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6版八年级上 1.6《尺规作图》ppt课件(14页)内容摘要: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浙教版八年级 上册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据说,为了显示谁的逻辑能力更强,古希腊人限制了几何作图的工具,结果一些普通的画图题让数学家思索了 2000多年 无数人沉湎其中 . 在几何作图中,我们把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简称 尺规作图 . 角平分线 三角形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已知 :线段 a,b,c. a b c 求作 : a,b,c. 作法 (1)做线段 a . (2)以 (3)以 两弧相交于点 A. (4)连结 C. 则 2016 2、/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已知: 作 AOB ,使 AOB O B A ( 1)画射线 OB. ( 2)以 意长为半径画弧,交 ,交 . ( 3)以 O 为圆心, OB 于点 C. ( 4)以 C 为圆心, 前弧于点 D. ( 5)过 D 作射线 OA. 则 AOB 为所求作的角 . 作法: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A B C 已知线段 直尺和圆规作 线段 作法: , 大于线段 为半径画弧,相交于点 C,D. , D. 直线 D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已知:线段 a, c, ,求作: a, ABc, . a c a B M D E D E N C A ( 3、1)作 . (2)在射线 C a, 在射线 A c. (3)连结 作法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一般情况下, 已知两角夹边,先画边 ,再画两角 ; 已知两边夹角,先画角 ,再在角的 两边分别截取两边 . 已知三边呢 ?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如图 ,某人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块 ,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 ,那么他最少要 ( ). A、带去 B、带去 C、带去 D、带和去 C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例 3 已知 , 和线段 a,用直尺和圆规作 A , B= , AB=a. b a a 作法: ( 1)作线段 AB=a, ( 2)在线段 , , 两边相交于 C; 则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有 A, B ,C 三 位农户准备一起挖一口井,使它到三位农户家的距离相等 在图中标出井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 A C B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已知 、 ,求作 + .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在 5厘米 ,3厘米 , B 35 ,C 45 ,请你选择适当数据 ,画与 一说你有几种办法呢。 C A B 5厘米。(浙教版)2016版八年级上 1.6《尺规作图》ppt课件(14页)
相关推荐
图等。 4 分数除法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法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能列方程解达一直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 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5 以内的加法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 第一册 主备教师:石晓燕 备课时间: 2020926 15:15:21 浏览人数: 2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8 页的例题,第 39 页 “想想做做 ”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 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浙教版八年级 上册 (第 3课时)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至少要有三个条件 .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A B C D E F 在 E , F, F, . 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 .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A B C D E F 判定方法 2:
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时注意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将使你 事半功倍。 二、小组活动 (一)探究特点 1. 展示小组内制作的梯形,介绍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2. 归纳梯形的特点: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二)认识高、底 1. 介绍小组内的研究成果。 2. 在此基础上指导看书自学。 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间的距离,这就是梯形的高。 这样的高有多少条。 为什么。 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是
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不断发展、增强数感。 5. 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以及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初步建立 1立方米、 1 立方分米、 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表象,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解决问题方面 ,主动应用所学方程、分数运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比、百分数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学校的线段分别平均分成 4段,每一段表 示 1分行走的路程。 4段表示行走的时间。 ③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所求的问题。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 两人行走的速度要列人表中,再想想两人各行走多长时间,于是列成下表。 ┏━━━━━━━━━━┳━━━━━━━━┳━━━━━━┓ ┃ 小明从家到 学校 ┃ 每分走 70米 ┃ 走了 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