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2 岳麓版必修2内容摘要:

1、第 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商业的发展 1、产生和初步发展: 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2、曲折和发展高峰: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曲折后,隋唐、宋元的商业接连形成发展的高峰。 3、发展的新阶段: 明清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时期 原始社会 商 周 春秋战国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商人 商品 货币 城市 贸易区域 职业商人 最早的货币 工商食官 私商 货币 都会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商业发展一个 新 高峰期 新特点 商人 货币 商品 市镇 原始商业产生 商业活动萧条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 2、 新特点 1、商业 市镇 兴起 2、 货币 (白银 )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 (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商品 化 4、区域性的 商人 群体势力雄厚 5、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劳动力成为商品) 6、闭关锁国 对外贸易受限,丧失主动权。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 前提: 基础: 影响: 有利条件: 稳定的政治局面 农业、手工业的发达 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内外交通便利 货币的发展 新石器晚期和夏朝:使用天然贝壳 商周时期:出现骨币、铜贝等人造贝币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形态多样化 秦朝:统一币制, “半两钱” 奠定基本形制 统一货币 半两钱 唐开元通宝 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元朝:纸币作 3、为主要货币推行, 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政权 . 明清时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货币:从贝币铜钱到金银纸钞 商 朝的贝币 秦半两钱 秦 统一货币示意图 中国古代最早的 纸币 “交子 ” 南宋“会子”纸币 明清 (白银)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有哪些。 1、 商业 起源 很早 ; 2、基础: 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 相辅相成; 3、阶段: 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 不平衡 (宋元空前繁荣); 4、组成: 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 面繁荣; 5、管理 :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趋势 :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二、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格局和功能 1、周秦 4、至唐代 县治以上的城市有官设的市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1)市的特点(时间和空间) (2)城市性质 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时间) 处于城中特定位置,并与民居隔开 典型: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 坊市制 2、宋代 坊市界限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 城郭和乡村允许置市贸易( 草市 ) 没有时间限制,不受官府直接监视( 夜市 ) (1)市的特点 (2)城市性质 经济功能 大大加强 3、明清:以经济功能为主工商业 市镇 北宋汴京城 唐朝长安城 比较唐朝和北宋都城布局图 , 指出宋朝与宋朝以前的城市有什么不同。 宋朝以前 宋朝 市 时间 空间 监控 城市功能 限时开闭 打破限制 县治设市,坊、市分开 打破市坊 5、限制 受到官府直接监管 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政治、军事职能为主 经济职能加强 4、对外贸易:丝绸之路 陶瓷之路 (2)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1)陶瓷 原因 广州、泉州、明州、杭州、 扬州、登州 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经济重心的南移 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 陶瓷制作技艺提高并大量出口 城镇发展分两个阶段: ( 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 (2) 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场所,是依赖于“城”而存在。 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 城镇发展特点: 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制。 如实行坊市分开等。 城镇发展特点: 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6、。 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 重农抑商的概念: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1、产生: 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大 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 做法: 一是从政治身份上贬低商人 二是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和规模 三是重征商税 战国时期。 原因: 重农抑商的演变过程: 你认为 战国时期 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重农 ” 即重视从事直接生产的农民和农业, “ 抑商 ” 即抑制商业资本和商人势力。 在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商 7、人会利用自己积聚的资本形成一股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运转的势力,而重农抑商政策则起到平衡商业与农业的利益分化、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2、发展: 两汉时期。 原因: 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囤积居奇,造成社会不稳定。 做法: 对商人征收重税;实行均税平准、盐铁官营等经济措施,打击私营工商业者 3、缓和: 中唐时期。 做法: 朝廷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的政策 4、强化: 明清时期。 做法: 严格限制商人的活动,征集重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影响: 严格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地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重农抑商产生的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巩固封建 8、统治的需要。 古代农业生产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 历代统治者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以确保赋税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并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 重农抑商的评价 1、以 农业为本 的 自然经济 是封建国家的 经济基础 ,所以古代封建统治者要 重农抑商 ,以 维护封建统治。 重农抑商的评价 2、 农业是基础,重视农业的发展是正确的策略。 对于 抑商 要具体分析:在封建社会和封建王朝建立 初期 , 抑商 可以 保证农业 的 发展 ,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 和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的 经济恢复 起了 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这时再抑制商业发展就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反而 阻碍 了社会 经济发展 和 社会进步。 明清 的重农抑商政策, 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而且 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这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落伍的历史原因之一。 古代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阶段 始社会末期 初步发展时期:商周时期 曲折 和 发展高峰 :两汉至宋元 新 的发展阶段:明清时期 商业发展中的 城市经济化 重农抑商政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