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3内容摘要:
是“克隆”的语句。 (出示幻灯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 隆’。 ” ) 讲解说明方法: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 “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 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 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探究:( 1)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 ( 2)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 明确: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 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 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四)布置作业 : 借助生物书,了解某一动、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字词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研讨练习课题《奇妙的克隆》(第二课时)课型精读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 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学习。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3
相关推荐
想克隆什么呢。 为什么要克隆它。 要求: 想法要奇妙; 想法要有益于人类; 理由阐述充分,表达富有条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重视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交流,尽可能挖掘学生 口语交际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 六、课堂小结 克隆是一种什么现象。 (谈自己学习本文的收获或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克隆的意义。 克隆可以造福人类
1、时间能获得黄金,黄金买不到时间。 第 2 课时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刘翅) )凤 四 加边形的内角和为(一2)X180 0三3)四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四能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进行相关的推理和计算, 知识点合”多边形的内角和【例 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所有内角从小到大排列,恰好依次增加相同的角度,且最小的用为 100,最大的”角为 140
助视频,一下子将两千年前的那段历史拉到了学生的眼前。 】 2.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过渡: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他们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呢。 ( 1)默 读课文,看看文中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 ( 2)指名回答,相应出示图片。 ( 3)重点指导“将军俑”的学习。 a.(课件出示:将军俑的图片)说说将军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成熟 . . 和两栖类换核的 成功 . . ,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句中成熟和成功能不能互换。 ) (六) 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指导。 (七) 检查预习情况。 (八) 课堂小结。 (九)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对预习提纲的题再加以修正。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二、 重温预习提纲。 三、 展示交流下面的问题。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1、时间好比河水,只能流去不能回。 克: 为教学增效”为学生减负 第 2 课时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加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四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 相等四两条平行线中,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知识点仿”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相等- 【例 1如图,直线cM2o,点AD在直 v 妈 刀线 上,点 B、C 在直线刀上. 问, /0AABC
检查自学效果。 ( 1)出示生字卡片 (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听课文录音。 自学生字词。 (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 2)会读写生字。 (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劳动工具。 裸露:没有东西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