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扬州市中考第26题内容摘要:
1、2014年扬州市中考第 26题 串联电路 1开关 闭合 ,所有用电器 同时 工作。 2开关 断开 ,所有用电器 同时 停止。 3开关的 位置 对电路控制 没有 影响。 【 控制特点 】 串联电路 【 工作特点 】 3短一灯泡 【 方案 】 1去一灯泡 其余灯泡不工作。 其余灯泡工作 , 但亮度变亮。 串联的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 2加一灯泡 其余灯泡工作 , 但亮度变暗。 并联电路 ( A、 B:分支点 ) 1用电器 并列连接 在电路中。 2电流 有多条回路 从电源正极回到负极。 【 连接技巧 】 ( 支路 ) ( 干 路 ) 先串 一个回路 再并 接其他回路于分支点。 【 结构特点 】 2、 1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工作。 2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用电器。 3开关的 位置 对电路的控制 有 影响。 并联电路 【 控制特点 】 【 工作特点 】 3短一灯泡 【 方案 】 1去一灯泡 其余支路灯泡原样工作。 整个电路不工作 , 电源短路。 并联的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2加一灯泡 并联电路 其余支路灯泡原样工作。 串并联电路对比 顺次连接,一条回路 并列连接,多条回路 与开关位置无关 与开关位置有关 彼此联系,相互干扰 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串并联电路的联系和区别。 【 总结归纳 】 【 首尾法 】 首:电流流入 端 尾:电流流出端 判断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 结 3、论 】 1若用电器 首尾相连 ,则 串 联。 2若用电器 首首、尾尾相连 ,则 并 联。 返回 固态 液态 气态 (吸热) (放热) 液化 汽化 熔化 ( 吸热) 凝固 汽化 (放热) (吸热) 汽化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知道六种物态变化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熔化:物质由固态 变成液态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 变成固态过程 露 雾 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霜 雾凇 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确定物态变化的方法 质的末状态。 返回 1冬天嘴呼出的“白气”的形成 2雾的形成 3露的形成 4霜的形成 5用久日光灯管变黑 6冰镇啤酒瓶“冒汗” 7用久的电灯的灯丝变细 8天空中云的形成 9冰棒冒“白气” 10冰棒纸上结的“霜” 液化 液化 液化 凝华 先升华后凝华 液化 升华 液化和凝华 液化 凝华 例: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1)若只闭合 个灯是怎样连接的 ? (2)若 2,三个灯又是怎样连接的 ? (3)若只闭合 2,情况会变成怎样 ? 结束。2014年扬州市中考第26题
相关推荐
义是指比值的大小,比例尺形式统一时,直接比较大小, 形 式不 统 一 时 , 先转化成统一形式再比较大小。 对于数字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 越 小 , 比 例 尺 越 大。 对 于 线 段 式 和 文 字 式 , l 厘 米 代 表 的 实 地 距 离 越 大 , 比 例 尺越 小; 1 厘米 代表 的实 地距 离越 小, 则比 例尺 越大。 A 自 东北向西南流 B . 自 北 向
生回答 ) (课件展示第二个特点) 绝对总数量大,人均相对量少 过渡: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所占比例是否一样呢。 课件展示 “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百分比图 ” [引导读图 ] 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 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了多少。 (教师稍微解释宜农宜林荒地) [学生讨论、回答 ]略 课件展示
生兴趣,直观、形象。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 设疑 [ 任意划分地球仪为两个半球,海陆分布情况如何。 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观察、讨论、总结 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分析问 题的能力; 陆地与陆地的差别,海洋与海洋的差别: 介绍: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洲
1、2014年成都市中考第 35题 返回 1串联电路:如图甲、乙所示,由于 动变阻器 )是串联连接的,且都有各自的允许最大电流,故应取小电流为电路中的串联电流,再进行相应计算。 甲 乙 2 并联电路:如图甲所示 , 由于 且有各自的最大电压 , 故应取小电压进行相应计算;乙图中由于干路中电流表有最大电流限制 , 因此在考虑最大电压的同时 , 还要考虑最大电流。 思路图解 P= W t W=
、拓展练习 我国东南部主要气候类型 (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图表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 布区 植被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西岸,东岸缺乏的是 ( ) ① 热带沙漠气候 ② 地中海气候 ③ 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 温带季风气候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读 “亚欧大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