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内容摘要:

可。 教师收集部分学生的草稿,师生共同发现存在的问题。 1.刊名的大小及位置。 2.文章版块的外形及组合。 3.插图的合理穿插。 师生互动 比较分析解决问题 结合动画课件的互动演示,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尝试设计中发现的问题,加深了解手抄报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师随机示范演示 ) 1.刊名: 一般在报纸的上方醒目的位置,刊名的字体样式及粗细能直接吸引读者。 2.文章版块: (1)外形 规则形、不规则形 (2)组合 文章版块的大小穿插组合 — — 版式和谐美观。 文章版块不同外形的组合 —— 版式活泼有变化。 文章版块之间距离疏密得当 —— 版式清晰明了。 3.插图 (1)内容:围绕文章的主题。 (2)大小位置:不能喧宾夺主。 CAI 课件粉笔演示 修改草图 学生再设计 1.小组合作,确定手抄报主题。 2.整理采访记录及图片,补充相关素材,编辑文字、图片。 3.选择最优版式进行设计制作表现。 (如一课时不够,可延伸到下一课时或课后完成 ) 学生作品 交流评价 课堂小结 将学生作品 在学校或班级的橱窗中展览 1.自评,小报的题材及版式。 2.互评,自己或他人成功、不足之处。 3.师评,学生参与的状况、任务达成等。 学生作品 第 5 课能干的工程车 一、感受体验,游戏激趣 视频欣赏工地施工的情景,揭示课题: 《能干的工程车 —— 2》 二、拼图游戏: 1.在电脑上玩拼图, 2.分组竞赛:每组几张被剪成几块的工程车图片,学生用最快的时间拼出来。 课件展示工地施工的场景。 课件出示课题。 CAI 课件出示各种工程车的不同局部,学生拼图成型。 分析材料,学习方法 一、认识我们的材料:学生分组讨论,每种材料可以做什么 ? 怎样制作 ? (如纸盒经过剪贴可做车身,瓶子可做车轮,吸管、纸桶可做车上的线路管道等 ) 二、范例分析:出示挖土机的图片,说说每个部分可以用什么制作。 三、学习方法: 1.细致观察,巧妙分解; 2.明确分工,分块制作; 3.合作组装,装饰完成。 画面对比出现真实的机械与制作作品的对比图。 画面出示制作步骤图。 分工合作,共同创造 一、依据本组材料的特点,互相讨论,明确本组设计制作的主题。 二、对本组制作的工程车仔细观察分块,并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三、分工制作部件,共同组装完成。 四、教师指导帮助。 课件展示工地施工的热闹场景。 联系实际.展示布置 一、每组利用剩余材料将自己的桌子布置成一个工地现场进行展示。 二、学生分组欣赏交流。 共同评价,提高升华 一、教师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要注重对自主研究、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二、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与体会。 第 6 课丰盛的大餐 (活动一 ) 教学准 备 学生:各种水果 (每人至少三种 ),小刀,硬纸或盘子若干,塑料垫板一块。 教师:自制水果切面贴图,欣赏图片或课件,设计用纸。 创设情境 1.盛赞奥运会中国健儿的赛场表现,激发学生热烈讨论。 2.假设学校为他们安排了一桌庆功宴,宴席最后该上水果了。 3.结合自己所知,学生讨论吃水果的形式。 4.揭示课题 —— 水果拼盘。 5.欣赏各种精美的水果拼盘。 ( 1)展示一桌丰盛的大餐图片。 ( 2)展示一盘未经加工的水果实物或图片。 ( 3)展示经过简单切片、拼摆的水果拼 盘图片。 ( 4)展示制作精美的水果拼盘图片。 方法探索 1.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水果拼盘的制作步骤,教师小结: (1)构思; (2)切; (3)拼摆。 2.师生讨论几种水果的基本切法。 如:甜橙: (1)横切成片;竖切成片。 (2)切圆片;切半圆片。 (3)去皮,分两半;去皮,逐一分瓣。 3.展示水果的复杂切法图片或实物,并复习 “ 蔬果雕镂 ” 的旧知。 如黄瓜、苹果等的切雕造型。 4.小训练尝试。 请学生上台将切好的水果拼摆造型,其他的学生在设计纸上进行设计。 5.引导学生质疑:只能拼摆出抽象图案吗 ?欣赏教材中具象造型的作品。 6.以 “ 花 ” 为题,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所带材料进行制作,画出设计稿。 各小组展示并说明各自的设计方案。 ( 1)在黑板上逐一贴出完整的水果及切片形状图。 ( 2)课件或图片展示水果切雕造型。 ( 3)用切好的水果的平面纸模型在黑板上拼摆造型。 ( 4)欣赏具象造型的水果拼盘。 创造表现 1.展示两种作业中常见问题: (1)造型过于饱满,盘子装不下。 (2)造型不够饱满。 (3)切割过于复杂。 师生讨论后小结: (1)要从盘子造型、 大小开始构思、制作。 (2)已出现问题时,如果是纸质盘子,可以将盘子加大或剪小。 (3)造型应尽量简洁,以免丧失水果新鲜的特征。 2.以小组为单位,共享材料,自主或两人合作制作一个水果拼盘。 可以为作品取名。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欣赏评述 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 第 6 课丰盛的大餐 (活动二 )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各种彩纸、吹塑纸、皱纹纸、彩泥、各种瓷盘、桌布等。 学具:剪刀、双面胶、水果、牙签、小刀、水彩笔 (一支 )等。 课前 探索调 查,汇报交流 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有关 “ 饮食文化 ” 方面有关问题的社会调查。 2.知识抢答赛: (1)老师出题,学生抢答。 (2)学生自己出题,小组之间互相抢答。 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并初步感知食物的造型和色彩。 3.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在课件中设置资料库,尽量准备充足的相关资料备用。 设置情景,体验发现 1.参观美食城 通过丰富、直观的视觉媒体,学生直接体验并探索一盘美味佳肴在色彩和造型上的特点及 要求。 色彩:一道菜常有三种左右的色彩,对比鲜明。 造型:形式繁多,摆法讲究。 2.以一盘菜为例,师生讨论制作步骤,教师小结。 制作步骤:画草图 —— 制作主料 —— 拼摆 —— 点缀配料。 拼摆方法:围、排、堆、叠等。 1.利用课件欣赏精美的食物造型图片。 2.逐步展示一盘菜的装盘步骤。 体验材料, 实践创造 1.以 “ 鱼 ” 为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彩泥、彩纸、水果等材料及工具制作一盘 “ 鱼 ”。 2.各小组汇报设计方案,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汇报思路: (1)主料:用什么材 料做,用什么方法做。 (2)拼摆方法。 (3)配料:用什么材料做,用什么方法做。 3.教师小结并补充。 以主料为例, (1)用纸材做:平面剪贴,在下面用废料垫底,使之饱满;立体卷折。 (2)用橡皮泥做:平面型,加衬底;立体型。 4.回忆以前学过的各种手工造型方法,讨论、寻找可用之处。 5.厨艺大比拼:学生分组进行。 ( 1)课件展示学法指导图。 ( 2)课件展示以前学过的手工课内容。 欣赏表述, 多元评价 1.小组自评,选出大家公认最好的 “ 菜 ” ,放在教室中间的大桌上。 2.全班互评,在各组 “ 菜 ” 送到大桌上后,每人以 “ 放筷子 ”的形式选出自己最喜欢的 “ 菜 ” ,并予以评价。 3.把所有的 “ 菜 ” 都摆在大桌上,拼成一桌丰盛的大餐,学生执筷模拟进餐并自由评价。 4.教师评价并小结。 学习拓展, 课后延伸 1.学生课后回家尝试下厨做一盘菜。 2.提供网址,上网查询有关 “ 中国饮食 ” 的更多信息。 第 7 课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认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 能力 目标: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用于拓印的工具材料。 用于举例的图片和范画。 一、触觉和视觉感受,活动导入。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沙纸。 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用手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教师将学生摸过的材料分别拓印下来,再让这个学生猜。 对号入座,并说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