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一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内容摘要:

闷和彷徨,然而他一旦将祖国的命运和自己的 命运联系起来的时候,他就毅然走向了时代的潮流,成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6 年 10 月,西南联大迁回北平后的两年是黎明前最为黑暗的时期,却是朱自清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面对一个行将灭亡的腐朽政权,贫病交加的他自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斗争的洪流,并以大义凛然的骨气,写下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行壮美的诗句。 他瑰丽的诗文成了永远流传的文化珍宝,他朴素的名字成了万代敬仰的人格丰碑。 五、总结 阅读散文的关键离不开体会“借景抒情”,作者正是借“荷塘月色”之景,抒“这几天心里颇不宁 静”之情。 如果说,“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面对黑暗现实对时代苦闷的排遣;那么,“托物言志”则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和正直人格的主动追求。 无论是荷塘还是月色,都不过是自然界的客观景物,但在朱自清眼里,它们都成了寄托自己思想感情和理想人格的载体。 在作者笔下,荷叶清纯,荷花素洁,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 光如雾,月景如歌„„而这一切,无不是作者那高尚纯洁、朴素无华品格的象征。 作者原名“自华”,后更名“自清”,由此我们可以读出荷月之美景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处,这就是一个“清”字:出淤不染,皎洁无暇。 而作者一生都无愧于“自 清”二字:清正、清贫、清白、清廉„„ 只有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发,我们才能真正领会文章在写法上的艺术魅力。 《拣麦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通过品味文章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探究文章写作技巧的深层含义,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教学思路 整体感悟 —— 研读赏析 —— 深入探究 三、教学步骤 (一)熟悉作者及其作品风格 张洁:当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张洁早期的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我们早在初中的《挖荠菜》中已经认识那个在贫困的生活中苦苦挣扎却从不放弃的倔强的小女孩。 张洁以“人性”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 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二)整体感悟 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想起些什么。 提示:一些人一些事一首歌一幅画,其他诗其他文章。 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一个小女孩的童年梦想。 这篇叙事散文,以童年女孩“我”的天真单纯的视角,记叙了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小女孩的失落的梦,同时向人们展现了一充满爱与美的童年世界,是一篇非常精致的散文。 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一个小女孩对一个老汉的依恋之情。 (三)研读赏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