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下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课堂实录内容摘要:
轮这些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板书) 师:你还见过生活中的其它传动装置吗。 生:坦克、织布机、摩托、三轮车、发动机、手表…… 二、研究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传动装置中的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那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地研究一下好不好。 (好) 师:下面利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组装一个链条传动装置, 学生试着亲自动手,小组合作,组装任意一种传动装置,并说明动力是 怎样传递的。 指导注意:①齿轮的齿要相互啮合。 ②摇动时用手柄。 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并说明动力传递的方式。 师:现在我们利用组装好的传动装置来玩一玩,看看哪组发现的多。 生小组尝试、汇报 生:我们组发现齿轮传动的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 生:我们组发现链条传动的方向一样。 生:传动的两个齿轮、转盘转动的圈数不一样。 师:哦,你们组还发现了这一点,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生。苏教版科学五下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课堂实录
相关推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 在 给岩石分类 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 记清分类的依据, 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 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 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
1、9 论趣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林语堂 (1895 1976),福建龙海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留学,入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转赴德国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为 语丝 主要撰稿人之一。
1、第三单元 陶冶情操 幽默人生 8 论快乐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钱钟书 (1910 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传统经史教育,国学根基深厚。 清华大学英文系毕业后赴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留学、进修,广泛接受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 回国后曾任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198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10 命名记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王鼎钧, 1925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山东临沂人。 日本侵华期间,山东沦陷,王鼎钧离家当流亡学生,辗转安徽、河南、陕西等地,此段经历形成了他的写作动机及早期作品内容。 1949年到台湾,先后在广播、电视、报纸副刊工作,并在中国文化学院教授新闻写作。 其间在 中国时报 担任专栏主笔,是 20世纪 50年代及 60年代台湾重要的杂文作家, 70
1、第四单元 直面挑战 超越自我 11 汉家寨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张承志,当代作家、学者。 1948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 中学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 4年。 1978年开始笔耕。 现为自由的职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现已出版著作 30余种,代表作有小说集 张承志集 清洁的精神 ,诗集 神云的诗篇
生直接感受到传动装置特点,以及传动装置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为理解什么是传动装置奠定了知识基础。 』 二、 科学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传动装置中的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那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地研究一下好不好。 探究活动一:组装链条传动装置,研究它的传动特点 1) 下面利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组装一个链条传动装置,然后根据我们实验记录中的表格来进 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