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苏州市中考第30题内容摘要:
1、2013年苏州市中考第 30题 1. 故障分析 1. 故障分析 检查故障时,要遵守以下原则: 电流表所在的电路肯定是开路。 明电路中有电流,但电流很小。 故障的原因是该电路中有特别大的电阻。 换句话说,就是电压表串联到了电路中。 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也就是说整个电路开路,而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到电源的正负极部分是连通的。 明表接反了。 2 e v A 电压表有示数,且等于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或指针微微 偏转。 v A 电压表短路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 例: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a、 b、 c、 d 为四个接线柱。 闭合开关后灯不亮,已经确定是由于灯泡开路或短路引起。 在不允许拆开电路的情况下,请 2、你用一个电压表或一个电流表分别对故障进行判断,把方法和判断结果填入下表中。 电表 方法(接在何处、开关开闭情况) 现象和结论 电流表 电压表 关闭合 电流表有示数,灯开路, 电流表无示数,灯短路。 关断开 电流表有示数,灯短路, 电流表无示数,灯开路。 关闭合 电压表有示数,灯开路, 电压表无示数,灯短路。 关断开 电压表有示数,灯短路, 电流表无示数,灯开路。 返回 变阻器变电路 ( 1)闭合 S, 流表的示数为 ( 2) 流表的示数为 则 2 拆表法 ( 1)合开关 S,用电流表测得干路的电流为 2)将电流表拆下再测 2 则 ( 1)合开关 S,用电流表测得 1 ( 2)将电流表拆下再测 3、2 则 12 ( 1)合开关 S,用电流表测得 1 ( 2)将电流表拆下再测干路的电流为 1 开关变电路(串) ( 1)只合 S,电流表示数为 2)再合 流表示数为 1 ( 1)只合 S,电流表示数为 2)再合 流表示数为 ( 关变电路(并) ( 1)只合 电流表示数为 2)只合 电流表示数为 12 ( 1) 流表示数为 2) 流表示数为 ( 效替代法 ( 1)合 节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为 I。 ( 2)断开 合 阻器不动,调节变阻箱,使电流表示数也为 I,并读出变阻箱的示数为 则 0 半偏法 ( 1)合 S,调节 欧,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 I ( 2)调节 ,并读出电阻箱读数为 0 ( 1)用电 4、压表测 1 ( 2)再用电压表测2 则 21 ( 1)用电压表测 1 ( 2)再用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为 X=( 1 ( 1)用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为 2)再用电压表测2 2 拆表法 开关变电路 只合 S,电压表的示数为 合 S、 压表的示数为 则 1 只合 S,电压表的示数为 合 S,电压表的示数为 则 1 变阻器变电路 ( 1)合 S, 压表的示数为 ( 2) 压表的示数为 则 2 等效替代法 ( 1)合 S 、 节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 U。 ( 2)断开 合 阻器不动,调节变阻箱,使电压表示数也为 U,并读出变阻箱的示数为 则 0 半偏法 ( 1)合 S,调节 欧,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 U。 ( 2)调节 ,并读出电阻箱读数为 0 返回 结束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 S,灯 压表有示数。 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 ( 1)请写出发生上述现象的三个可能原因: ; ;。 ( 2)为进一步确定原因,小华同学将一个电流表正确串联在该电路中,闭合开关 S,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情况。 著电流表有示数,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_(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3)小明同学准备用一根导线并联接在电阻 据灯泡能否发光进一步确定原因。 此操作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答案: ( 1)电阻 ( 2)灯 电阻 ( 3)不可行,可能会造成电源短路。2013年苏州市中考第30题
相关推荐
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 学重难点: 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 小刀、各种蔬果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绎 ,激发兴趣 . 教师看幻灯 :池塘里的小青蛙 . 学生欣赏 ,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 二、深入感知 ,巧妙联想 . 1,提出思考 :你认为南瓜变青蛙 ,妙不妙为什么
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教给学生赏、做、评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自主探究学习法 前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本课难点 ——
1、第 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导 言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它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及水利工程当时在世界上都是遥遥领先的。 勤劳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一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它的先进性,以及它的弊端都有哪些。 导入 宋代 耕获图 宋代 耕获图 收藏 于故宫博物院,采自 宋人画册。 描绘了宋代农民从耕作到收获的情景
入新课 —— 美的触摸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了一个在购物时遇到疑惑,寻求学生帮助的情境。 同时展示教师示范作品,每一小组派一名同学上来摸一摸、说一说,让他们经历看、摸、想、说的过程,对作品的质地 —— “纸”,有个初步的认识,并对手工制作的“美”有切身的体验,从而激发兴趣,自然顺利导入新课:纸品乐陶陶。 也为整节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二)媒体介入
提问:如果要使颜色混合在一起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 4 小结: (板书:画色、点水、转印、补色) 压:要注意均匀; 揭纸:不同方向的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 补色:颜色不够时,需要补色。 与大师的画作比较 ① 欣赏画家作品: 教师稍作介绍一幅作品(取名,感受)提问:看了画家的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② 比较:刚才我们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画家
我想知道同学们能用几种方法把这张纸折起来。 每个同学试一试,然后老师抽同学起来折给大家看看,希望 同学们想到的方法不一样。 学生展示自己的折法。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折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折纸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等会儿同学们在制作花手帕时,请同学们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法。 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染法。 染法的种类很多,根据教材,我们今天着重介绍两种,一种是浸染,一种为点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