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上地表的变迁教学实录内容摘要:
台山发现三叶虫化石。 ) 师:“简单的概括一下,这段视频告诉我们什么。 ” 生:“这段视频告诉我们云台上很久以前是海洋。 ” 师:“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两段视频找出来呢。 ” 生:“这两段视频再 一次证明了地壳的运动造成了地表的变迁。 ” 师:“大家还记得让亿万人民牵挂的汶川大地震吗。 ”(出示图片和文字) 师:“我们一起来看两幅卫星图片,这是地震前卫星拍摄的山景,这是地震后卫星拍摄的山景,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 生:“地震使地表发生了变化。 ” 师:“地震实际上就是什么。 ” 生:“地壳运动。 ” 师:“通过一系列的证据,我们了解到了地壳运动导致地表的变迁,而且这种变迁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 “ (二)具体分析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漫长的地表变迁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特殊地 形。 ” (出示图片)“认识这些地形吗。 ” 生:“石林。 ” 生:“海边礁石。 ” 生:“火山口湖。 ” 生:“风蚀石。 ” 师 :“这些地形是什么力量造就的呢。 请大家分四人小组讨论,并填写这样一张表格。 ” (实物投影表格) 师 : “第几小组。 成员有哪些人。 地形:选择一个这四种地形中你们最了解的一个,填写形成的条件,形成的过程,可以用简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预测,将来还会有哪些变化。 ” 师:“表格就在你们的抽屉里面,开始你们的研讨吧。 ” (学生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填表)教师巡视 (学生通过实物投影汇报) 生:“。苏教版科学六上地表的变迁教学实录
相关推荐
认识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并进行科学史教育。 学习成果评价 教学材料 洋葱、细胞切片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 / 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谈话:在小时候,我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 2.学生自由交流。 3.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
1、2 想北平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现代著名作家。 满族,北京人。 因创作优秀话剧 龙须沟 而被授予 “ 人民艺术家 ” 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 我这一辈子 月牙儿 ,剧本 龙须沟 茶馆。 课文 导读 老舍的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
第 一 次 备 课 二次备课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谈话:在小时候,我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 用它搭过什么呢。 2.学生自由交流。 3.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 4.学生思考、推测。 二 、指导学生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 1.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 ——细胞,关于细胞知识,你们知道些什么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六单元 21 小石潭记 .2 答谢中书书 .3 记承天寺夜游 .4 满井游记 .六单元 口语交际 .六单元 作文指导 .5 诗词五首 .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五单元 17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8 雨林的毁灭 世界性灾难 .9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0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五单元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五单元 作文指导 .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来完成。 5.分组讨论设计图。 (小组之间协调分工,尽可能地呈现多种多样的地表类型。 ) 6.讲述布置要求: 想好了再做,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送回,允许各组去参观。 下面我们四个人一组,来制作一个你们喜欢的地方的模型,材料都已经放在你们的实验桌里了,注意不要把东西弄到地上,不要把地面桌面弄 脏。 7.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制作。 8.学生制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谈话:刚才我一直在各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