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2课《想北平》ppt课件内容摘要:

1、2 想北平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现代著名作家。 满族,北京人。 因创作优秀话剧 龙须沟 而被授予 “ 人民艺术家 ” 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 我这一辈子 月牙儿 ,剧本 龙须沟 茶馆。 课文 导读 老舍的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老舍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 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 是第一部作品,从 1926年 7月起在 小说月报 杂 2、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 课文 导读 篇小说 赵子曰 和 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 这个时期创作了 猫城记 离婚 骆驼祥子 等长篇小说, 月牙儿 我这一辈子 等中篇小说, 微神 等短篇小说。 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 四世同堂。 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 在 “ 文化大革命 ” 初期因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课文 导读 基础积累 1 字音识记 廿 ( 粘 (另作:黏 )合 菜圃 (橘 (俗作 “ 桔 ” )子 辜 ( )负 霎 ( 古 刹 一 刹 3、 那 什 刹 海刹 车 课文 导读 2 词语积累 俊伟:清俊雄伟。 匀调 (配合得均匀合适。 愧 (:形容极度惭愧。 清福:指轻闲安适的生活。 圃:种菜蔬、花草的园子或园地。 课文 导读 3 词义辨析 安闲 安适 “ 安闲 ” 重在 “ 闲 ” ,即心中无所牵挂; “ 安适 ”重在 “ 适 ” ,合适、惬意。 寂苦 寂寞 “ 寂苦 ” 重在 “ 苦 ” ,即感觉寂寞、悲苦; “ 寂寞 ”重在 “ 寞 ” ,即孤单、冷清。 探究与 点拨 文本探究 1作者是怎样写北平的特点的。 提示: (1)运用衬托手法。 在文章中 , 作者声称自己 “ 不能爱上海与天津 ” , 又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4、, 将北京和欧洲四大历史都城相比较 , 从城市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 巴黎热闹 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 “ 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 探究与 点拨 美国的橘子 北京的玉李 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 北平接近自然 (2)穿插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在本文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 , 信手拈来 , 无关紧要 ,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 , 不能随意取代。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 如 “ 雨后 , 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 果子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 5、运来 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 ”。 探究与 点拨 (3)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和画面。 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去写北京的物产 , 写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 一枝一叶总关情 , 正是这样的叙述与描写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 , 他真正地融入了它的生活 , 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肤之中。 如果老舍是个观光客 , 即使再喜欢北京 , 也不可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验 , 当然更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4)语言通俗纯净、简洁亲切 , 还有点幽默诙谐。 探究与 点拨 2 “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 这句话抒写了自己复杂的感情。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 , 作者 6、当时不在北平。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丧权辱国的 “ 何梅协定 ” 的签订 , 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 “ 冀察政务委员会 ” 的成立 , 都说明华北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 ,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这一声呼唤 , 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 , 扣人心弦。 探究与 点拨 3 标题的 “ 想 ” 为什么不换成 “ 写 ”。 提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 “ 想 ” 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 “ 写 ” 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 , “ 想 ” 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 , 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 文章开始 ,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 “ 我真爱北平。 ” 但马上又说 : “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 说不出 ” 三个字 ,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探究与 点拨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 (第 1段 ):交代了写北平的视角。 第二部分 (2 7段 ):写对北平特殊的爱及北平的特点。 第三部分 (第 8段 ):写对北平复杂的感情。 探究与 点拨 主旨感悟 想北平 是一篇怀念家乡的散文。 1936年民族危机十分严重,身在济南的老舍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写文,表达了对家乡北平的赤诚的爱。 在文中,老舍把他细致的观察和深挚的感情,借助个性鲜明的精美语言表达了出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