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1课件 4.12 项脊轩志内容摘要:

1、2 项脊轩志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江 村 唐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 此前 ,诗人经过四 年的流离生活 ,从同州经由绵州 ,来到了尚未遭到战乱骚扰的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本诗第二句 “ 事事幽 ” 三字 ,统领全篇。 中间四句 ,紧紧扣住 “ 事事幽 ” ,一路叙下。 梁间燕子 ,时来时去 ,自由而自在 ;江上白鸥 ,忽远忽近 ,相亲相近。 在诗人眼里看来 ,燕子、鸥鸟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 ,物情如此幽静 , 2、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 :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 ,望而可亲 ;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 ,弥觉可爱。 真是村居乐事。 但从结句来看 ,表面上是喜幸之词 ,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曰 “ 但有 ” ,就不能保证必有 ;曰 “ 更何求 ” ,正说明已 有所求。 杜甫确实没有忘记 ,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 ,是建筑在 “ 故人供禄米 ” 的基础之上的。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 项脊轩 ” 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祖父归隆道曾居住在太仓县之项脊泾 , 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 , 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作者幼年丧母 , 科场不顺 , 青年丧妻 , 3、家道衰落 , 叔伯不睦 , 而项脊轩这一百年老屋是作者家庭变迁和身世遭遇的见证。 因此本文在文人雅趣之乐中笼罩着一种浓重的悲情愁绪 , 虽是小情感 , 也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一般人认为 , 本文的附记是作正文 13 年之后补写的 , 因为文中有 “ 余既为此志 , 后五年 ”“ 其后六年 ”“ 其后二年 ” 的说法 , 加起来正好是 13 年。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 . 归有光 ( 1 5 0 6 1 5 7 1 ) , 字熙甫 , 号震川 , 明朝昆山 ( 今属江苏 ) 人。 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高 , 是明代杰出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 , 取法于 4、“ 唐宋八大家 ” , 风格朴实 , 感情真挚 , 一反当时 “ 文必秦汉 ” 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 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合称为 “ 唐宋派 ”。 2 . 唐宋派 : 明朝嘉靖年间 , 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文风 , 极力推崇和提倡文从字顺的唐宋散文 , 故被称为 “ 唐宋派 ”。 “ 唐宋派 ” 创作 的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 他们的文章大都能够直抒胸臆 , 文从字顺 , 气韵流畅 , 平易近人。 其中归有光的散文成就最高。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 . 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渗漉 s h 5、 n 先 妣修 葺阖门 栏 楯s h n 象 笏异 爨 n 扃牖 y u 老 妪枇杷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2 . 解多义 ( 1 ) 顾每移案 , 顾视无可置者 ( 动词 , 回头 )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猥自枉屈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 , 拜访 )( 2 ) 置每移案 , 顾视无可置者 ( 动词 , 安放 )内外多置小门 ( 动词 , 设置 )沛公则置车骑 ( 动词 , 放弃 , 丢下 )( 3 ) 归 后五年 , 吾妻来归 ( 动词 , 指女子出嫁 )将军百战死 , 壮士十年归 ( 动词 , 返回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6、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 4 ) 所某所 , 而母立于兹 ( 名词 , 处所 , 地方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 所 ” 与 “ 手植 ” 组成名词性短语 , “ 的 ” )( 5 ) 之儿之成 , 则可待乎 ( 助词 , 用在主谓之间 , 取消句子独立性 )顷之 ( 音节助词 , 不译 )先妣抚之甚厚 ( 代词 , 她 )三五 之夜 ( 助词 , 的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3 . 辨活用 ( 1 ) 雨泽 下注 ( 名词作状语 , 向下 ) ( 2 ) 使不 上漏 ( 名词作状语 , 从上面 ) ( 3 ) 东犬 西吠 ( 名词作状语 , 向西 ) 7、 ( 4 ) 前辟四窗 ( 名词作状语 , 在前面 ) ( 5 ) 乳二世 ( 名词作动词 , 喂养 )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4 . 分古今 ( 1 ) 先大母 古义 : 对已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今义 : 在前边 , 与 “ 后 ” 相对。 ( 2 ) 吾妻来 归古义 : 指女子出嫁。 今义 : 回来。 ( 3 ) 凡 再变矣 古义 : 第二次。 今义 : 又。 ( 4 ) 墙 往往 而是 古义 : 到处。 今义 : 每每 , 常常。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5 . 明句式 ( 1 ) 项脊轩 , 旧南阁子 8、也 ( 判断句 ) ( 2 ) 妪 , 先大母婢也 ( 判断句 ) ( 3 )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句 ) ( 4 ) 鸡栖于厅 ( 介宾短语后置句 ) ( 5 ) 其制稍异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句 ) 6 . 积名句 ( 1 ) 借书满架 , 偃仰啸歌 , 冥然兀坐 , 万籁有声 ; 而庭阶寂寂 , 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 , 明月半墙 , 桂影斑驳 , 风移影动 , 珊珊可爱。 ( 2 ) 瞻顾遗迹 , 如在昨日 , 令人长号不自禁。 ( 3 ) 庭有枇杷树 ,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今已亭亭如盖矣。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 9、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 目标一 了解本文用线索贯串、形散神聚的写法 1 . 本文记叙了多件家庭琐事 , 时间跨度很大 , 作者是用什么线索把它 们贯串在一起的 ? 提示 :项脊轩的变迁。 2 .“ 然余居于此 , 多可喜 , 亦多可悲。 ” 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起什么作用 ? 提示 :由喜而悲 ,转为怀旧。 从文章的结构上说 ,承上启下 ,衔接自然。 3 . 作者喜什么 ? 悲什么 ? 以哪种情感基调为主 ? 提示 : ( 1 ) 喜 :祖传老屋整旧若新 ,环境宜人 ,装满甜蜜 ;夫妻生活的和谐幸福。 ( 2 )悲 :家庭分崩离析和败落 ;亡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 ,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 10、和期盼 ,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 ;丧妻之后的卧病无聊。 ( 3 ) 全文以 “ 悲 ” 为主。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 目标二 体会本文在描写景物、事物 , 叙述事件中抒发情 感的方法 1 . 作者是如何描写项脊轩的夜景的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提示 :用 “ 半墙 ” 烘托明月 ,用 “ 斑驳 ” 描写桂树 ,用 “ 影动 ” 描摹微风 ,用 “ 珊珊 ” 描写树影等 ,描写出一幅幽静、美好的画面。 体现了作者闲适、恬淡的情感。 2 . 作者为何 “ 室坏不修 ” ? 提示 :含蓄地写出作者内心的悲伤之情。 3 .“ 庭有 11、枇杷树 ,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今已亭亭如盖矣 ” 一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 提示 :作者没有写如何怀念妻子 ,只说妻子手植之树已亭亭如盖矣 ,不说人在思念 ,只说树在生长。 树长 ,人亡 ! 物是 ,人非 !睹物伤情 ,这里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 ,而思念之 情表现得极为真挚动人。 这一句托物寓情 ,同时又点到“ 庭 ” ,与题目 “ 项脊轩志 ” 相照应。 言简意丰情深 ,耐人寻味。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 1 . 作者写本文时 ,原是不分段的。 而现在的各种选本里 , 都给它划分了段落 , 但划分的方法却不尽相同。 如 “ 然余居于此 , 12、多可喜 , 亦多可悲 ” 一句 , 课文中将它划为第二段 , 有的选本则将此句放在第一段末尾。 哪一种划分的方法比较合理 ? 为什么 ? 提示 : 按照近代学者林纾的说法 ,这篇课文 “ 有 轩 字为主人翁 ,则人事变迁 ,家道坎凛 ,皆归入此轩 ,作睹物怀人写法 ” (春觉斋论文 )。 它记的是物 ,写的是情。 如果说项脊轩 是谋篇布局的一根明线的话 ,那么作者对项脊轩生活的怀念 ,特别是对自己亲人深挚的感情 ,则像一根暗线贯串全文。 文章前半篇主要写作者在轩中读书的乐趣 ;后半篇转为怀旧 ,主要写 “ 可悲 ”之事。 因此 , “ 然余居于此 ,多可喜 ,亦多可悲 ” 一句 ,承上启下 ,以 “ 然 13、 ” 字作转折。 这句话放在第一段末尾不妥。 因为既已用 “ 然 ” 字作转折 ,那么这句话的重心在开启下文。 换句话说 ,这句话跟下文的关系比跟上文的关系更为密切。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 2 . 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 , 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 , 寥寥数笔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 这些材料是用什 么线索串联在一起的 ? 提示 : 观点1 以项脊 轩的兴 废变迁 为线索 第一段叙述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 ;第三段叙写由于 “ 诸父异爨 ” 而引起的庭院变化 ,反映家庭的败落 ;第四段略写项脊轩的变化。 作者把经过选择的零散的材料集中起来 ,尽管这些材料看似互不关联 ,可它们都发生在项脊轩 ,作者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 ,有序地贯串起来。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