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1)》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5章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据的收集与抽样 (1) 课前预习 课标要求 知识梳理 1 . 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 了解总体、个体与全面调查 ( 普查 ) 的概念 . 2 . 会采取恰当的方式收集与整理数据 , 从中掌握有关信息 . 课前预习 课标解读 知识梳理 全面调查 ( 1 ) 把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 称为总体 , 把组成总体的 _ _ _ _ _ _ 称为个体 . ( 2 ) 对总体中 个体都进行调查的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 又称普查 ) . 全体对象 每个对象 每个 课前预习 课标解读 知识梳理 名师指导 ( 1 ) 这里所研究问题有关的 “ 全体对象 ”是指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 2、 研究考察的对象不是全班 “ 同学 ” ,而是他们每周干家务活的 “ 时间 ” ;( 2 ) 总体包括所有个体 . 思维激活 收集数据有两种方式 :直接收集和间接收集 可采用问卷调查、民意调查、实地调查、媒体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获取数据 即通过画 “ 正 ” 字 ,让 “ 正 ” 字的每一笔画代表一个数据 ,统计数据的个数应等于所画 “ 正 ” 字的个数乘 5 再加上未画完的 “ 正 ” 字的笔画数 当堂检测 1 2 3 4 答案 答案关闭 A 1 . 下表是 50 名男生的体重情况 : 体重 x ( k g ) 画记 人数 49 x 52 3 52 x 55 55 x 58 20 58 3、x 61 13 61 x 64 4 合计 50 则 52 x 55 的画记应为 ( ) 当堂检测 1 2 3 4 答案 答案关闭 D 2 . ( 2 0 1 3 四川遂宁中考 ) 以下问题 , 不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 ( ) A . 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B . 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 C . 学校招聘教师 , 对应聘人员面试 D . 了解全市中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 当堂检测 1 2 3 4 答案 答案关闭 70% 5 10% 3 . 数学教师在一次数学活动中 , 对全班学生就 “ 你是否愿意参加数学活动 ” 进行调查 , 结果如下 : 态度 人数 百分比 乐意参加 35 无所谓 10 20% 不乐意 完成表中所空的数据 . 当堂检测 1 2 3 4 4 . 假设你想对全校七年级同学就餐地点问题进行一次调查 , 那么在调查中 : ( 1 ) 你的调查问题是 ; ( 2 ) 你的调查对象是 ; ( 3 ) 你要记录的数据是调查对象的 ; ( 4 ) 你能设计一张调查表吗 ? 答案 答案关闭 解 : ( 1 ) 七年级同学的就餐地点 ;( 2 ) 全体七年级学生 ;( 3 ) 就餐地点的类别和每个地点就餐的人数 ;( 4 ) 可根据同学们在不同地点就餐的种类 ,以及所统计的每个地点的就餐人数绘制表格 ( 略 ) .。(湘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1)》ppt课件
相关推荐
1、的度量与计算 课前预习 课标要求 知识梳理 1 能准确进行角的换算 . 2 掌握互余与互补的性质 . 课前预习 课标解读 知识梳理 1 . 角的度量与分类 ( 1 ) 把一个周角 ( 即它的旋转量 ) 分为 3 6 0 等份 , 每一等份叫做 1 度 ,记做 1 , 因此 , 一个周角等于 , 一个平角等于 . ( 2 ) 平角的一半 ( 即 9 0 ) 叫做 , 小于直角 ( 即小于 90
1、段、射线、直线 (2) 课前预习 课标要求 知识梳理 1 . 了解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等概念 , 了解线段的基本事实 . 2 . 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 3 . 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 课前预习 课标解读 知识梳理 1 . 线段的比较 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有 法和 法 . 2 . 线段的基本事实及两点间的距离 ( 1 ) 基本事实 :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什么样的感受。 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 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出示第 2 节)请小编号: 34 朋友们接着读读 2 节,看看能读懂什么。 (生自由读第 2 节。 ) (1)能读懂什么吗。 (读不懂我们不怕,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来读懂它。 谁先来把这段话读给老师听听。 ) (2)指导读好 “ 喂 ” 这个字。 老师用
出示生字词。 指导读好长句子。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再次开火车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讨论:课文写了“爸爸”的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读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字音。 教学新偏旁。 看课后生字的笔顺表,自学笔顺。 反馈,检查。 五、指导写字。 仔细观察,说说怎样把字写正确、美观。 师作适当补充。 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书写。 然后 再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菊花盛开的秋天的公园内,营造了较为真实的氛围,把孩子的心灵带到广阔而缤纷无限的大自然里,尽管学习在课堂里,但是学生的思绪已飞翔于菊花丛中;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多角度感受菊花的美,在此过程中, 通过 教师的相机指导,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 此外,为了激发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的兴趣
:范读。 指导 泥土 种子 如果 我们的教室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壤, 那 你们是 什么呀。 那小种子来告诉老师,你们 为什么长得这样快 ?靠的是什么呢。 这棵种子长得最高 ,你来说说 ! ( 2) 出示:泥土种子发芽图片。 哦,原来你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 可是泥土黑油油的,有什么好呢。 ( 3) 泥土里藏着好多营养, 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都离不开泥土 , 它是怎样茁壮成长的呢。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