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版)九年级 14.2《探究欧姆定律》ppt课件(33页)内容摘要:
1、知识预备 那么 电流、电压、电阻 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前面我们学过: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我觉得导体中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应该有关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所以我觉得电流与导体电阻有关 进行猜想与假设: 1、既然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那么升高电压,电流会不会也随着增大呢。 提出问题: 2、既然电阻对电流对阻碍作用,那么增大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不会减小呢。 R U I U R I 导体中的 电流 跟 电压、电阻 之间的关系 常用方法 :先使其中的一个量(如电阻)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电流和电压)间的关系;再使另外一个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剩下的两个量(电流和电阻)间的变化关系,最 2、后就可得到三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这种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电阻 电压 电压 电阻 具体方法: a、保持不变,改变,研究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b、保持 不变,改变,研究 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1、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实验 A:保持 电阻不变, 改变电压 , 研究 电流 和 电压 的关系 电路图 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电路图 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电路图 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电路图 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断开。 电阻最大 改变电阻 R 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中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注意事项: 动变阻器的滑 3、片应移到_ 位置。 2、检查电路是否正确,试触后再闭合开关; 3、移动变阻器滑片,调节电阻两端电压分别至1V, 2v,3v,并记录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 4、观察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 关闭电源,整理好仪器。 分析评估数据,讨论得出结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 电压 (V) 电流 (A) 1 1 2 3 一:(电阻 R=10) 分析与论证: U/V I/A O 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还可采用 图像法 1 3 2 持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分析表一数据和曲线图可知 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 电流 和它 两端的电压 成正比。 注意 : ( 1)这里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 4、端的电压是指 同一段导体 的 同一时间段 而言的; ( 2)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 存在一个逻辑关系 ,因为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只有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会有电流。 例 :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2过导体的电流为 500导体的两端电压为 4过导体的电流是 导体的电阻 _(填变化或不变)。 1000 不变 2、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 B: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和电阻 的关系 怎样改变电阻的大小。 更换定值电阻后,怎样保持电压不变。 交流与合作 每次实验更换电阻 R 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中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使电阻 电路图 R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 5、物图 分别选用 5,10,15三个不同的电阻实验。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3录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实验次序 电压 电阻 R/ 电流 I/A 1 U=_V 5 2 10 3 15 实验记录表二: / I/A O 保持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 . . . . . . 分析表二数据和曲线图可知 导体两端的 电压不变 时,通过导体的 电流 和它的 电阻 成反比。 交流评估: 1、分析实验结论与开始的假设有什么差异。 2、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 , 探讨改进实验的措施 ; 3、你发现对于同一段电阻的电流、电压、电阻有什么 定量的关系。 如何表示。 对于以上两个结论,你用一句话如何 6、表达。 分析与论证 公式: I R U 变换公式: U= = I U R( ) 单位: I( A) U( V) R U I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 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二、欧姆定律: 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 R = I U 表示导体的电阻值在 数值上 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通过电流的比值。 注意 : 1: 2: 不能理解为 成正比,与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R = I U 在 电阻一定 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关系。 在 电压一定 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关系。 阻一定时,电 7、压跟电流成正比。 这里存在一个因果关系,电压是因,电流是果,因为导体两端有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先有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为,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个性质,它的大小由导体本身来决定,与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无关。 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乔治 西蒙 欧姆 ,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 少年时的欧姆因受父亲影响就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欧姆是一个很有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边教学生边做研究。 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这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科学探索。 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电路定律(即欧姆定律)。 当时还缺乏明确的电压、电流乃至 8、电阻的概念,使用的电流表也正在探索中,他只好自己动手制作仪器,进行测量。 他使用了温差电池和扭秤,经过无数次试验和归纳计算,用了 10多年时间才获得成功。 例题 1: 某数控车床照明灯的电压是 36V,它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是 54。 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R=54 I=。 U=36V 已知: ( 2)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解题步骤 : ( 1)画电路图 ( 3)求解 I U=36V R=54 求: I 答: 车床照明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约为 解: I= U R 36V 54 = 例题 调节滑动变阻器 R,使灯泡正常发光 ,0,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已知: R=20, 求: 解: U=。 U= 9、20 两端的电压是 12V。 =12V 答: R=20 A R I=。 际意义 , 防止不加分析 , 乱套公式。 路图 , 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 的符号 、 数值以及 未知量 的符号 . 各物理量 先统一单位 , 代入计算时 , 数字后面带单位有助于对公式的理解。 三、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四、课堂练习 =U/=U/电阻 电流成反比。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过它的电流为 这导体的电阻为 _;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增大 1倍时,该导体的电阻为_,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 _A。 答:不对。 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跟电流、电压无关。 16 6 10、 3、如图表示了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由图中信息可知【 】 A导体的电阻为 6欧 B导体的电阻为 C导体的电阻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D导体两端电压为 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 0 A 4、李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如图所示的情况下,将 A、 0的电阻更换为 20的电阻,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应当是 【 】 B 5、如图所示,闭合开关 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近似等于电源电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 B. C. B 2 6、给你一只标有“ 10 定值电阻和一只标有“ 30 滑动变阻器,在保证所有电路元件安全的前提下,若串联接入电路,则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A,它们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V。 B 7、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分别用两个电阻进行了探究,并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 11所示的 图中可以看出 】 A. B. C. 3。(粤教沪科版)九年级 14.2《探究欧姆定律》ppt课件(33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