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7课《寒风吹彻》ppt课件内容摘要:
1、7 寒风吹彻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刘亮程,新疆沙湾县人,用他自己的话说: “ 我出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 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 在乡下写了许多年诗。 到乌鲁木齐后开始写散文,出版散文集 一个人的村庄。 现在写小说。 ” 刘亮程的散文集 一个人的村庄 于 1998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曾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 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另外,刘亮程还著有诗集 晒晒黄沙梁的太阳 ,散文集 风中的院门 库车 等。 课文 导读 在 一个人的村庄 中,作者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 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 2、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肆意舒展。 在不慌不忙的叙述中,作者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场景。 作家蒋子丹在 刘亮程的哲学 中说: “ 刘亮程不为他人和前人的知识观念所囚,在文化时尚主潮之外另辟一片天地,没有任何一点点与都市人形影相随的焦灼和烦躁,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 他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来的大才华。 这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的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 ” 课文 导读 基础积累 1 字音识记 管蠡 (海 郁悒 ( 凉飕 ( 蜷缩 ( 凛冽 ( 掖着 (杯水车薪 ( 蜗居 (w 寒暄 (2 3、 词语积累 蜷缩:蜷曲而收缩。 探究与 点拨 文本探究 1理解语句: “ 我静坐在屋子里,火炉上烤着几片馍馍,一小碟咸菜放在炉旁的木凳上,屋里光线暗淡。 ” 提示: 这几句写出了 “ 我 ” 的生活境况的贫穷与困窘 ,吃的是几片馍馍、一小碟咸菜 , 生活用具是小木凳 , 住的是低矮的土屋。 为下文写寒风的内涵张本。 探究与 点拨 2全文以 “ 寒冷 ” 贯穿始终,你认为这种 “ 寒冷 ” 在文中有哪几层内涵。 提示: 一方面源自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物质的极度匮乏 , 使生命裸露于寒风的淫威下 , 无法抵御寒冷的摧残;另一方面 , 低劣的生存状态也最大限度地驱散了人际的温情 ,使生命饱受冷漠和孤独的煎 4、熬。 巨大的生存压力使父亲根本无暇顾及一个十四岁少年在寒风肆虐的荒漠独行中所体验到的凄楚和绝望 , 他给予儿子的只是一句略带责备口气的询问;十四岁的孩子居然已经学会了独自品味自己的伤痛;贫寒使亲人间的温情消遁于无形 , 所以年老多病的姑妈一直没有等到母亲带来的温暖。 探究与 点拨 3作者文中用怎样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段关于 “ 我 ” 的人生经历以及生活感悟。 提示: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 , 以 “ 三十岁的 我 ”作为叙述的起点 , “ 在一个雪天 , 围抱火炉 ,抚摸自己的一生,感悟冬天 ”。 散文以这段场景组织衔接了 “ 十四岁的 我 ” , “ 现在的 我 ” ,与 “ 我 ”“ 隔着 5、三十岁的人生距离 ” 的姑妈和母亲。 探究与 点拨 4 “ 我 ” 说 “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我们帮不了谁 ”。 对于 “ 我 ” 的姑妈和母亲, “ 我们 ” 也帮不上忙吗。 提示: 对于姑妈 , “ 多少年过去了 , 我们一直没有等到这个春天。 好像姑妈那句话中的 天 一直没有热 ”。 “ 我 ” 和母亲平淡地谈着姑妈的死 , “ 像在说一件跟死亡无关的事情 ”。 姑妈的死让 “ 我 ” 想起了爷爷奶奶 , “ 我们在世上的亲人会越来越少 ” ,应该更多地去关怀长辈。 “ 我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常过来和母亲坐坐 ” ,为母亲挡住一丝寒冷。 探究与 点拨 5冬天 6、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 尔后整个人生。 提示: 困难与挫折 , 先是从肉体上对人进行摧残 , 接着再对人的精神进行摧残 , 尔后直到摧垮一个人的斗志 , 夺去一个人的生命。 探究与 点拨 6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我们帮不了谁。 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 他的寒冷太巨大。 提示: 在极度贫穷的情况下 , 我们想帮助他人 , 可是 ,因为他人的困难巨大 , 我们想帮助他人的能力有限 , 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显得是那样的无奈。 探究与 点拨 7既然 “ 我 ” 意识到了情感交融对于年迈的母亲的重要性,感觉到了母亲 7、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为什么 “ 我 ” 仍然无能为力。 提示: 这种 “ 无能为力 ” 源自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物质的极度匮乏 , 生命只能裸露于寒风的淫威下 , 无法抵御寒冷的摧残;低劣的生存状态也最大限度地驱散了人际的温情 ,使生命饱受冷漠和孤独的煎熬。 所以 “ 我 ” 即使意识到了情感的重要性 , 面对冷峻、凝重而严酷的生命也只有忍受和感到无奈。 探究与 点拨 8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的来临。 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 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 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 提示: 春天象征着幸福、人生中的顺境、一种美好的企盼。 姑妈和母 8、亲是临近人生冬天的人 , 虽然她们眼前没有多少幸福时光 , 可是她们却企盼其他的人少一些困难与挫折 ,多一些顺境和幸福,看到他人幸福,也是最大的幸福。 探究与 点拨 9我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要常过来和母亲坐坐。 提示: 母亲拉扯大她的七个儿女。 她老了。 我们长高长大的七个儿女 , 或许能为母亲挡住一丝的寒冷。 每当儿女们回到家里 , 母亲都会特别高兴 , 家里也顿时平添热闹的气氛。 因此 , 儿女们不仅要给老人物质上的关怀 , 更重要的是给老人精神上的关怀。 一句寒暄、一个礼物、一次家庭聚餐等都会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 不至于让老年人在生命的冬天来临之际 ,精神之冬比自然之冬更加严寒。 探究 9、与 点拨 10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 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提示: 无论如何 , 不管你的物质条件再优越 , 不管你的儿女再孝顺 , 生命之冬是走不过去的。 探究与 点拨 11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 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提示: 我的亲人 , 他们的生存状态 , 现在还没有完全改变 , 他们还是孤独地生存 , 依然经历寒风吹彻 , 他们还需努力 , 他们还需帮助 , 他们还需反省 , 他们才能走过冬天。 探究与 点拨 结构梳理 全文共 43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 (1 5段 ):写雪与寒冷又一次降临村庄, “ 我 ”开始了关于寒冷的漫想与沉思。 第二部分 (6 17段 ):回顾自己青少年时代经历的寒冷岁月,表达自己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 第三部分 (18 41段 ):写老人、姑妈及母亲面对寒冷的无力,道出了我们生命中的许多无奈和悲伤。 探究与 点拨 第四部分 (42 43段 ):回到温暖的现实,表达了对亲人们的关爱和担忧。 主旨感悟 作者在本文叙述了他在 “ 一个人的村庄 ” 中,关于冬天和寒冷的遭遇、思考和感悟,用沉静而忧郁的文字表达了他对生命和人生的一种守望与无奈、一种超越与关爱。(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7课《寒风吹彻》ppt课件
相关推荐
学们知道了 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呢。 刚才猜物体的方法对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启发。 学生讨论 4.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球的内部。 1..引导学生按书后的活动记录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 相互交流。 说说自己的构思,比比谁画的最有可能。 2.请学生朗读书上的资料(注意“壳、镍”的读音)。 3.补充提问: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几个层。 出示图片
1、6 捕蝶者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筱敏, 1955年生于广州, 1969年初中肄业当工人,在一个小山坳里的通讯站中工作了 12年。 面对缄默的星空和呼啸的松涛,她开始在值班日志的背面写诗。 1983年筱敏调入广东作协文学院工作,主要从事诗歌与散文创作。 主要作品有诗集 米色花 瓶中船 ,散文集 喑哑群山 理想的荒凉 悠闲的意义 女神之名 风中行走 成人礼 等,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革命
1、4 碗花糕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王充闾,男,汉族,笔名汪聪,现代作家。 1935年生于盘山。 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后做中学教师、新闻记者、副刊编辑。 20世纪 50年代初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1966年初进入营口市委机关,虽中道从政,而业余创作仍在进行。 1980年后调到省委工作,曾任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兼任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学院
1、3 这思考的窑洞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梁衡, 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著名散文家。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 内蒙古日报 记者、 光明日报 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记协常务理事。 现任 人民日报 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 数理化通俗演义 ,新闻三部曲 没有新闻的角落 新闻绿叶的脉络 新闻原理的思考 ,散文集 只求新去处 名山大川
什么样。 环节四:如果有外星人的存在,那我们和他们的联系的方式就成为了一个难题,教材中出示科学家用太空探测器中携带的人类照片和地图等地球名片,在教学 中引导学生认识并试着解读这些地球名片,教师可以多搜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比如:经过特殊处理的“地球之声”等。 通过解读这些地球名片,让学生理解地球名片的科学性、必要性。 环节五:教师谈话:“地球名片是人类向外星人介绍地球的一种方式
教学过程 调整及反思 种认为没有外星人。 请你们说出你们的观点以及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四、提供资料 教师向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外星人的资料。 A、来自太空的报告。 B、月球上的外星生物。 C、我的故事:我和外星人握手。 向学生介绍太阳系的有关资料。 课件播放:太阳系的有关资料 向学生介绍银河系的有关资料。 课件播放:银河系的有关资料 向学生介绍河外星系的有关资料。 课件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