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3-1 1.2《探究静电力》ppt课件内容摘要:
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第一章 电场 第二节 探究静电力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知识解惑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知识点一 对点电荷的理解 1 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点电荷是只有电荷量 , 没有大小 、 形状的理想化模型 ,类似于力学中的质点 , 实际中并不存在 2 带电体看成点电荷的条件 (1)一个带电体能否被看成点电荷 , 要看它本身的线度是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即使是比较大的带电体 , 只要它们之间的距离足够大 , 也可以视为点电荷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带电体的线度比相关的距离小多少时才能看成点电荷 , 还与问题所要求的精度有关 在测量精度要求的范围内 , 带电体的形状及大小 2、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 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尝试应用 1 下列哪些物体可以视为点电荷 (C) A 电子和质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视为点电荷 B 带电的球体一定能视为点电荷 C 带电的细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视为点电荷 D 带电的金属球一定不能视为点电荷 解析: 带电体能否视为点电荷 , 要看它们本身的线度是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 而不是看物体本身有多大 , 形状如何 , 也不是看它所带的电荷量有多少 故 A、 B、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知识点二 库仑定律 1 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 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 , 跟它们间的距离的二次方 3、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公式:用 q 1 、 q 2 表示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用 F 表示它们之间的静电力 , 则 F q 2 其中静电力常量 k 109N 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3 适用条件: 真空; 点电荷 这两个条件都是理想化的 , 在空气中也近似成立有人根据公式 F , 设想当 r 0 时 , 得出 F 的结论从数学角度这是必然的结论 , 但从物理的角度分析 ,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 其原因是:当 r 0 时 , 两电荷已失去了点电荷的前提条 件,何况实际的电荷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根本不会出现 r 0 的情况 , 也就是说 , 在 r 0 时不能再用库仑定律计算两电 4、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4 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 (1) 大小的计算:利用库仑定律计算大小时 , 不必将表示电性的正负号代入公式 , 只代入 q 1 、 q 2 的数值 (2) 方向: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判断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5 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比较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尝试应用 2 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 , 带电量之比为 1 7 , 相距较远 , 且表现为引力 ,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的位置,则它们间的库仑力为原来的 ( C ) 文公社】 解析: 两个小球相吸引 , 带异种电荷 , 作用力为 F 1 7 相接触 , 先中和后平分 , 5、作用力 F 2 9 故 F 2 F 1 9 7 , C 正确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典型问题精释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题型一 对点电荷的理解 关于点电荷的说法 , 正确的是 ( ) A 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B 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C 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 , 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 D 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本题考查点电荷这一理想模型 能否把一个带电体看成点电荷 , 关键在于我们分析时是否考虑它的体积大小和形状 能否把一个带电体看做点电荷 , 不能以它的体积大小而论 , 应该根据具 6、体情况而定 若它的体积和形状可不予考虑时 , 就可以将其看成点电荷 答案: C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变 式 训 练 1 关于点电荷 、 元电荷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B 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不一定是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C 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一定很小 D 点电荷 、 元电荷是同一种物理模型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点是没有大小的 ,而实际物体总有大小 , 故点电荷是理想模型 , 故 B 元电荷是电量的最小值 , 是一个电量的单位 , 不管物体的大小能不能忽略 , 物体的带电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 故 C 点电荷是将带电物体简化为一个带电的点 , 7、物体能不能简化为点 ,不是看物体的绝对大小 , 而是看物体的大小对于两个电荷的间距能不能忽略不计 , 故 D 点电荷是将带电物体简化为一个带电的点 , 元电荷是电量的最小值 , 故点电荷 、 元电荷 、 不是同一种物理模型 , 故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题型二 库仑定律的应用 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 Q 和 q , 它们之间的库仑力为 F , 下面哪些做法可以使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变为 ( ) A 使 Q 的电荷量变为 2 Q , 使 q 的电荷量变为 3 q , 同时使它们的距离变为原来的 2 倍 B 使每个点电荷的电荷量 都变为原来的 , 使它们的距离也变为原来的 C 使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变为 8、原来的 1. 5 倍 , 使它们的距离也变为原来的 1. 5 倍 D 保持电荷量不变 , 使它们的距离变为原来的23倍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根据库仑定律 F 设原来两个点电荷间距离为 r , 则原来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大小为 F 当电荷量或者距离改变 , 根据库仑定律得: 对选项 A 有 F k 2 Q 3 q( 2 r )23 符合要求; 对选项 B 有F k ( ) ( 1.5 q )( 2 r )2( 1. 5 r )2 F , 不符合要求; 对选项 C 有 F k 1.5 r )22 不符合要求; 对选项 D 有 F 2 不符 合要求 答案: A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变 式 训 练 2 有一带电量为 q 的金属圆环 , 圆环的半径为 R , 如果在圆环的圆心上放置一个带电量为 Q 的点电荷 , 则 Q 受到圆环的作用力为 ( A ) A 0 B C 2 D 无法确定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由于带电圆环的对称性 , 圆环上的各点的电荷与其关于圆心对称的点的电荷 对点 Q 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 故 Q 受到圆环的作用力为零。(粤教版)选修3-1 1.2《探究静电力》ppt课件
相关推荐
示 视频: 各种日晷 使用投影仪显示演示文稿内容 学生认识古代的 各种日晷。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 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3 ( 1)谈话:现在几点。 你是怎么知道的。 古代有时钟吗。 他们怎么知道时间。 ( 2)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 确实,古代人很聪明,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提问汇报:接上哪些物体小灯泡会亮。 接上哪些物体小灯泡不会亮。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讲述:像铁、铜、铝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玻璃、干木板、塑料、橡皮等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全班齐读教材 33 页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学生举例出身边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教师小结:只要是用铁、铜、铝、钢等金属制作的都是导体,只要是塑料、玻璃、木头、橡皮、橡胶、布料等都是绝缘体。
为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暗盒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五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毕竟有限。 所以教师就必须事先准备好连了导线的暗盒,让学生们自己把电路元件加进暗盒中。 而我们没有现成完整的试验暗盒,只有盒子、电线、摁扣等工具,只好老师自己亲自去组 装。 一开始我认为这样的组装很简单,不就是把电线绕在摁扣上,就 OK了吗。 哪里知道一试下来却是漏洞百出,没有导线连接的地方电珠应该不亮
头刚好遮住太阳。 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 到的太阳高度。 你测到的太阳高度是几个拳头。 现在,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明天的早晨、中午、傍晚这三个时间段各观察一次太阳的位置和高度,然后,做好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同一个地点观察哟。 第二种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我们用太阳高角测量器精确地测量太阳高度。 请同学们把太阳高角测量器拿出来,按照盒子里的说明书,小组内研究一下
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第一章 电场 第四节 电势和电势差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知识解惑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知识点一 电势差 1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如图所示 , 在电场中将电荷 q 从 A 点移到 B 点 , 沿着 不同的路径 , 电场力做功相同 , 说明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 只由电荷的始末位置决定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 电势差 (1) 定义:电荷在电场中 A 、 B
1、16 秦腔 课文 导读 走近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 1952年 2月 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 长安 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集 兵娃 姐妹本纪 山地笔记 野火集 商州散记 小月前本 腊月 正月 天狗 晚唱 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 贾平凹自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