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青岛市中考第25题内容摘要:

1、2014年青岛市中考第 25题 2. 图象处理 方法 ( )读题,获取信息。 这是解题的第一步。 信息不仅来自题干,还来自小题;既有表露的又有隐含的信息,需要仔细分析。 先读要解答的问题再读题干,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有效的信息。 ( )审题,明确题意。 明确题意就是弄清题中告诉什么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 ( )锁定知识。 锁定知识就是圈定知识范围,从而确定思考的范围和途径,避免盲目思考。 ( )迁移穿线。 即联系已知和未知,用比较、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等方法,挖掘知识隐含,呈现知识原形,在已知和未知间建立起精当的联系。 返回 解题思路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 弄清表格设置的目的;行和列各有哪些内 2、容(包括单位、说明);行、列各有什么规律。 第二步: 理解表格的行、列含义。 表格有陈列类、比较类等,目的是把文字叙述变成表格形式,简单明了,其中表达的信息也是一目了然。 第三步: 挖掘表格隐含信息,联系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弄清表格告诉什么,题目要回答什么。 表格类处理策略 图象是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它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 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出或读出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来验证某些物理规律,测定某些物理量,分析或解决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 描述下列各图的物理意义。 初中物理中还有哪两个量的关系与它相类似。 m G 8 4 0 5 3、10 图 1 R I 8 4 0 5 10 图 2 V t 8 4 0 5 10 图 3 注意:图象中各部分的物理意义 “线” :表示一个特定的物理量。 “线段” :表示一个物理过程。 “点” :表示一个物理状态。 “面” :可能表示一个物理量。 基础图象的物理意义 解该类型的题一般应注意: (1)识别或认定图象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 (对象 ),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 (2)分析图象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图象拐点、起点、终点的含义)。 (3)根据图象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法一:从图象中找规律解 4、析 解该类型的题一般要过图象 (坐标轴 )上的点作横轴和纵轴的垂线 ,通过比较横坐标或纵坐标的大小 ,再联系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问题得解。 法二:结合图象控制变量比较 解答该类型题 ,一般要建立物理过程的数学模型 ,用物理公式写出函数式 ,再根据题意求解。 法三:利用物理规律公式找解析 返回 ( 1)实验中主要有四个变量,分别为材料、横截面积、弹簧匝数和弹簧的半径,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别比较第 2、 4行数据, 3、 5行数据,4、 6行数据,可分析出横截面积、弹簧匝数和弹簧的半径与 终归纳出表达式,再利用表达式可计算出钢的 种方法叫做等价变换法; ( 2)通过刚性系数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弹簧的匝数越多,其刚性系数越小,因此, ( 3)通过表格可以看出铜与钢谁的刚性系数更大,再根据相同条件下,刚性系数越大的弹簧越难被拉伸这一规律可做出判断; ( 4)利用归纳得出的公式,将数据代入进行计算可得出弹簧的半径。 材料 S/m2 n r/m A/( N 铜 3 1000 1 100 钢 3 1000 1 1080 铜 6 1000 1 1060 钢 3 1000 1 100 铜 6 1000 2 105 返回 正 反 104 结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