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内容摘要:
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不断发展、增强数感。 5. 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以及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初步建立 1立方米、 1 立方分米、 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表象,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解决问题方面 ,主动应用所学方程、分数运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比、百分数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色淡不计算实际问题,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根据指定的可能性(分数)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应用比和分数的关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反 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感受那种进步与收获,增强求知欲,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以及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你知道吗”以及参与“时间与综合应用”等活动,了解数 学的知识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结合示意图进行教学。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推导分数除法法则时,要把计算与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紧密联系起来。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复合应用题的 数量关系、解答方法。 ;讲清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通过实例,讲清百分数的意义。 全册教学安排 : 方程。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相关推荐
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时注意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将使你 事半功倍。 二、小组活动 (一)探究特点 1. 展示小组内制作的梯形,介绍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2. 归纳梯形的特点: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二)认识高、底 1. 介绍小组内的研究成果。 2. 在此基础上指导看书自学。 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间的距离,这就是梯形的高。 这样的高有多少条。 为什么。 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是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浙教版八年级 上册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据说,为了显示谁的逻辑能力更强,古希腊人限制了几何作图的工具,结果一些普通的画图题让数学家思索了 2000多年 无数人沉湎其中 . 在几何作图中,我们把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简称 尺规作图 . 角平分线
图等。 4 分数除法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法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能列方程解达一直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 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校的线段分别平均分成 4段,每一段表 示 1分行走的路程。 4段表示行走的时间。 ③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所求的问题。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 两人行走的速度要列人表中,再想想两人各行走多长时间,于是列成下表。 ┏━━━━━━━━━━┳━━━━━━━━┳━━━━━━┓ ┃ 小明从家到 学校 ┃ 每分走 70米 ┃ 走了 4分┃ ┣━━━━━━━━━━╋━━━━━━━━╋━━━━━━┫ ┃
生一起动作演示两种切法 ,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拦腰切”。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避免单调机械的讲解式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创设轻松趣味的课堂氛围,同时检测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接下来,借交流评议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切法的其它不同说法。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到句中串连这两种切法的关键词“却”,并读一读本段中描述这两种切法的句子。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渗透语言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关联词“却”的用法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浙教版八年级 上册 (第 4课时)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在 A= D, F, C=F , 解 A+ B+ C=180 , D+ E+ F=180 ,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 A B C D E F 在 B= E, C=F , F,请说明 A=180 - C, D=180 - F. B= E , C=F , A=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