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4内容摘要:

来完整的说一说,整体感 知课文。 (三)品味语言,感知形象。 在寓言教学中要使学生能概括出寓意 ,理解题意 ,必须充分地感受寓体形象 ,在充分感受寓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我着重抓住“农夫为什么要把禾苗拔高。 ”“他是怎样做的。 ”的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抓住“巴望、焦急、急忙、兴致勃勃”等关键词体会农夫心理变化的过程和迫切的心理,农夫的形象也就在学生的脑海中鲜活起来。 接着抓住“真把我累坏啦。 可力气总算没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进行朗读训练,体会农夫高兴的心情,为揭示寓意,体会农夫的傻做好铺垫。 (四)揭示寓意,启发明理。 最后,通过“禾苗为什么会枯死。 ”对结果进行探寻,揭示寓意,启发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此处的探究,我紧密结合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对禾苗“长了一大截”有直观的认识,明白长高的禾苗其实已经被破坏了原来的生长规律,结果只能是枯死,从而轻松地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寓意: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自食恶果。 对课后练习中“农夫傻在哪儿。 ”的提问学生也就能轻松做答了。 (五)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 , 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形象之后 ,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 ,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情。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进行拓展延伸: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 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劝告他们。 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来结束本课的教学。 接下来,再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看图解题。 第二则寓言的教学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揭示课题,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鹬” (嘴特别长) 和“蚌” (外面是硬硬的 壳,壳里是雪白的蚌肉 , 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把壳紧紧地合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