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6课《捕蝶者》ppt课件内容摘要:

1、6 捕蝶者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筱敏, 1955年生于广州, 1969年初中肄业当工人,在一个小山坳里的通讯站中工作了 12年。 面对缄默的星空和呼啸的松涛,她开始在值班日志的背面写诗。 1983年筱敏调入广东作协文学院工作,主要从事诗歌与散文创作。 主要作品有诗集 米色花 瓶中船 ,散文集 喑哑群山 理想的荒凉 悠闲的意义 女神之名 风中行走 成人礼 等,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革命、自由、民主、知识分子、家庭和女性等各方面。 课文 导读 基础积累 1 字音识记 镊 ( 蛱 ( 喙 (昏厥 ( 凌虐 ( 虔 ( 孑 ( 2 词语积累 凌虐:欺侮;侮辱。 孑然:形容孤独。 探究与 点拨 文本 2、探究 1文章对捕蝶者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对捕蝶者如何施网捕蝶,写得非常细致,说说这一描写的好处。 提示: 捕蝶是个比较专业的工作 , 读者都较为陌生 ,作者写得如此详细是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 更容易接受。 为下文作者谴责破坏美的行为作铺垫。 探究与 点拨 2文章在叙述中运用第二人称 “ 你 ” 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 全篇文章以第二人称来写 , 没有一处直接批评。 筱敏只是多次描写蝴蝶在捕蝶者手指下胸腔破裂的声音 , 设置了一个远方诗人要谈生与死的问题 ,而不是美、价值、声誉,来暗示主题。 为什么只谈生与死,而不谈美、价值、声誉。 因 为在生命面前 ,这些东西都显得轻微,往往成为他人戕残他 3、者生命的借口。 正是这些东西,使人失去了对生命的感受,成为一个不动声色的刽子手。 探究与 点拨 运用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便于面对面的对话,便于作者进行谴责,也更容易对捕蝶者的行为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3文中的主人公在捕蝶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请你用词语概括出来。 提示: 非常敬业、投入、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4捕蝶者在捕到珍稀蝴蝶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请抓住关键词来说。 提示: 激动得几乎昏厥、大口吸气、虔诚、膜拜、急不可耐。 探究与 点拨 5你怎样看待捕蝶者的行为。 提示: 他 (她 )是个非常敬业的专业捕蝶者 , 也是一个美的狂热追求者 , 为了保存蝴蝶的美 , 他 (她 )将蝴蝶捕 4、捉后制成了举世瞩目的珍贵标本。 6 从生命和美这两个角度概括,本文主旨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试加以分析。 提示: 对事物的过分关爱 , 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永恒的伤害。 生命是永恒的,它不会由于死亡而终止。 对于成功,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探究与 点拨 太过分的爱 是一种极端恶心。 用生命作代价换来的美是丑陋的。 蝴蝶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标本延长了它的生命,它的精灵永恒。 为了追求自己的所谓的美而牺牲别人的美 , 值得吗。 捕蝶过程华丽而又精致 , 但在这华丽与精致中是残忍的。 追求不一定要拥有 , 过分的追求有时会残害到生命。 生命是可敬、可畏的 , 这不单单是体现在人的身上的 , 植物、动物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 探究与 点拨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 (1 4段 ):细腻描写了捕蝶者对专业的痴迷与热爱。 第二部分 (5 24段 ):详细描绘了捕蝶者捕杀绝世之蝶的过程,并提出诘问。 第三部分 (25 26段 ):引入了一位远方的诗人,对捕蝶者的行为进行反讽。 探究与 点拨 主旨感悟 作者详细描绘了捕蝶者捕杀蝴蝶,特别是绝世之蝶的过程,并提出诘问与反讽,既表达了对绝世之蝶遽然失去生命的哀悼,也表达了对捕蝶者为了追求美、荣誉等外在价值而扼杀生命的愤激,强烈地提出了美的价值与生命的价值孰轻孰重的命题,引发读者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