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认识分子》ppt课件内容摘要:
1、课 堂 精 讲 课 前 预 习 第 1节 认识分子 课 后 练 习 能 力 提 升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 德谟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 组成的,他把这种物质叫做 . 2. 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把能保持物质 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 3. 研究指出,大多数分子直径的尺度为 m 课 前 预 习 微粒 原子 化学性质不变 10. 高山流水,动物植物,天上地下,这万千的世界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微粒组成的,这种微粒叫做 ,这个词是 的意思 2. 猜想是 和 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 原子 课 堂 精 讲 知识点 1 德谟克 2、里特的猜想 不可分割 经验素材 科学理论 3. 关于分子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质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4. 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不变的是( ) C C 课 堂 精 讲 知识点 2 分子的含义 5. 关于分子直径的估量中,较为合理的是 ( ) A B C D . 利用油酸溶于酒精,制成油酸酒精溶液,取 1滴这样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薄层,只要测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就可以估测出分子直径的大小这种粗略测定分子大小的 3、方法叫做 ,分子直径的表达式d= ,一般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 m. 7. 已知一个水分子的的质量约为 3 10么 个水分子 . D 课 堂 精 讲 知识点 3 分子的大小 油膜法 V/S 10.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把这些粒子叫做( ) 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质子 9. 分子很小,用普通显微镜无法看到,需要用 显微镜进行观察 们可以看到空气中灰尘“乱舞”,这些“乱舞”的灰尘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 B 课 后 练 习 电子 不属于 10. 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正确的说法是( ) A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 B它包含有几个分子 C它和一个 4、分子差不多大 D它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 11. 如图 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的 4个步骤,将它们按操作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用符号表示) D 课 后 练 习 2. 分子的体积很小,通常 11019个空气分子 1022个空气分子,相当于一口气吸了多少立方厘米的空气分子。 13. 小军同学说:“我一口可以吞下上亿个水分子。 ”他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500确因为人喝一口水的质量约为 40g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 3 10以一口水里面包含的水分子个数约为 1024个 能 力 提 升 14. 在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的实验中: 下面是一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A配置油酸酒精溶液; B一定要仔细清洗浅盘,充分洗去油污、粉尘,以免给实验带来误差; C用注射器(或滴管)将 V=1 记下滴数 n,计算出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平均体积 ; D向浅盘里注入适量的水,并将痱子粉(或石膏粉)从盘的中央加入,使粉尽量洒厚一些,再用注射器(或滴管)从适当高处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 1/n 力 提 升 E等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画出形状,用数格子法测算出面积 S; F根据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计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 L= ; G重复实验测几次油酸薄膜的厚度并求出平均值,即可认为就是油酸分子的直径 以上实验步骤中错误和不妥的有 (只填前面的字母) 能 力 提 升 F。(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认识分子》ppt课件
相关推荐
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 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评:对于解决问题来说,重要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或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成功的快乐,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这一层次的设计正是实践了这样一种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自主探索的机会。 学生在议一议、评一评
题,这些礼物就送给大家。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 第 7 题操作 电脑出示:(豆角老师说)把 9个○分成两堆,说出四道算式。 学生在小组内用学具分一分 , 老师巡视。 2. 汇报交流,老师板书 4组 , 共 16 道算式。 (鼓励说得有条理的学生。 )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 1
( 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要求学生用铅笔将图中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连一连,看看成了什么。 (企鹅) ( 2)请一个学生在幻灯片上完成。 2. 比一比,谁最细心。 (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拼一下,看看拼成了什么。 ( 2)教师出示幻灯片(飞机成型图)。 三、怎样变成同样多 1. 怎样使两边苹果同样多。 ( 1)出示图(
爷排在第几。 老爷爷年纪大,人们都谦让他,让他先买票。 ( 4)学生交流,相互提问。 ( 5)小结:几表示共有几,第几表示某一个。 2. 排队游戏,加深感知。 ( 1)让 学生 自愿 上来排队( 5 个以内)。 ( 2)找一找:从左边起第 3 个 , 从右边起第 3 个。 从左边起的 3 个小朋友,找对了举手表示。 体会了 3 与第 3 的区别。 3. 游戏:涂色 P16 第 1 题 (
. 初步感知 师: (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 你是怎么知道的。 (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 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 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 2 的。 (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 4 和第 5 的理由。 (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 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
拿在左手和右手中,你想怎么分呢。 请小朋友从学具袋中拿出 6个圆片,自己在桌上摆一摆、分一分,看看 6 可以分成几和几。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 6 可以分成几和几。 提问:有没有漏掉的呢。 怎么分,我们才能一个都不漏呢。 好,一起看来是怎么分的。 (拿出6 朵花,依次拿开 1 朵、两朵、 3朵)引导学生交换思考,进行有序的排列。 谈话: 我们刚才研究了 6 的分成,那么哪两个数合起来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