“奥运角”,将课文内容拓展外延,既深化理解,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之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 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 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自学课文 (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 4。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培养良好的习惯3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一句一句说的,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两三句吗。 说的真好,通过刚才的讲解,让大家仿佛看到乡下孩子们那有 趣的生活—— 齐读。 来,请大家在齐读这两小节。 这篇课文讲的是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 诗中的韵脚字有 鹂、菊;事、曲;皮、咪;子、里。 前三个小节句子词语互相对称,要读出节奏来。 第一小节要突出 欢唱 黄鹂 盛开 野菊 这些词,语气欢快。 第二小节突出 捉 、 编织
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会为三个孩子做些什么事情呢。 (苦钱买吃穿用,做饭,洗 衣,辅导作业,盖被子,生病了带看病,节假日带他们玩,) 总结:像爸爸妈妈一样照顾他们,就叫抚养。 ( 2)练说句子。 (评价) ( 3)师述说事例。 贡桑很小,吃饭多数 都是这位爸爸喂的。 会尿床,经常要帮她换洗衣服和床单。 孔繁森是和三个孤儿睡在一张床上的,又挤又闹,睡不好。 晚上
什么。 经过千辛万苦后大禹终于引导洪水流入大海。 那你能看着板书,按顺序说说 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吗。 (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请小朋友观察插图,并想想你从“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感受到什么。 是啊,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
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突出启发式和讨论式,的学习方式。 学生多读多讲,老师尽量少讲精讲,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阅读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
心底,让坚硬成为自己的盔甲。 简洁精纯的《雪》 同学自读课文。 作者认为《雪》最主要的特点 是什么。 作者认为《雪》最主要的特点是层次丰富、视角独特,在写景的文章中渗进了某种强烈的情绪。 本文是如何体现语言洗练,简洁精纯特点的。 新课 标第一网 篇幅短小而描绘层次丰富,说明其内容丰富,从而更能表现其文字简洁精纯的特点。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滋润美艳”为例,评论作品对江南雪的描写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正切 第 4章 锐角三角函数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能够用 2、掌握特殊角的正切值。 3、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 正切定义的理解以及如何求锐角的正切值 难点: 正切定义的理解 ,探索并认识正切 .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