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3-1 1.1《认识静电》ppt课件内容摘要:
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第一章 电场 第一节 认识静电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知识解惑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知识点一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产生及 条件 两种不同的绝缘体摩擦时 导体靠近带电体时 导体与带电体接触时 现象 两物体带上 异种电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带电体 “ 近异远同 ” 导体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电性的电荷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发生电子得失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与带正 (负 )电物体吸引 (排斥 )而靠近 (远离 ) 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 实质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 尝试应用 1 玻璃棒和丝绸摩擦后 , 玻璃棒和丝绸分别带了电荷 ,这是因为 (C) A 丝绸中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B 丝绸中的质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C 玻璃棒中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D 玻璃棒中的原子转移到丝绸上 解析: 丝绸和玻璃棒对电子的束缚 、 吸引能力不相同 ,摩擦过程中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 玻璃棒带正电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知识点二 元电荷 物质由中性的原子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核外电子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 质子的电荷量 e 10 19 C, 实验指出 , 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 因此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尝试应用 2 科学家在研究原子 3、 、 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 , 为了方便 , 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 , 关于元电荷 , 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A) A 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 10 19 C 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 , 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 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 , 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质子或电子是带电粒子 , 所带的电荷量叫元电荷 , 体带电是因为得失电子 , 所带电荷量均为电子的电荷量的整数倍 , 故把电子所带电荷量的多少叫元电荷 , 为 10 19 C, 质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电荷量相等 , 故 故选 A.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知识点三 电荷守恒定律 1 内容:电荷既不能创造 4、, 也不能消灭 , 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 或者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的过程中 , 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2 “ 中性 ” 和 “ 中和 ” 的本质: 只是正 、 负电荷量的代数和为零 , 对外部不显电性;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3 起电过程中电荷的变化:不论是哪种起电过程 ,都没有创造电荷 , 也没有消灭电荷 , 其本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 即起电过程中电荷发生了转移 ,但总量守恒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尝试应用 3 目前 普遍认为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 u 夸克和 u 夸克带电量为23e , d 夸克带电量为13e , e 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5、 B ) A 质子由 1 个 u 夸克和 1 个 d 夸克组成 , 中子由 1 个 个 d 夸克组成 B 质子由 2 个 u 夸克和 1 个 d 夸克组成 , 中子由 1 个 个 d 夸克组成 C 质子由 1 个 u 夸克和 2 个 d 夸克组成 , 中子由 2 个 个 d 夸克组成 D 质子由 2 个 u 夸克和 1 个 d 夸克组成 , 中子由 1 个 个 d 夸克组成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对质子11 H :带电量为 2 23e 13e e ,所以由 2 个 u 夸克和 1 个 d 夸克组成;对于中子10 n :1 23e 2 13e 0 , 所以由 1 个 u 夸克和 2 个 6、d 夸克组成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典型问题精释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题型一 摩擦起电的理解 (多选 )关于摩擦起电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梳子和头发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 因为摩擦使梳子带电 B 摩擦后梳子带电后头发就不带电了 C 摩擦带电产生了电荷 , 使自然界中的电荷数增加了 D 摩擦带电的本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摩擦起电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 得到电子带负电 , 并没有创造电荷 答案: 课件由【语文公社】 变 式 训 练 1 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 相碰 , 碰后两球带等量的正电荷 , 这是因为(D) A 7、 球上 B 球上 C 球上 D 球上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题型二 感应起电的理解 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 , 验电器的箔片张开 下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 ,其中正确的是 (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由于验电器原来不带电 , 当带电金属球靠近验电器时 , 验电器靠近带电金属球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金属球异号的电荷 , 箔片上产生与带电金属球同号的电荷 , 故 A、 C、 答案: B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变 式 训 练 2 (多选 )如下图所示 , 将带有负电的绝缘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 , 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 , 下列方法中能使两球带同种电荷的是 8、(A 先把两球分开 , 再移走棒 B 先移走棒 , 再把两球分开 C 使棒与甲球瞬时接触 , 再移走棒 D 先使乙球瞬时接地 , 再移走棒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棒移近导体球 , 由于静电感应 , 甲球左端出现正电荷 , 乙球右端出现等量负电荷 , 把两球分开后 ,甲 、 乙两球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 选项 若先将棒移走 , 则两球不会有静电感应产生 , 所以甲 、 乙两球都不会带电 , 选项 使棒与甲球接触 , 则两球会因接触带上负电荷 , 选项 棒移近时 , 若使乙球瞬时接地 , 则大地为远端 , 甲球为近端 , 甲球带正电 , 乙球的负电荷会移向大地 , 再将棒移走时 , 由于甲 9、 、 乙接触 , 甲球的正电荷会重新分布在甲 、 乙两球上 , 使甲 、 乙都带上了正电荷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题型三 电荷守恒定律 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 A、 相隔一定的距离 , 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 A、 (1)若 A、 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 _ (2)若 A、 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 _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 审题指导 】 (1)若两小球带同种电荷 , 则相互接触后再分开 , 电荷量平分 (2)若两小球带异种电荷 , 则相互接触后再分开 , 电荷先中和再平分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1) 设 A 、 B 的带电荷量分别为 q , 则第三个小球 10、与 A 接触后 A 的带电荷量 与 B 接触后的 B 的带电荷量 故 2 3. (2) 若 A 、 B 带有异种电荷并设为 q 和 q , 则与 B 球接触后 B 的带电荷量 故 2 1. 答案: (1) 2 3 (2) 2 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变 式 训 练 3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 A、 B, 分别带有电量 10 9 C, 10 9 C, 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 , 在接触过程中 , 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本题考查接触起电及电子转移的问题 , 是一道易出错的题目 当两小球接触时 , 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 , 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 , 剩余的正电荷均分 , 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 12 ( B) 10 9C 在接触过程中 , 电子由 B 球转移到 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 , 且继续转移 , 使 B 球带电荷量为 的 正电 这样 , 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 10 9C 转移电子数为 n 1010个 答案: 电子由 B 球转移到 A 球 , 转移了 1010个电子。(粤教版)选修3-1 1.1《认识静电》ppt课件
相关推荐
趣,增强学生的预测能力,吸引学生更加关注实验数据。 用同样的方法测心跳。 交流谈话:记录好了吗。 和你开始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测量的呼吸、心跳的次数与别人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 —— 汇报) 【评析】:在测量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小组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使他们意识到异中有同,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 小结:每个人的呼吸、心跳次数都不一样
系,用动画可以演示自然界水的循环,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 —— “用模型解释”(板书)。 :用模型解释事物或现象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同学们现在是不是还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 能否根据本课所学,采用画图以外的方法解释盒内的障碍物。 我们下节课将继续进行“黑匣子探秘”。 第二课时 一、“黑匣子探秘” :想到采用画图以外的方法解释盒内的障碍物的方法了吗。
1、15 道士塔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道士塔 选自余秋雨的散文集 秋雨散文。 余秋雨是浙江余姚人,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和散文作家。 他是 20世纪 90年代最受争议的作家,他的作品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 从 文化苦旅 到 山居笔记 ,从 文明的碎片 到 霜冷长河 ,他以深沉的理念,把人生底蕴、人生意义及自然之美统合在一起,塑造出余秋雨所特有的散文。 到了今天,他的 千年一叹
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多媒体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 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郁金香在晚上也能开花。 学生讨论并交流。 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 能不能举例说明。 学生交流各自解释。 多媒体展示:獾、蜻蜓、壁虎、猫头鹰、刺猬、狐狸,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 哪 些在夜间活动。 学生交流各自见解。
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 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 到手腕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 ( 4)讲解: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 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 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 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
,对昼夜交替现象形成认知。 课件 步骤 一、质疑假设: 出示 课件“太空地球” 3 张图片。 让学生观察。 提问:我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很快答到“地球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夜晚”) 课件(太阳光照地球) 师小结揭题:对,太阳照 到的一面是白天,背面是黑夜。 白天又可以称为“昼”; 夜晚又可以称为“夜”。 白天过去是夜晚,夜晚过去又是白天;白天和夜晚总是周而复始地交替着。 (板书: 昼夜 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