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几种重要的盐内容摘要:
第 2课时 三、盐的制取: (1).根据盐的溶解性的不同可将盐分为 _________盐和 _______盐。 ( 2)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20℃) 记忆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 都能溶于水中间。 盐酸盐中银不溶, 硫酸钙微钡不溶。 碳酸盐和磷酸盐, 大多难溶水中间。 演示实验:在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 化钙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Na2CO3+CaCl2 = CaCO3↓ + 2NaCl 板书 复分解反应: ( 1)涵义: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①生成物中有沉 淀或气体或水三者之一生成。 ②反应物都溶于水或溶于酸。 思考与练习: NaCl 溶液和 KNO3 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是否属于 复分解反应。 下列的化学反应成立吗。 为什么。 ⑴、 CuO+Ba(OH)2= Cu(OH)2 ↓ +BaO ⑵、 2Fe(OH)3+3MgCl2= 2FeCl3+3Mg (OH)2 ↓ ⑶、 Na2CO3+CaCl2 = CaCO3 ↓ +2NaCl ⑷、 Ba(OH)2+ H2SO4= BaSO4 ↓ + 2H2 O ⑸、 NaOH+BaCl2= Ba(OH)2+NaCl ⑹、 2NaCl+Cu(NO 3) 2= 2Na NO3+CuCl2。浙教版科学九上几种重要的盐
相关推荐
论:当我们不能直接了解某一事物的构成以及特征时,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式去了解它。 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研究活动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 提问:你听说过火山爆发的新闻报道吗。 如果有,是在哪里出现的。 提问:火山 活动有哪些不利和有利的影响。 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问题。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火山爆发时可能出现的景象。 讨论:火山活动对
依托的。 人类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自然界中,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植物和动物等,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物质生活的条件。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人类与一般生物不同,特别是随 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扩大和加深,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能源越来越多
帕= 1 牛 /米 2,了解帕的大小 例题教学: P1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 增大: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2 减小: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二、水的压强 实验 :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验两点: 1 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 水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演示实验】看哪个孔的水射的远……(无实验器具用自制的矿泉水瓶代替
练习: “ 读图 ” 活动,将答案填在书上 15176。 ,地方时相差多少时间。 ( 1 小时) 讨论:教材提供的“讨论”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最终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知道在生活实际中,在一定区域内应统一使用某个地方时作为该区域的标准时间,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大范围共同使用某一时间) 读图:教材提供的“ 时区图” 提问:观察回答①全球共划分为多少个时区,你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划分。
中滴几滴蒸馏水,盖上盖子前,静置 20分钟。 一个星期后观察。 )(出示做好的面 包片,滴加水的有比较多微生物产生,说明适量的水有利于微生物滋生。 ) [得出结论 ]水分、温度都是微生物滋生的条件。 其他的猜想,你也可以用同样的设置对照组的方法去设计实验,收集证据。 明确了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后,我们就能通过控制这些条件找到食物保存的方法了。 先来看一种著名的消毒法 巴斯得消毒法。 1857
大且轮生,能更好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阳光多的地方,叶颜色深且厚,不足处浅且薄。 思考: 出示图片(学生也可看书上图片)讨论并回答,描述一下你对太阳的新感受。 回答:图片上颜色不一,有些高出太阳表面等表面现象。 太阳在不断变化。 …… 补充(投影): 1. 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太阳的光球层(中午时太阳光强不能直视,早晚太阳光穿过的大气层厚光弱),我们所说的太阳半径就是光球层处的太阳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