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上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内容摘要:
的情感投入,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二、 探究新知,总结方法 1.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算式。 请学生观察刚才的两个算式并说说各表示什么数量关系。 2. 那解决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 3 本笔记本的钱+ 1 个书包的钱=总共用去的钱) 3. 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讨论交流后总结最佳式子: 5 3+ 20 4. 让学生说为什么要列成: 5 3+ 20。 我们在算的时候该先算什么。 为什么要那样算。 学生联系现实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决过程,明确这样的问题应。苏教版数学四上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相关推荐
1、课 堂 精 讲 课 前 预 习 第 1节 认识压强(二) 课 后 练 习 能 力 提 升 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1. 从压强的公式可知压强跟 成正比,同时跟 成反比 . 2.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 ;减少 . 3. 减少压强的方法:增大 ;减少 . . 课 前 预 习 压力 压力 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 压力 受力面积 1. 如图 钉尖的面积是 10 7钉帽的面积是 10
块一 ]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 教师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适时点拨、指导。 [板块二 ] 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各个小 组的研究成果吧。 教师根据 学生的汇报情况 及时进行互动对话。 进行互动 ( 1)判断: 大于 90 度的角是钝角。 ( ) 小于 180 度的角是钝角。 ( )( 2)指出图中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指出平角的大小是哪一部分。
1、课 堂 精 讲 课 前 预 习 第 4节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二) 课 后 练 习 能 力 提 升 第七章 运动和力 1.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即:保持 状态或 状态不变 . 2. 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是 的由 ;有的由快变慢,有的由 ;有的改变物体运动的 . 课 前 预 习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变化的 动变静 慢变快 方向 1. 如图
肯德基的老板听说这种咖啡奶口感好,受欢迎,决定引进,他想请同学帮忙计算一下“一杯 330 毫升的咖啡奶需要多少毫升的奶和多少毫升的咖啡。 ” (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 2)、 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反馈。 ( 3)、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同学们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确定分配比。 通过刚才的例子 ,我们知道: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一定比进行分配
数看成几来试商的,商后发现了什么情况,再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样的情况。 (在这里追问的 目的是让学生能比较重视试商的过程,让学生明白有时是需要调商的) ( 5)让学生把 252247。 43 与 272247。 34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计算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两道题目的设置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但又能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讨论题( 3)学生举例说说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 学生提出未解决的问题。 集体交流。 交流预习作业第 2题。 三、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预设 15分钟) 1. 完成 “练习与应用 ”第 1题 ( 1)说出每个形体是长方体 和正方体以及理由。 ( 2)估计一下哪个形体的体积最大。 ( 3)独立计算各个形状的体积和表面积。 2. 完成 “练习与应用 ”第 2题 已经掌握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