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频数和频率》(第1课时)课件内容摘要:
1、 下列是某医院 2012年 10月份 20位新生婴儿体重数据,现在想知道在哪个范围内 新生婴儿 人数最多,在哪个范围内 新生婴儿 人数最少。 1、体重在 2、体重在哪个范围内人数最多。 在哪个范围内人数最少。 组别( 划记 人数 计 2 7 6 2 2 1 20 某医院 2012年 10月份新生 婴儿的体重统计表 人数最多是 : 组 人数最少是 : 组 别( 划记 人数 计 2 7 6 2 2 1 20 某医院 2012年 10月份新生婴儿的体重统计表 组别( 划记 人数 计 2 7 6 2 2 1 20 某医院 04年 10月份新生婴儿的体重统计表 分组后落在各小组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新生婴 2、儿体重在 这种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表叫做频数统计表(也称频数表) 某医院 2012年 10月份新生婴儿的体重 频数 表 注意:频数不带单位 频数 1、分组首先要找出什么数,再计算什么。 2、组距哪里来。 组数怎么算。 3、边界值怎么取。 1、分组首先要找出什么数,再计算什么。 最大值 最小值 极差 解决问题 极差为: 2(下列是某医院 2012年 10月份 20位新生婴儿体重数据, 解决问题 极差为: 2 2、组距哪里来。 组别( 人数 组距自己定 如果我把组距定为 数怎么算。 (经验之谈:数据个数在 100以内 时通常按数据的多少分成 5 12组) 5 = = 组距 极差 组数 =。 决问 3、题 极差为: 2 组数怎么算。 组别( 人数 、边界值怎么取。 了使数据不落在各组的边界上,在组距不变的情况下,我们 把边界值取的比实际数据多一位小数 = = 组距 极差 组数 = 的整数部分 1 列频数统计表的一般步骤: 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某医院 2012年 10月份新生婴儿的体重统计表 为了不使数据不落在各组的边界上,边界值比实际数据多取一位 50 . 42组距 =最小值最大值 组 数据个数在 50个以内常分成 5据个数在 50 组别( 划记 人数 计 2 7 6 2 2 1 20 计算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 分组后落在各小组的数据的个数叫做 频数 . 这种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 4、表叫做 频数统计表 (也称频数表) . 记一记: 归纳: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 确定组距 ( 1)数据在 100以内时,通常分成 5 12组 3. 计算组数 ( 2) 组数 = 最大值 组距 组数小于 的最小整数 最大值 组距 ( 3) 边界值比实际数据多取一位小数 4. 列频数表 列频数表的一般步骤: 全社会都非常关注青少年的视力,我校对在校的全体学生的视力进行了一次检测,从中随机抽取了 50名学生的检测结果作为样本,其中最大值为 小值为 组距定为 列频数分布表时应把数据分为 _组 练一练: 课内:为统计八年级某班全体学生英语学科期末考试成绩,制作了如下频数分布表(部分空格未填 5、): 八年级某班全体学生英语学科期末考试成绩的频数表 分数段(分) 划 记 频 数 正 正 正 正 8 ( 1)请完成上面的频数分布表; ( 2)数据分组时的组距为多少。 估计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至多为多少。 ( 3)该班有多少学生。 ( 4)哪一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最多。 哪一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最少。 80分以上(包括 80分)有多少人。 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2 7 16 5 正 组距为 10分, 为 59分 40名 80分以上有 13人,占全班人数的 组别 划记 频 数 A B 9 6 2 3 20名学生血型的频数表 A, B, A, B, B, O, A, A, O A, B, A, A, 6、 B, O, A, B, A 抽查 20名学生的血型结果如下: 合作学习 你能制作这 20名学生血型分布统计表(即频数表) 按 分组,频数 类别 次数 某校领导为了了解学生在校午餐所需的时间,抽查了 20名同学午餐所花的时间,获得如下数据(单位:分): 10, 12, 15, 10, 16, 18, 19, 18, 20, 38, 22, 25, 20, 18, 18, 20, 15, 16, 21, 16。 若你是领导,你认为安排学生午餐时间多长为宜。 请说明理由。 组别 划记 频数 3 10 5 0 某校名同学在校午餐所花时间的频数分布表 解 : 由表可知 频数为 0. 0. 安排学生午餐时间 25分为好 5过分的 学生有人占全体抽查总人数的 95%. 请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计算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 分组后落在各小组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这种反映数据分布的统计表叫做频数统计表(也叫频数表) 知识要点: 列频数表的一般步骤: ( 1)分组 ( 2)列频数表。 计算 最大值 确定组距与组数 确定分点 再见。(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频数和频率》(第1课时)课件
相关推荐
1、回顾与思考: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 已学过用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 把二元化为一元 代入 6432 观察能不能直接得到: 2x=30。 2x+3y=100 4x+3y=130 - : 2x=30 162232 解 : - ,得 9t=3 31 得代入把 21 s3121923725方程组上面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主要步骤有哪些。
2)再结合公式 tVoVta ,就可以推导出加速度的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3)如果再选定质量的单位千克,利用公式 F= ma就可以推导出力的单位是牛。 ( 4)基本单位和到单位一起构成了单位制。 ( 5)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得到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a:长度的单位 —— 米; b:时间的单位 —— 秒; c:质量的单位 —— 千克。 ( 6)巩固训练: 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填空
有 水平向右的拉力,求:升降机怎样运动时,物体才能被弹簧拉动 ? 【例四】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 m0的平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 m。 当盘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 L,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 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 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以内,则刚松开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 ) A.( 1+ LL ) mg B. ( 1+ LL )( m+m0)
的同学设计实验时都是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利用气垫导轨 设计一个更为一般的方法,让导轨倾斜不同的角度,滑块所受的力就是重力的分力,让滑块滑过轨道中间的两个光电门,记录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和两个光电 门的距离,根据公式 x=(v2- v02)/2a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从而可以得到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师:好的
1、知识回顾 1. 计算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为了掌握这组数据的 ( ) A. 个数 B. 组数 C. 频数 D. 变动范围的大小 D 知识回顾 2. 将一批数据分组后,各组的 频数 是指 _; 将发生的事件按类别分组 ,这时的 频数是指 _. 数据落在各组内的个数 各类事件发生的次数 知识回顾 3. 列频数表的一般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
1、二元一次方程组( 1) 1、若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是 ,则 |_ 2x+y=b a x=0 y=2 2、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3x+2y=7 1)用 x: _ (2)用 y:_ x=7/3y=7/6x 6 高高和兴兴是七年级 (3)班两位非常喜欢动脑筋的同学 ,昨天他们刚学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很想知道除了尝试法解方程组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 ,于是高高出了个题目给兴兴 : 高高年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