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2《大气环流》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 2课时 大气环流 知识点一 全球性大气环流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师生互动 材料 18世纪产业革命前 , 人们航海的动力主要依靠风。 航海家们和商人经过多次航行发现 30 纬度附近总是无风 , 帆船上装运的到美洲大陆的马匹 , 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 , 相继死掉 ,马肉又吃不完 , 不得不把马肉投到大海里喂鱼。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 30 纬线叫做 “ 马的死亡线 ” , 又称 “ 马纬度 ”。 他们凭多年的航 海经验 , 逐渐总结出: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进行贸易往来时 , 可利用常年 2、吹着一个方向的 “ 守信 ” 信风 , 既省力又迅速 , 他们还称这种风为 “ 贸易风 ”。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1)材料一中提到的信风是全球六个风带中的 _ _。 (2)全球还有哪些和 “ 信风 ” 一样 “ 诚实守信 ” 的风带。 (3)“ 马纬度 ” 无风的原因是什么。 (4)除 30 纬度外 , 下列哪些地区还是无风带 ( ) A 南北纬 80 附近 B 南北纬 40 附近 C 赤道地区 D 南北纬 70 附近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5)假如让你选择 , 你认为何时是越过 “ 马纬度 ” 的最佳时段。 答案: ( 3、1)东北信风 、 东南信风 (2)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30 纬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盛行下沉气流 , 大气稳定。 (4)C (5)夏至日或冬至日前后经过较好。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知识精讲 1 气压带 、 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地表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 形成了三圈环流 , 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 , 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 “ 三抓 ” : (1)抓 “ 偏转 ” 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 、 风带分布图中 , 先依据高 、 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 , 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 , 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4、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2)抓 “ 分布 ” 突破位置判断: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记忆 看纬度位置:纬线 0 、 30 、 60 、90 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 、 副热带高气压带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辨别 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抓 “ 移动 ” 突破季节影响: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气压带 、 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 就北半球而言 , 大致是夏季位置偏北 , 冬季位置偏南。 如下图所示: 课程标准导航 5、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强化训练 1 读图 , 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 ,判断理由是 _。 (2)此时 , 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 、 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3)图中 _风带 , 它是 _环流的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解析: 第 (1)题 , 由图可知 , 此时气压带 、 风带向南移动 , 北半球应为冬季。 第 (2)题 , 但风向不正确 , 应为西北风; 第 (3)题 ,根据 判断其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是低纬环流的组成部分。 答案: ( 6、1)冬 气压带 、 风带位置南移 (2)C (3)东北信 低纬 知识点二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师生互动 读图。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1)上图为几月份的气压分布图。 判断依据是什么。 (2)此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名称是什么。 (3)哪一个气压带被海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切断了。 成因是什么。 (4)此时南亚和东亚的盛行风向是什么。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答案: (1)1月。 因为北半球冬季同一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比热容不一样 , 海洋降温慢气温高 , 形成低压中 7、心。 (2)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3)副极地低气压带。 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 南亚盛行东北风 , 东亚盛行西北风。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知识精讲 1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2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 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 , 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 , 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 太平洋 ,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 , 其 8、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 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 , 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 , 南亚为热带季风。 东亚 、 南亚季风的比较见下表: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强化训练 2 下图是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 , 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 , 读图 , 完成 (1) (3)题。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1)1月 , 图中 D)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2)关于 正确的是 (D) A 夏季风性质暖热 、 干燥 B 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 、 9、 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 夏季风来得迟 、 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 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3)当 B) A B 正值 1月份左右 C D 解析: 第 (1)题 , 根据海陆轮廓判断 , 1月盛行西北季风。 第 (2)题 , 夏季西南风来自热带印度洋地区 , 高温湿润;夏季风是气压带 、 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 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 、 退得迟 、 影响时间长 , 易产生洪涝灾害。 第 (3)题 , 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为 1月。 知识点三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师生互动 打开世界地 10、图 , 沿着北纬 30 纬线查看 , 我们就会发现 , 非洲北部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半岛上是面积辽阔的阿拉伯大沙漠;北美大陆上有著名的亚利桑那大沙漠;唯独中国这片土地上 , 在北纬 30 穿过的地区 , 大山大川广布 、 物产人文荟萃 , 是一个风景如画的 “ 超级大绿洲 ”。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1)北纬 30 穿过的地区大多是沙漠。 为什么我们中国是一个风景如画的 “ 超级大绿洲 ” 呢。 (2)英国首都伦敦受哪个风带控制而常年多雨。 (3)在我国北方寒冷干燥的冬季 , 我们却时常看到电视直播中意大利足球甲级 11、联赛的球员在泥泞的草地上奔跑 , 为什么同在北半球冬季 , 会出现差别如此大的天气状况。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答案: (1)北纬 30 附近 , 一般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气候干旱 , 大多形成沙漠。 而我国因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 , 气候湿润 , 形成风景如画的 “ 超级大绿洲 ”。 (2)北半球的西风带。 (3)因为意大利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 西风将大西洋水汽大量输送到意大利 , 形成该国连绵阴雨的天气。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知识精讲 1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12、 2 受单一气压带 、 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技法点拨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强化训练 3 读以下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 、 风带位置示意图 ,完成 (1) (4)题。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1)图中为北半球的 _(1月或 7月 ),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_(快或慢 )。 (2) 图中 A 地的气候类型是 _ , 形成原因是_。 (3)此时 , _, 形成原因是 _。 该气候的分布规 13、律是 _。 (4)下图为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 其中表示上图中 _。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栏目链接 解析: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 , 北半球为 1月 ,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冬季特征是温和多雨 , 形成原因是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 , 降水较多。 该气候的分布规律是南北纬30 40 大陆西岸。 答案: (1)1月 快 (2)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温和多雨 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 , 降水较多 南北纬 30 40 大陆西岸 (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