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1 岳麓版必修2内容摘要:
1、第 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一、“断发易服” 鸦片战争之后我国服饰悄然发生了变化,近代民间服饰的变化: 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带领结,二者并行不悖。 鸦片战争之后我国服饰悄然发生了变化,近代军服的变化: 由清代的甲胄到采用西式军装。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人们可以选择和设计自己喜欢的服饰。 洋装促使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 导致了近代服饰发生变革的原因: 受西式服饰的影响。 迫于形势,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改革。 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形制,这种法令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使新服饰得以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 一、“断发易服” 旗袍 中山装 3.“ 断发” 时间 概况 结果 同治、光绪年间 2、 戊戌维新期间 1910年清政府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 中国留学生“改装去 辫” 政府禁止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建议“断发易服改元” 因变法失败未实现 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 发法令 影响不大 颁布 剪辫通令 强制剪发 彻底革除 刚剪过辫子的“马子盖”头型 组织 措施 结果 1840年前后,传教士 晚清官员 维新派人士 组织“天足会”,宣传缠足的害处 成效 不大 劝戒缠足 有一定 成效 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首创 不缠足会草例 康氏兄弟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 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 一时间不缠足蔚然成风 小脚女人 缠足 缠足的小女孩 穿高跟鞋的女子 据统计,仅湖南一地列名 湘报 的不缠足会员就达 3、1060人,如果加上为不缠足会捐款的人达 1132人之多。 然而,列名该组织的无一女子,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 为什么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 ( 1)由于缠小脚的女子多数足不出户,难以接触和接受新思想。 ( 2)主要是受封建思想的束缚。 女子缠足是为了迎合男人的审美观,因此,女子要放足,就必须先要解放男人的思想,而这并不容易。 原因: 通过阅读图片,我们能得出结论: 除了风气较为开放的大城市和受过教育的妇女接受了放足观念外,多数贫困落后的地区,缠足依然相沿成习。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缠足习俗已经相沿千年,其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彻底根除是相当困难的。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4、在政府的倡导、强制下,广大妇女才彻底解放。 “ 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的原因: ( 1)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 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迫于形势,中国政府也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 3)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 二、报刊与电影 知识卡片 :报刊,即报纸和刊物的总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 唐代“开元盛世”时,出现了手写的报纸,称为“邸报”、“报状”,又叫“状报”、“进奏院状报”等。 主要报道宫廷动态,包括皇帝、宰相、大臣的政治、外交活动,传播范围只限于京师,甚至只有京官才看得到。 到明清之际,邸报有过相当规模的发展 5、,但是报纸的内容仍限于朝廷谕令、奏章和政治动态。 传报组织系统为官府所把持,阅读范围也限于各级官吏,其政治功能的发达与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成反比。 ( 1)发展 新文化运动: 1815年: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 1884年 点石斋画报 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缺少的内容 ( 2)读报组织 民众有了新闻观念 1872年: 申报 维新运动: 申报 及工作人员 时务报 ,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旬刊。 上海强学会被封禁后,会员黄宗宪、汪康年等倡议以学会余款创办报馆,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于 1896年 8月 9日在上海出版 时务报。 该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设论 6、说、谕折、京外进事、中外报译等栏目,梁启超连续发表 变法通议 等重要文章。 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颇受读者欢迎。 它是宣传改良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时间 概况 评价 1896年 ( )“又一村”放映西洋戏 电影中国最早放映 1905年 北京( )摄制了谭鑫培京剧短 ( ) 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1913年 ( ),以潮州的买卖婚姻习俗为题材 中国第一部( ) 1931年 ( ) ,旨在揭露旧礼教对妇女精神的毒害 中国第一部( ) 上海徐园 丰泰照相馆 定军山 难夫难妻 故事影片 歌女红牡丹 有声片 3、近代报刊 7、和电影带来的影响 定军山 剧照 歌女红牡丹 剧照 阮玲玉 胡蝶 周璇 三、移风易俗 ( 1)晚清: ( 2)民国 1886年 握手、鞠躬、免冠 跪拜,作揖 握手,鞠躬 旧称谓废除 旧礼仪:三跪九叩,长拜作揖 意义: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 精神 旧式礼仪 新旧婚姻的变化情况、变化的原因、这种变革主要集中的范围: ( 1)变化 父母包办,讲究门当户对到男女自由恋爱。 婚姻礼仪由繁缛走向简约。 ( 2)原因: 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的推动。 ( 3)范围: 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 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 , 几乎没有变化 旧式婚礼 新式婚礼 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图 旧式婚礼情况 新 8、式情况婚礼 1 妁之言 问庚帖卜之) 订婚) 4. 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 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 ) 嫁妆) 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 被称为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在报刊上登载征婚广告,所列三条特征条件包括:文理通顺可以写短文章;大家闺秀,不染自由之气;有服从性质。 ” “辛亥老人回忆湖南的情况时说:革命后,男女交际自由,结婚自由和男女平权的呼声很高,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要有选择配偶的自由,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能阻止的了。 ” 问 9、题:民国时期婚姻有何变化。 说明民国时期婚姻更加自由。 说明旧有的婚姻观念并没有完全改变。 像章太炎的征婚条件中,存在着严重的门第观念,特别是第三条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 变化: 中国人对死亡礼仪的重视和铺张,决不亚于婚礼和其他礼仪的规模与繁琐,相沿成习,变化最为迟缓。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的丧葬礼仪有何变化呢。 阅读有关文字回答。 “1905 年,李书同为母亲办丧事,在 大公报 上发布哀启,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 李书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 变化: 文明、卫生、简洁的西式葬礼开始引起国人注 10、目。 但是在现代中国,特别是农村厚葬风气依然存在。 感悟: 对老人我们应该在他们生前尽孝心,去世后葬礼应简朴。 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根本原因: 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然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具体原因: 西方先进的科技与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合力影响的结果。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 1)变化首先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扩展。 这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深入路线相同。 ( 2)由于经济的发展及风俗习惯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各地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 3)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小结 生活习俗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作为文化表象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 受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变化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娱乐、礼仪等)也发生了变化 既冲破了原有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了弊端,又保留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日趋科学合理,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简洁轻松,有利于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 而这种变化又进一步促使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从而促进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1 岳麓版必修2
相关推荐
色练习,并集体组合成名画《向日葵》。 教学准备应考虑全套的水粉画工具,大白纸 l 一 2 张,并完成一部分的涂色范式,要布置学生带好铅笔与尺子,以备画格 子使用。 本课教学策略,应以调色练习为基础,选择教材名画作品中的色块进行临摹为重点,个体临摹与集体组合为活动组织方式,展开对同一幅画的欣赏、识色、调色、临摹表现及组合再现。 教学设计可作相应的安排:欣赏讨论、感受色彩美一认知色谱
工合作的重要性。 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欣赏评述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评价标准侧重于立交桥的造型和功能之上。 还可以设计一个招标的现场会,由每个组派代表讲述各座立交桥的特点,大家可以对每一座立交桥进行提问和评价。 四、教学选择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程度考虑课时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本课可作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以欣赏设计为主,教学步骤可考虑为:立交桥欣赏 —— 立 交桥分析 ——
三、教学思路 命题画是美术学习中一种作业要求较高的课业形 式,学生要依据题意,搜集绘画素材,用绘画的形式将主题表现出来。 本课活动一是以表现自然风景为主的命题画创作活动。 在教学中可做如下安排:收集资料 —— 交流感受 —— 指导表现 —— 欣赏小结。 教师在课前可安排学生观察家乡的景色,对能表现家乡特点的景物重点观察、记忆。 也可以采用画速写、拍照片、找挂历等方式收集资料。
以提在手里的是提灯,在水里放的是水灯。 ) 我们再看一段视频看一下民间艺人是怎样制作花灯的。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的花灯制作步骤。 三、 师生尝试示范 我这里有一些材料,请同学帮我分析一下该怎样捆扎花灯的骨架。 (要捆扎结实、稳定但不能有太多的捆扎物,否则进行装饰的时候不好看……) 你认为在骨架上糊纸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糊上去的材料不能裁 小了、粘糊平整
些台架等东西上,制成漂亮的欣赏用艺术品,为什么这些人要收藏它们呢。 小结:因为某些石头天生与某些事物相似,且有那些事物所具备的神韵,给人一种神奇的美感,像是在给人们讲述它们奇妙的来历,因此人们常说这些可爱的石头会说话。 课件:这些“小猫”石头会说话吗。 他与刚才老师讲的那种 石头是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画出来的)可是为什么非要
1、第 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问题: 铁路最早是在哪个时期出现的。 探究: 铁路在我们中国的发展情况又是怎 样呢。 第一次工业革命 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由于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凋弊,铁路建设未入正轨。 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修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铁路开始出现,但受到 阻挠。 铁路发展原因、状况 1杭江铁路(杭州 椒江) 2同蒲铁路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