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启示标准教案内容摘要:
的最高处一样的高度,看用了多大的力,作好记录。 再用测力计拉住一辆小车沿着斜坡往上拉,看用了多少力;然后把测得的两个力再进行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了。 那么,实验时还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老师提醒同学们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出示: 在使用测力器前,看一看指针是否对准 0 刻度; 让小车处于匀速运动;(指导:什么叫匀速运动。 为了使我们在斜面上拉着小车向上爬行时不被这个支架阻挡,我们可以将这个支架装在这块板的旁边,记住了吗。 ) 在小车运动时就读数; 测力计与斜面尽量平行。 ) 要求明 白了吗。 下面请同学们先将斜坡按照要求重装好,然后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测得的结果是怎样的。 各组交流数据,教师在实物投影上填写各组数据。 (需要设计一张汇总表格) 1分析数据。 (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些数据,请大家前后比较一下,看看斜面能不能省力。 ( 2)得出结论:看来,斜面确实能省力。 (板书:斜面能省力) (二)探究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不过从刚才的数据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各个小组得出的数据相差比较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 引: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跟什么有关。 ) 追问:可能跟斜面的高度有关。 是什么意思。 3。苏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启示标准教案
相关推荐
简单机械。 ( 2)简单机械的定义,生活中有哪些是简单机械呢。 举例说说 ( 3) 那复杂机械又有什么不同呢。 赏析例子 揭示机械的作用 ( 1)教师出示一块木板上面有钉子,请同学帮忙用手将钉子拔出来。 询问拔钉子同学的感受。 ( 2)提问:有什么好方法解决。 ( 3)教师请刚才的同学用起钉锤将钉子拔出,再说说感受。 ( 对比感受让学生再次明确机械的益处 ) ( 4)讨论
生直接感受到传动装置特点,以及传动装置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为理解什么是传动装置奠定了知识基础。 』 二、 科学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传动装置中的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那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地研究一下好不好。 探究活动一:组装链条传动装置,研究它的传动特点 1) 下面利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组装一个链条传动装置,然后根据我们实验记录中的表格来进 行实验
1、第四单元 直面挑战 超越自我 11 汉家寨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张承志,当代作家、学者。 1948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 中学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 4年。 1978年开始笔耕。 现为自由的职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现已出版著作 30余种,代表作有小说集 张承志集 清洁的精神 ,诗集 神云的诗篇
1、12 面对苦难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周国平,男, 1945年生于上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就读于上海市紫金小学、上海中学。 1967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考进中国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毕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 周国平既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散文家。
1、13 只因为年轻啊 (节选 )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张晓风 (1941 ),女,作家,笔名晓风、桑科,江苏铜山人。 生于浙江金华, 8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 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讲授中文、小说、戏剧、诗词等课程。 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 著作有三四十种,有的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 20世纪 60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
课内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的做法: (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吗。 ( 2)好,不同坡度会造了,那我们在每一种坡度上实验时应该测几次。 ( 3)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老师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在这里认识到在做实验的时候,动手实验很重要,但观察、记录也同等重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 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 组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