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内容摘要:

感人的文章。 不论是概揽,还是细描,两篇文章都展现出红军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 新时期的中国军人是怎样的呢。 他们继续走 长征之路,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七律 长征》全诗 4联 8 句,首联以 不怕难 为纲,开宗明义就把全篇的中心思想鲜明地揭示出来。 长征的 难 ,确实是历史上未有的,对于这些困难,红军是怎样对待的呢。 简单的两个字 不怕。 第二句又加深了一层,红军面对 万水千山 不但不怕,而且从容不迫,在眼里是 只等闲。 颔联紧承 千山 ,把五岭、乌蒙这有代表性的难关极力往大处说 五岭逶迤 、 乌蒙磅礴 ;把红军的看法极力往小处 说 腾细浪 、 走泥丸。 愈说得大,愈见 远征 之难;愈说得小,愈见 红军不怕远征难。 颈联紧承 万水 ,在表述上与颔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尾联以 尽开颜 作结,上文历尽艰险,有惊心动魄之观,到此一片欢腾,一片欢笑,红军的快活而又自豪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四联衔接紧凑,结构严整,叙述的次序完全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勾勒出一幅红军万里长征行军路线的示意图。 【人与自然】 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 第七单元由 3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对大自然的审美感受。 鸟语花香人所共爱,清风明月人所共享。 在作家赵丽宏的眼里月亮是一幅美丽的画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 ......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银色的花边 ......在古代诗人的眼里月亮是一首首动情的诗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天的眼睛 像眼睛,天的眼睛。 在护鸟使者徐秀娟的眼里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成了一个天然的 俱乐部。 在一个缺水的孩子眼里水弥足珍贵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母亲用一把大铁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以四句之篇幅,生动地描绘出了大自然雨前、雨中和雨后的绝美图画。 黑云翻墨 极写雨前乌云翻滚之势, 翻墨 的比喻十分新颖、生动、形象。 白雨跳珠 极写雨中情况, 白雨 与前句的 黑云 这两个意象在色彩上构成鲜明的反差,与下句的 水如天 通过巧妙的剪接,拍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忽吹散 极写雨后情景,一个 忽 字,就把大自然瞬息万变,飘忽而来,突然逝去的神韵擎托而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一、二行交代了时间、地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概括讲西湖六月的风光与一年中其他时间的景色不相同。 三、四行分别讲荷叶和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叶多得像与天相接,无边无际,一片碧绿;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更是显得格外红艳。 全诗把六月的西湖与其他时间的西湖相对照,突出满湖的绿叶红花,浓墨重彩,意境开阔,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六月西湖风光的热烈赞美。 二、教学建议 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很多教育专家审时辨势,针对语文课堂出现的目标分散、内容庞杂、教法花哨、形式主义盛行等问题,提出了 本色语文 的改革主张。 本色语文 目前也有两个流派: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引领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工具性为基点,渗透人文性;另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精神教育,以人文性为基点,渗透工具性。 何谓 本色。 天以蓝,地以黄,山以青,水以绿,虎以猛,人以善,为本色。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教育要坚持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 小学到高中,漫长 的十二年,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小学阶段是基础的基础,理应抓住工具不放,通过工具渗透人文性。 我想,这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色。 那么,本色阅读课究竟该怎么上。 我以为,本色阅读课就是要以读为根本,着力培养四种能力。 即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读、感悟、探究和概括四种能力。 (一)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是阅读教学初读阶段的重要目标。 认读能力,是指学生拿到一篇新课文,通过练读,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结合语言环境初步感知一些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正确、 流利的能力。 认读能力是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的最起码的能力,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高年级也不可小觑。 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呢。 一放手让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 是 通读全文 , 知道文章之大概。 学习一篇新课文,可以围绕课题做文章。 比如,教学《爱如茉莉》可以提出问题:茉莉有什么特点。 爱怎么能像茉莉呢。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对文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二让学生边读书,边识字,把字音读准确,并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 刘勰在《文心雕龙 章句》中说: 夫人之立言 ,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 这句话点出了 字 在文章中的基础作用,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识字为先决条件,教会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 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扩大,识字途径的增多,生字表上的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都是生字,应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对待生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仍以《爱如茉莉》一课为例,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可以进一步提出自学要求:( 1)读课文,遇到 茉 莉 陶 等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嗔怪 、 幽香 、 莫名其妙 等词语的意思。 在学生自学之后,可以借助 生字表检查字音,借助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三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读通训练落到实处。 读通课文是培养阅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