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word学案内容摘要:
案: ( 1) ΔS< 0 ( 2) ΔS> 0 ( 3) ΔS< 0 ( 4) ΔS> 0 类题演练 3 已知 100 kPa、 K时氢氟酸的电离过程 HF( aq) H+(aq)+F(aq) ΔH= kJmol1 ΔS= Jmol1K 1。 试判断该过程的自发性。 解析: ΔHTΔS= kJ K( 103 kJmol1K 1) = kJmol1> 0。 答案: 该过程为非自发过程。 变式训练 3 已知在 100 kPa、 K 时石灰石分解反应: CaCO3(s)====CaO(s)+CO2(g)ΔH= kJ= Jmol1K 1,试判断反应的自发性及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 解析: ΔHTΔS= kJ K103 kJmol1K 1= kJmol1> 0。 T>SH= kJmol1/103 kJmol1K 1=1 112 K。 答案: 在 100 kPa、 K时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为非自发反应。 自发进行分解的最低温度为 1 112 K。 课后集训 基础达标 ,正确的是( ) 解析: 选项 A错,如 NH4NO3溶于水是自 发反应却是吸热反应;选项 B 错,当 ΔH< 0, ΔS< 0 时有适当的温度也会发生自发反应;选项 C 错,有些自发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 答案: D ΔH判据来解释的是( ) (g)====4NO2(g)+O2(g) ΔH=+ kJmol1 C.(NH4)2CO3(s)====NH4HCO3(s)+NH3(g) ΔH=+ kJmol1 (g)+O2(g)====2H2O(l) ΔH= kJmol1 解析 : H2燃烧为放热反应,同时 ΔH< 0。 答案: D ,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s)====2KCl(s)+3O2(g) ΔH= kJmol1 ΔS=1 110 Jmol1K 1 (g) ====C(s,石墨 )+21 O2(g) ΔH= kJmol1 ΔS= Jmol1K 1 (OH)2(s)+2H2O(l)+O2(g) ====4Fe(OH)3(s) ΔH= kJmol1 ΔS= Jmol1K 1 (s)+CH3COOH(aq) ====CO2(g)+CH3COONH4(aq)+H2O(l) ΔH= kJmol1 ΔS= Jmol1K 1 解析: 计算其 ΔHTΔS,若小于 0,自发进行;大于 0,非自发进行。 答案: B ( ) ,那么高温条件下也一定能自发进行 ,那么低温条件下也不能自 发进行 ,与反应温度无关 解析: 反应能否进行取决于 ΔHTΔS,当 ΔHTΔS< 0 时能自发进行,因而选项 A、 B 不正 确;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因而选项 C 不正确,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 ) 解析: 反应能自发进行,则 ΔHTΔS< 0, 只有熵增加的放热反应 ΔHTΔS< 0,故选 D。 答案: D ℃ 时, KNO3在水中的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 6 molL1,若将 1 mol固体 KNO3置于1 L 水中,则 KNO3变成盐溶液过程的 ΔHTΔS的取值为( ) 0 0 0 解析: 因为 KNO3溶于水,混乱度增加,其取值为负值,即选 A。 答案: A。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word学案
相关推荐
1、能使我们感觉快乐的,不是环境,而是态度。 厨: 为教学增效”为学生减负 第 2课时 直接开平方法及配方法(二次项系数为 1 的一元二次方程) 旬有 四 (1)妇一49;解:一7,必一一7(3)(Z一3)2一16;解:z王7,z王一1(4)(27一3)一8.解:mm 2 224.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2)了一7一0;解:m 一7 ,zz 一一V73一2V2龟 知识点合”配方法【例
lL1min1, ② v(B)= molL1s 1, ③ v(C)= molL1min1, ④ v(D)= molL1min1。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解析: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快慢需用同一物质的变化表示。 v(A)∶ v(B)∶ v(C)∶ v(D)=1∶ 3∶ 2∶ 2,转化为用 A的浓 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① v(A)=
不 溶了。 [问] 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 解了呢。 [讲] 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 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 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
在发芽粒数( )中,( )出现的次数最多,叫做这组数据的( )。 学生填写,交流,师小结:在一组数据中次数出现最多的数据,就叫做这 组数据的众数。 板书:次数出现最多的数据,就叫做一组数据的众数。 怎样找一组数据的众数。 举例说明。 三、在分析对比中体验,尝试统计决策 讨论交流二:除了知道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17,还可以求出这组数据的什么。 这组数据 的平均数是多少。
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同桌互说,指名交流 百分之几 (二)口答 1. 100千克比 80千克多百分之几。 2. 35人比 40人少百分之几。 (三)完成练习一的第 4题。 (四)完成练习一的第 5题。 (五)完成练习一第 6题。 (六)完成练习一第 7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 ” (七)完成第 8题
同的方法解答吗 ?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如果有困难,再看看书上是怎样想的。 (老师巡视辅导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三种解法。 提问 :第一种解法为什么用 80 15 可以求出加水的重量 ?这样做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种解法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等式的 ?为什么用方程解答 ?第三种解法是按怎样的方法解答的 ?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提问:这三种不同的解法,都是根据哪个条件来找数量之间的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