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水利]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4 64~86 中 砂 中 密 密 实 15< N≤30 N> 30 53~72 72~94 53~72 72~94 粗 砂 中 密 密 实 15< N≤30 N> 30 74~95 95~116 72~94 94~114 砾 砂 稍 密 中密、密实 5< ≤15 > 15 50~80 116~130 55~90 112~130 圆砾、角砾 中密、密实 > 10 130~150 130~150 碎石、卵石 中密、密实 > 10 140~170 150~170 全风化软质岩 30< N≤50 80~100 80~100 全风化硬质岩 30< N≤50 120~140 120~160 强风化软质岩 > 10 140~220 140~240 强风化硬质岩 > 10 160~260 160~280 表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pk( kpa) 土 土的状态 水下钻孔桩入土深度( m) 水上钻孔桩入土深度( m) 的名称 5 10 15 h> 30 5 10 15 粘性土 流 塑 <IL≤1 150~250 250~300 300~450 300~450 200~400 400~700 700~950 软 塑 0. 5<IL≤0.75 350~450 450~600 600~750 750~800 500~700 800~1100 1000~1600 可 塑 <IL≤0.5 800~900 900~1000 1000~1200 1200~1400 850~1100 1500~1700 1700~1900 硬可塑 0<IL≤0.25 1100~1200 1200~1400 1400~1600 1600~1800 1600~1800 2200~2400 2600~2800 粉土 中 密 <e≤0.9 300~500 500~650 650~750 750~850 800~1200 1200~1400 1400~1600 密 实 e≤0.75 650~900 750~950 900~1100 1100~1200 1200~1700 1400~1900 1600~2100 粉砂 稍 密 10<N≤15 350~500 450~600 600~700 650~750 500~950 1300~1600 1500~1700 中密、密实 N> 15 700~800 800~900 900~1100 1100~1200 900~1000 1700~1900 1700~1900 细 中密、 N> 15 1000~12 1200~141300~15 1400~191200~162020~24 2400~27 砂 密实 00 00 00 00 00 00 00 中砂 1300~1600 1600~1700 1700~2200 2020~2200 1800~2400 2800~3800 3600~4400 粗砂 2020~2200 2300~2400 2400~2600 2700~2900 2900~3600 4000~4600 4600~5200 砾砂 中密、密实 N> 15 1400~2020 2020~3200 3500~5000 圆砾、角砾 >10 1800~2200 2200~3600 4000~5500 碎石、卵石 >10 2020~3000 3000~4000 4500~6500 全风化软质岩 30<N≤50 1000~1600 1200~2020 全风化硬质岩 30<N≤50 1200~2020 1400~2400 强风化软质岩 >10 1400~2200 1600~2600 强风化硬质岩 >10 1800~2800 2020~3000 表 桩侧阻力增强系数 βsi、端阻力增强系数 βp 岩 性 状 态 β si β p 孔底注浆 (喷射注浆) 后插管 注浆 注浆机械搅拌扩底 淤泥、淤泥质土 ~ 粘性土 软 塑 ~ 可 塑 ~ ~ ~ 硬可塑、硬塑 ~ ~ ~ 粉土 稍 密 ~ ~ ~ 中密、密实 ~ ~ ~ 粉砂 稍 密 ~ ~ ~ ~ 中密、密实 ~ ~ ~ ~ 细砂 稍 密 ~ ~ ~ ~ 中密、密实 ~ ~ ~ ~ 中砂 中密、密实 ~ ~ ~ ~ 粗砂 中密、密实 ~ ~ ~ ~ 砾砂 中密、密实 ~ ~ ~ ~ 圆砾、角砾 中密、密实 ~ ~ ~ ~ 碎石、卵石 中密、密实 全风化软质岩 全风化硬质岩 强风化软质岩 强风化硬质岩 注: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喷射注浆扩底桩侧阻力、端阻力增强系数取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孔底注浆灌注桩增强系数;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后插管注浆桩桩长宜不大于 12m;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注浆机械搅拌扩底桩取扩大端横截面面积与高度计算,乘以相应土层的侧阻力、端阻力增强系数;当直径大于 800mm 时应考虑端阻尺寸效应,系数ψp=()1/3; 由于各种成桩工艺名称不同,其 βsi、 、 、 βp值取值不同,使用时应在设计图纸上标明成桩工艺名称和专利号,不采用注浆工艺时 βsi、 、 、 βp 取。 桩基沉降计算 需要计算变形的建筑物,其桩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桩基变形允许值,并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的规定。 桩基变形可用下列指标表示: 1 沉降量; 2 沉降差; 3 倾斜:建筑物桩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之比值; 4 局部倾斜:墙下条形承台沿纵向某一长度范围 内桩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之比值。 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 1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 2 体型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 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3 摩擦型桩基。 嵌岩桩、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桩基、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条形基础下不超过两排桩的桩基、吊车工作级别 A5 及 A5 以下的单层工业厂房桩基(桩端下为密实土层),可不进行沉降验算。 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对地质条件不复杂、荷载均匀、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端承型桩基 也可不进行沉降验算。 计算桩基础沉降时,最终沉降量宜按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 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宜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 计算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进行。 桩基抗拔承载力计算 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建筑桩基,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确定。 试验及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值按现行《建筑基桩检测规范》执行。 对于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桩基,基桩及群桩基础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单桩或群 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可按下式计算: ( ) RTa=Tuk/2 式中 Tuk ——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λi ——抗拔系数,按表 取值; RTa——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ui ——桩身周长,对于等直径桩取 u=πd;对于扩底桩按 表 取值。 表 抗拔系数 λi 土 类 λ 值 砂 土 ~ 粘性土、粉土 ~ 注:桩长 l 与桩经 d 之比小于 20 时 λi取小值。 表 扩底桩破坏表面周长 ui 自桩底起算的长度li ≤5 d > 5d ui πD πd 注: li对于软土取低值,对于卵石、砾石取高值; li取值按内摩擦角增大而增大。 2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 式计算: ( ) 式中 Tgk——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 值; ul ——桩群外围周长。 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 一般建筑物和水平荷载较小的高大建筑物单桩基础和群桩中的基桩应满足: Hik≤Rh ( ) 式中 Hi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任一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水平力; Rh ——单桩基础或群桩中基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单桩 基础 Rh=Rha。 Rha——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决于桩的材料强度、截面刚度、入土深度、土质条件、桩顶水平位移允许值和桩顶嵌固情 况等因素,应通过现场水平荷载试验确定。 必要时可进行带承台桩的载荷试验,试验方法及承载力取值按现行《建筑基桩检测规范》执行。 5 施 工 施 工 准 备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2 桩基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 3 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地下构 筑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 4 水泥、砂、石、钢筋、粉煤灰、外加剂等原 材料的复验报告。 5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质量管 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和临时设施 位置; 2 确定成孔机械、配套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工艺; 3 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 4 机械设备、备件、工具、材料供应计划; 5 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雨,爆破作业、文物和环境保护 等内容; 6 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季节性(冬、雨期)施工的技 术措 施。 施工前应组织图纸会审,会审纪要和施工图纸等作为施工依据,列入工程档案。 桩基施工的临时设施,如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时房屋等,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绪。 桩基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位置。 开工前,经复检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经常复测。 为核对地质资料、检验设备、工艺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桩施工前应进行 “试成孔 ”;需要机械搅拌扩底时应使用自动提升装置扩底,扩底后核检扩头尺寸。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施工主要设备由长螺旋钻机 、混凝土泵、混凝土搅拌站(机)、管路系统等组成;采用机械扩底、孔底注浆、后插管等工艺时,应有相应的配套装置。 一 般 规 定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可用于一般地质条件,尤其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粉土、砂土(流砂、淤泥)、砾石、非密实的碎石类土、强风化岩等地质条件。 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摩擦型桩:摩擦桩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 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2 端承型桩:必须保证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 应根据桩身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通过试验确定超流态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坍落度宜为 200mm ~250mm。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 的规定。 钢筋笼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 的规定; 2 钢筋笼主筋与加强筋必须焊接。 钢筋笼主筋与螺旋箍筋可 采用点焊或绑扎,交叉点开焊或脱扣、松扣数量不得大于 表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 许偏差或 检查方允许值 法 单位 数值 主 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