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速率word学案内容摘要:
lL1min1, ② v(B)= molL1s 1, ③ v(C)= molL1min1, ④ v(D)= molL1min1。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解析: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快慢需用同一物质的变化表示。 v(A)∶ v(B)∶ v(C)∶ v(D)=1∶ 3∶ 2∶ 2,转化为用 A的浓 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① v(A)= molL1min1,② v(B)= molL1s 1= molL1min1,则 v(A)= 31 v(B)=L1min1, ③ v(C)= molL1min1,则 v(A)=21 v(C)= molL1min1,④ v(D)= molL1min1,则v(A)= 21 v(D)= molL1min1,故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④ > ② =③ > ①。 答案 :④ > ② =③ > ① 变式训练 3 在 2A+B 3C+4D 中 ,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mol(Ls)1 (B)= mol(Ls)1 (C)= mol(Ls)1 (D)=1 mol(Ls)1 解析: 将其余四种物质的速率转化为同一种物质来表示, B选项用 v( A)表示为 v( A) = molL1s 1; C选项 v( A) =32 molL1s 1= molL1s 1。 D 选项 v( A) =42 v(D)=21 1molL1s 1= molL1s 1,故选 B。 答案: B 课后集训 基础达标 ( ) 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mol(Ls)1是指 1 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 molL1 ,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解析: A选项: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故 A错; B 选项是指某物质 1 s内变化 molL1; D 选项反应速率越大,反应越快,与反应现象无必然联系。 答案: C 3H2+N2 2NH3,其反应速率可以分别为 v(H2)、 v(N2)、 v(NH3)[ mol(Ls)1]表示,则正确的关系式为( ) (H2)=v(N2)=v(NH3) (H2)=v(N2) (NH3)=23 v(H2) (H2)=3v(N2)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 N2+3H2 2NH3知 ,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选 D。 答案: D 4NH3+5O2 4NO+6H2O 在 5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 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表达正确的是( ) (O2)= mol(Ls)1 (NO)= mol(Ls)1 (H2O)= mol(Ls)1 (NH3)= mol(Ls)1 解析: v(NO)= sLmol305 = molL1s 1 则 v( NH3) = molL1s 1。 v(O2)=45 molL1s 1= 5 molL1s 1; v(H2O)=46 molL1s 1= molL1s 1。 故选 C。 答案: C ,在 min 内放出 5 mL 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后,在同样温度下, min内放出 50 mL 氧气。 则加入二氧化锰后的反应速率是未加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的( ) 倍 倍 倍 倍 解析: 未加 min 放 1 mL O2,加 MnO2后 min 放 25 mL O2,则加入 MnO2后的反应速率是未加 MnO2时反应速率的 25 倍。 答案: B mol X气体和 mol Y 气体混合于容积为 2 L 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 3X( g)+Y( g) nZ(g)+2W( g)。 5 min 末生成 mol W,若测知以 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min)1,则 n 的值为( ) 解析: v( W。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速率word学案
相关推荐
不 溶了。 [问] 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 解了呢。 [讲] 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 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 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
用嘴品尝等多种感官活动把学生带到新奇有趣,自然熟悉的生活情境当中,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在活动中就主动了解了,而且还不知不觉地内化成自己的行为。 二、活动准备 : 教师准备有关录像、图片及芬达饮料,学生准备最喜欢喝的水 一瓶。 三、活动过程: 小小竞猜 我们先来个小竞猜好吗。 你捏捏看,有什么感觉。 猜猜我们每个人身体里最多的是什么。 是骨头 ?肌肉。 史血液。 还是水。
1、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加一元二次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次的方程“. 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根): 能使一元二次方程两。 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四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二如二code 为已知数,a天0) ,其中 宙丰让 人项 .一次项和常数项, ar0 分别称为二次数和一次项系数. 世NE
1、能使我们感觉快乐的,不是环境,而是态度。 厨: 为教学增效”为学生减负 第 2课时 直接开平方法及配方法(二次项系数为 1 的一元二次方程) 旬有 四 (1)妇一49;解:一7,必一一7(3)(Z一3)2一16;解:z王7,z王一1(4)(27一3)一8.解:mm 2 224.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2)了一7一0;解:m 一7 ,zz 一一V73一2V2龟 知识点合”配方法【例
案: ( 1) ΔS< 0 ( 2) ΔS> 0 ( 3) ΔS< 0 ( 4) ΔS> 0 类题演练 3 已知 100 kPa、 K时氢氟酸的电离过程 HF( aq) H+(aq)+F(aq) ΔH= kJmol1 ΔS= Jmol1K 1。 试判断该过程的自发性。 解析: ΔHTΔS= kJ K( 103 kJmol1K 1) = kJmol1> 0。 答案: 该过程为非自发过程。 变式训练
在发芽粒数( )中,( )出现的次数最多,叫做这组数据的( )。 学生填写,交流,师小结:在一组数据中次数出现最多的数据,就叫做这 组数据的众数。 板书:次数出现最多的数据,就叫做一组数据的众数。 怎样找一组数据的众数。 举例说明。 三、在分析对比中体验,尝试统计决策 讨论交流二:除了知道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17,还可以求出这组数据的什么。 这组数据 的平均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