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树人测试 分析手册完整版内容摘要:

房树人测试 分析手册完整版 “房树人测试”适用的范围及其优点(一)、适用范围:1、该测验既可以用于群体测试,又可以用于个体测验。 2、它亦可以作为人群中,有关精神健康的普查筛选工具,以此筛选出群体中不良者。 3、它还可以用于门诊临床以及住院患者的心理诊断,为心理咨询提供有关人格方面的信息。 4、此外还可用于调解夫妇关系,亲子关系,治疗和矫正不良青少年的手段之一。 5、利用其艺术疗法的作用,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 (二)、优点:1、具有主动性、构成性、非言语性的特点,避免反应内容在言语化过程中变形,从而更具体地了解被测者的人格特征,捕捉到难以言表的心理冲突。 2、能初步了解被测者的智力水平,而不象 验那样有诸多局限性,并且不易造成心理创伤体验。 3、再度测验不会导致练习效果,有得利于反复施测,追踪观察。 房树人测验技术及其标准化"房树人测验"可以有两个方面来研究:(1)是从非言语性,创造性的角度。 绘画的特点,基本上是无结构性的。 (2)从言语的统觉的角度来认识,被测者的绘画又具有一定构造性的形式,被测者所描绘的形象也涉及到环境关系,具有一定联想性作用。 一般说,对在测验时要求被测者所描绘的房,树木,人物并没有具体的指示,所以没有限定他们应该描绘什么样的房子、树木和人物。 有关房屋的大小、类型,表现方法;树木的种类、大小、树龄的表现方法;人物的年龄、性别、高低、朝向、行为,表现方法等都没有任何的限制,画面的描绘主要是被测者自己的见解或者从身边环境中体验到,并从众多的事物中选择出一个或数个房屋、树木或人物的形象综合而成,由此形成测验中绘画像。 所以在指导语中所提到的房、树、人是一种有关事物的分类语,不是一种具体化的事物。 因此被测者在描绘过程中,他们会把情绪状态在画面上描绘下来,甚至通过画面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愿望(喜怒哀乐、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所以说,“房树人测验”是取决于某些方面的投射为前提的。 1。 必须明确,在测验中所描绘的房树人是一种特定的形象,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像”,因为测验者总是在描绘中考虑要把最重要的描绘特征表达出来,而这些特征可以说被测者内在心理特征的再现。 2。 被测者对房树人的描绘,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组合、比例、结构、在画面上的位置、是表达描绘对象的部分还是整体等,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般来说,他显示出以下两方面:(A) 被测者积极的进行表达,他们在测验中,在描绘前进行积极的思考、设想。 对所描绘的对象,部分与部分之间如何结合,哪些应该先画,哪些应该后画。 另外,在表现手法上也显示出各种不同性。 为了积极的表达,他们有的会反复的涂擦或对某一部分,在线条上进行强化(把有的部分画得很浓、很重,有些部分甚至描绘时花费时间过长,这都可以显示出他的积极性,还有的绘画表现出奇怪性,刻板性,固执性,甚至对画面进行文字上的描述说明)。 (B) 被测者消极性的表达,他们对所描绘的对象,在整体和局部之间表达不完整,尤其对一些本质性的部分表现出省略、遗漏,如不画门、窗、树叶,人物缺乏耳朵、鼻子等主要器官,还有的在表达手法上,表现出矛盾,古怪的形象,图形结构不完整,描绘时间过短而草率等。 "房树人测验"的某些特定意义在部份上:在描绘过程中,某些绘画整体、局部之间关系不明确, 强调某部分或缺少某些部分,有关部分的意义,在房屋中以房顶,门窗为主,在树木中以树干,树枝为主, 在人物中以头部,上肢为主。 比例: 所描绘的部分与其它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房屋当中,窗户与门的关系,树木中,树干与树枝的关系,人物中,上肢长度与躯体长度的关系,这些比例关系往往涉及到被测者的智力水平,很显然,智力低下的人往往会表现出画像比例方面的不同。 透视性: 在描绘房树人时,画面的表达,如在纸上的位置,房树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显示被测者的能力和人格特征。 如,人比房子、树木大,显示出被测者具有自我中心的心理状态,在智力水平方面,一个着装完整的人与裸体人的描绘,一方面与智力有关,另外一方面人格方面的差异性,这些都能显示出一定的信息。 房树人之间的标准化 "房树人测验"的顺序,开始先画房,其次画树,然后画人。 评分标准,有关房树人的评定标准,往往用因子符号来代替。 在评定中:智商 因子符号 智力优秀 125 以上 111124 90 80 70 5069 2549 1905C)树的高度在 318树顶的基底不含根部(绘画纸 2165 x 1778木透视技巧画法评定(14)根部:树根在地面下(透视性看见)或浮在地面上(15)看不出树干和细枝,基底线画一根细条树(16)树枝的连结:(A)树干和树枝不连结,各归各(B)树干与枝,枝与枝结合“流畅”(C)细枝、树枝、树干完全连结“流畅”(17)树在画纸上位置:(A)画纸边切断树(B)画纸上边与树顶部吻接(C)画纸侧边紧贴树(D)画纸义边为根部,底边成树干基底线(E)垂直距离差,画纸上边与树顶,下边与树根之间距离差为:a. >635D1)b. 381 35A1)c. 精神发育迟滞;2>情绪障碍、兴奋、无计划;3>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精神分裂症;4>图形综合不能,脑器质性障碍;5>轻率任性;6>无决断力、不安,有关反复抹消的部分,提示多存在心理冲突问题。 3、远近感:1>画面远近适当的存在:提示具有适切的调动感、现实感、冷静性、计划性。 2>画面过分远离:提示回避现实,或过度批判的,焦虑不安,自卑感。 3>画面无远近感:缺乏调整力,只看到问题表面,心理水平未成熟。 4、使用画面之大小:1>、过大:画面>2/3 纸显示强调自我存在、活动过度、对环境感知无压力、但内心充满紧张、躁狂、妄想、攻击、好幻想、敌意。 2>、过小:画面2/3)1>、中心画成人提示内在的不安感,努力维持内心的平衡,控制自我,儿童具有自我中心,可塑性差,不能客观地认识环境。 2>、左侧画感情世界,过去的生活,内在生活,自我意识,女性化。 3>、右侧画理智世界,将来的生活,外在生活,客观意识,男性化。 4>、上部目标远大,努力追求,在空想中寻求满足,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感,自我与他人保持距离,难以接近,乐观。 5>、下部感到自我现实的确定的目标,失败感,不安感,非协调感,抑郁,具体的事物存在于身边才能安定的想法。 6>、与画纸的一边相连接对自己独立的行动感到不安,渴求得到依赖,支持的人。 7>、转换画纸的方向对外界的反抗态度,攻击的倾向。 6、切断下切:内心有强烈的冲动性,压抑冲动,努力维持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对自己的冲动、敌意加以抑压时的表达,或独立自主行动时,感到受外来压力的阻碍。 上切:多见于树,追求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满足,从而沉迷于空想。 思考强于行动,求知欲强。 左切:对未来恐惧,或固着于过去,即想要直率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又要依赖别人,反复犹豫不决,具有强迫倾向。 右切:显示逃避过去,进入未来的欲求,能直率地表达自我情感,对过去某些经历的事感到恐怖,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理智的控制。 * 除树木外,切断的画指逃脱生活空间,不能良好适应社会。 7、笔划压力与线的浓淡:笔划压力重:精神动力高,自我主张、过于自信、对行动积极。 * 过重笔迹:心理紧张,病态人格,急性精神障碍。 轮廓线特别浓,尤其内部线浅淡:提示明哲保身,努力统合自我人格,体验到自我内心的紧张,人物正面时:自我意识强,癔病,参加社交欲求;侧面时:内向,自恋。 笔压力轻:精神动力低,自卑、无助感,无自信,焦虑不安、抑郁,恐怖,心理缺陷。 8 线条:长线条:自我控制性强,对行动控制得体。 短线条:易冲动、兴奋。 直线条:自我主张,攻击性,待人处事可塑性差。 不连贯线:敌意感。 园滑线:有关女性化,依赖性,不受束缚,健康,适应性比较好。 变向线:无自我见解,焦虑不安。 定向线:按既定目标奋斗,安定,有忍耐性。 不连接线:“”自我崩溃,不安定,无忍耐性,失去与现实的接触,焦虑不安,无自信心。 9、影子与阴影:影子:象征着意识水平中的不安,内在冲突。 阴影:人际交往中过敏倾向,不安、强迫,抑郁,退行,追求空想,对外界敌意与不安。 10、擦消:反复擦消:缺乏决断力,自信不足,不安,要求过高,追求完美。 部分反复擦消:对这部分强烈冲突、潜意识中的不安。 越画越差心理病态。 11、对称性:不对称:人格统合障碍,失平衡,易行动化,冲动,过分活动。 过分对称:强迫观念,情感冷淡,与人保持距离,压抑,冲动,理智。 12、透明性: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与外界关系,心理混乱。 13、立体性:自上往下观(鸟瞰图):积极参加的态度,优越感,无束缚,不适应。 自下往上观(仰视图):与环境难接近,被家庭排斥,自卑,内向,不好交际。 14、方向:示人格生硬,不妥协。 侧面人:逃避倾向,内倾,隐敝性地与外界接触,自我防卫,过度警惕。 背面人:对人和事的拒绝和否定,某些人表现为有特殊的关心。 正身侧面:不能良好地与社会接触,不正直,露出欲。 全侧人:单手单足,内向,少交际,自我隐敝,只按自我方式与外界接触。 15、详细性:描绘详细:对日常生活中实际的、具体的意识、关心自我的处理能力。 过分详细:重点关注,对环境过度关心,强迫倾向,情绪紊乱,癔病,神经症,病态人格。 不详细:精神动力低下,内向,抑郁,智能缺陷,不适应。 16、省略:省略部分有时具有特殊意义,有的则近似于不详细、忽略。 17、运动:动作或运动的激烈性,自发性等,扩张性/收缩性,积极/被动。 18、地面线:过浓线:对安全感的关注,焦虑不安。 下垂线:自我孤独,对母亲的依赖,露出倾向。 右垂线:对未来不确定感,危险感。 左垂右上线:对未来的努力意识。 19、其他:1>、太阳:权威,2>、气候/气象:对环境的感情。 (三)、内容分析房(子表示的是被试所出生成长的家庭状况,也是指自己对家庭或一般家庭、家族关系的想法,感情,态度。 通过对屋顶、窗、地面线等的构成部分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被试者在家庭成员中的自我形象,以及空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安全感,家庭成员与环境的关系等。 1、房子的主题:一般都是画私人住宅,庙宇、宗教建筑物、学校等公共设施,公寓、大厦、酒吧等为主题,房子的分析应该分阶段的进行分析(以此了解被测者对自己家庭不满所在。 2、屋顶:屋顶特别大,其余很小,显示好空想,好幻想,逃避现实生活及人际关系。 屋顶与壁相连:分裂症顶上画窗: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行动,屋顶过大时,指维持有限的活动,窗和门在一面墙,并且连在同一条线的屋顶上。 提示缺乏幻想力,智力低下,对缺乏幻想能力的智能正常者,则表示为好幻想,追求现实的具体事物时情感不丰富。 屋顶线浓重:唯恐不能控制自己摆脱空想生活,焦虑不安,努力控制自己,精神病初期。 屋顶线较淡:不能自我控制而被压倒的象征。 瓦片描绘是认真画:追求完美,粘着性格。 除了瓦片就是高高的围墙:不能保持与现实接触,自我崩溃。 3、墙壁:表示自我的坚强性。 房子是垮掉的墙:自我崩溃。 强调墙的轮廓线:为维持自我平衡及人格整合而努力的精神疾病初期病者。 墙线较淡:感到人格近于崩溃,自我控制弱,不能脱离病的状态。 透明墙: 1>不能充分理解现实,精神发育迟滞。 2>自我与外界的界限不明确,精神分裂症可能。 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