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1《水的运动》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水的运动 知识点一 水循环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师生互动 材料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五花马 , 千金裘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与尔同 销万古愁。 材料二 “ 一滴水借助水循环 , 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 ,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 , 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 , 融化后渗入地下 , 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材料三 “ 云气西行 , 云云然 , 冬夏不辍;水泉东流 ,日夜 2、不休 , 上不竭 , 下不满 ” ( 吕氏春秋 圆道 )。 (1)黄河之水真的 “ 天上来 ” 且 “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吗。 请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 , 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 ) 水圈 岩石圈 软流层 大气圈 A B C D (3)分析水循环形成的内因和主要动力。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答案: (1)黄河发源于深居内陆的巴颜喀拉山上 , 其源头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 , 而这里的高山积雪及冰川等水体是大气降水的结果;巴颜喀拉山的降水中有一部分来自海洋蒸发的水汽;而黄河水最终流到大海。 由此可见 , 黄河之水真的 “ 天上来 ” 3、 , 但 “ 奔流到海还复归 ”。 因为自然界的水体 , 是相互转化和联系的 , 通过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会把海洋与陆地连通在一起。 (2)B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3)水循环形成的内因是水的物理特性。 随温度的不同 , 水可以以固态 、 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出现 , 因而使水分在循环过程中的转移 、 交换成为可能。 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能。 太阳辐射是地表热能的主要源泉 , 它促使冰雪融化 、 水分蒸发 、空气流动等 , 由地心引力而产生的重力能则使大气降水 、 地表水下渗 、 径流等得以进行。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 4、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知识精讲 1 水循环的类型及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主要有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 海上内循环三类 , 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列表对比如左图。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1)改变地表径流 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 、 修建水库 、 跨流域调水 、 填河造陆 、 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 、 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 , 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 , 抽取地下水灌溉 , 城市地 5、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 、 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 , 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 , 如植树造林 、 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特别提醒: 外流区也存在陆地内循环。 在外流区除具有海陆间循环外 , 地表水因蒸发进入当地上空遇冷凝结 , 形成降水 , 也存在陆地内循环;在内流区只存在陆地内循环。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强化训练 1 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 ),完成 (1) (2)题。 (1)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 6、说法正确的是 (C) A 东亚地区:环节 水量 7月份较小 B 南亚地区:环节 水量 1月份较大 C 地中海沿岸:环节 水量 7月份较小 D 开普敦附近:环节 水量 7月份较小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 叙述正确的是 (C) A 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 的影响最大 B 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 的水量 C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 的水量 D 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 的水量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解析: 第 (1)题 , 环节 为蒸发 , 东亚地区 7月份气温高 , 蒸发强烈;环节 为 7、降水 , 南亚地区为季风气候 ,1月降水少;环节 为地表径流 , 地中海地区夏季降水少 , 地表径流水量较小;环节 为水汽输送 , 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 , 7月份为冬季 , 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 第 (2)题 , 目前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 (环节 )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在流经地区随着河水下渗 , 其地表径流 (环节 )水量有所减小;植树造林可以使下渗环节 (环节 )的水量增加;修建水库 , 水位抬高 , 有可能增加地下径流 (环节 )的水量。 知识点二 世界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师生互动 读世界洋流 8、模式图和气压带 、 风带分布模式图 ,完成下列问题。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 其中 _时针方向 , _时针方向。 (2)_风的吹送形成的 , _风的吹送形成的。 (3)如该图代表太平洋 , 以下字母代表洋流的名称:_, _, _。 (4)如该图所示为大西洋的洋流 , _, _。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解析: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为:热带 、 副热带海区 (南北纬 5 45 之间 ) 北 (半球 )顺 (时针 )南 (半球 )逆(时针 )东 (侧 )寒 (流 )西 (侧 9、)暖 (流 )。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北纬 45 70 之间 ) 逆时针环流 , 东 (侧 )暖 (流 )西(侧 )寒 (流 )。 答案: (1)画图略 顺 逆 (2)西 (西南 ) 东南信 (3)日本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千岛寒流 (4)巴西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知识精讲 1 洋流的形成。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 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具体分析如下: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2 洋流的分布规律。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10、 栏目链接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技法点拨 洋流分布记忆方法 在记忆世界各洋流的分布时 , 可先记住洋流模式 , 然后把它对应到各大洋中。 可采用两个步骤突破这个难点: (1)理解它们的成因 , 可结合所学的风带 、 气压带知识加以理解; (2)采用想像法分数式 “ ” 联想记忆:中间分数线为赤道逆流 , 分子 “ ”, 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 “ 0”, 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 (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环流 )。 如下图所示: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 11、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强化训练 2 读下图 , 完成 (1) (2)题。 (1)在图中的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 , 虚线表示洋流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 是暖流 , 位于北半球 B 是暖流 , 位于南半球 C 均向北流动 D 位于大陆东岸 , 位于大陆西岸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2)如果洋流在大西洋中 , 有可能是 (B) A 巴西暖流 B 本格拉寒流 C 东澳大利亚暖流 D 加那利寒流 解析: 第 (1)题 , 由水温判断图中海域均属副热带海域 ,根据等温线数值的变化 , 可判断 位于北半球 , 位于南半球。 处 12、等温线向低温处弯曲 , 属暖流 , 处等温线向高温处弯曲 , 属寒流 , 均向北流;结合洋流分布可知 , 副热带海域中 , 南半球寒流分布在大陆西岸 , 北半球暖流分布在大陆东岸。 第 (2)题 , 如果 在大西洋 , 应是本格拉寒流。 知识点三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师生互动 阅读下列材料 , 思考问题。 1992年 , 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 , 船上一个装满近 3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 其中 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 “ 小鸭舰队 ” 在海洋上漂流了 15年之后 13、, 于 2007年 7月抵达英国海岸。 据悉 , 这批鸭子在全球引爆了一场 “ 淘金热 ” , 因为在收藏家手中 , 每只鸭子的价格已被爆炒至 1 000英镑。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1)由 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 “ 小鸭舰队 ” 漂流了 15年 ,从出事地点最终抵达英国海岸 , 主要得益于下列洋流:_ _ 阿拉斯加暖流 北冰洋极地环流 _ _。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2)“ 小鸭舰队 ” 漂过的 该渔场的名称是 _渔场 , 简要分析其成因。 (3)按以上原理 , 若在日本沿岸投放一些漂流瓶 , 14、那么这些漂流瓶可能到达哪些地区。 漂流瓶是否还能返回日本沿海地区。 答案: (1)日本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2)纽芬兰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 海水上下层扰动和营养盐类上泛 , 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 为鱼类提供饵料。 (3)可能到达北美洲西部沿海 , 甚至与 “ 小鸭舰队 ” 一样到达欧洲西部沿海。 能够回到日本沿海。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知识精讲 洋流作为物质输送和能量交换的动力之一 , 对全球地理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 具体如下表: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课程标准导航 基础自主梳理 互动释疑解惑 教材活动点拨 栏目链接 拓展延伸 渔场形成原因的思路分析 渔场成因分析思维过程是:鱼类汇集 饵料 (浮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