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课件 4.14 崔杼弑其君内容摘要:
1、4 崔杼弑其君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正气歌 ( 节选 ) 宋 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 ,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 ,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 ,含和吐明庭 ; 时穷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 ,在晋董狐笔 , 在秦张良椎 ,在汉苏武节 是气所磅礴 ,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 ,生死安足论 ! 地维赖以立 ,天柱赖 以尊。 三纲实系命 ,道义为之根。 赏析 正气歌是文天祥于元大都的监狱中所作。 该诗慷慨激昂 ,充分表现了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 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 ,始终以这种气节支撑自己履践这种崇高的道德 ,临终之时 ,置生死于度外 ,从内心扩充这种 2、浩然正气 ,达到精神上的圆满境界。 正气歌作为他的述志之作 ,融汇了他的血肉生命 ,故说理之中 ,充满情感 ,贯充信念 ,显得气势磅礴。 这首诗显示了人类精神的崇高与伟大 ,体现了人的尊严 ,激励了后代无数的仁人志士 ,对铸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很大的作用 ,是一首不朽的诗篇。 节选部分将齐太史 以生命捍卫历史真实的浩然之气列为正气的第一代表 ,给予高度的评价。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春秋时期 ( 前 770 前 4 7 6 ) ,始于 “ 平王东迁 ”。 它得名于鲁史春秋 ,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军事斗争层出不穷 ,学术文化异彩纷 3、呈的一个变革时期。 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 ,前770 年 ,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 ,依仗晋、郑等诸侯的力量迁都洛邑。 从此王室开始衰弱 ,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大夫专政与夷夏斗争登上舞台。 本文写的是齐大臣崔杼弑杀齐庄公前后的相关历 史 ,生动地体现了春秋后期大夫专政的现实。 这是我国春秋时期有名的一个历史事件 ,在历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 约前 502 约前 4 2 2 ) ,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 ( 今山东肥城 ) 人 ,春秋时期著名史学家 ,儒学奠基人之一。 2 .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完整 4、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 ( 前 7 2 2 ) ,迄于鲁哀公十四年 ( 前 4 8 1 ) ,以春秋为本 ,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 ,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 “ 春秋三传 ”。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 ,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长于记述战争 ,故有人称之为 “ 相斫书 ” ; 又善于刻画人物 ,重视记录辞令。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 . 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崔 杼z h 拊楹 弑君 s h 干掫 h n 5、 z u 且于 嬖莒子 乃 歃s h 间 间公 j i n 中 中股 z h n g 坊 间j i n 中和 z h n g 2 . 识通假 ( 1 ) 遂 取之 ( “ 取 ” 通 “ 娶 ” ) ( 2 ) 反 队,遂弑之 ( “ 队 ” 通 “ 坠 ” )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3 . 解多义 ( 1 ) 诸 甲戌 ,飨诸北郭 ( “ 之于 ” 之意 )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 ( 众 ,许多 )( 2 ) 从 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 ( 跟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使 跟从 )( 3 ) 如 如太尉请 ( 按照 )庄公通焉 ,骤如崔氏 ( 去 6、)( 4 ) 间 崔子因是 ,又以其间伐晋也 ( 乘机 )欲弑公以说于晋 ,而不获间 ( 机会 )乃为崔子间公 ( 窥伺 )( 5 ) 故 莒为且于之役故 ,莒子朝于齐 ( 缘故 )故君为社稷死 ,则死之 ( 所以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 6 ) 焉偃御武子以吊焉 ( 代 “ 齐棠公 ” )庄公通焉 ( 代 “ 棠 姜 ” )吾焉得死之 ( 表反问 ,怎能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 相当于 “ 于之 ” )( 7 ) 而 见棠姜而美之 ( 表顺承 )欲弑公以说于晋 ,而不获间 ( 却 ,表转折 )公拊楹而歌 ( 表修饰 )( 8 ) 其 其无冠乎 7、( 表示反问语气 ,相当于 “ 难道 ” )吾其左衽矣 ( 表示猜测语气 )( 9 ) 以 君民者 ,岂以陵民 ( 凭借 )执简以往 ( 相当于 “ 而 ” ,表修饰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4 . 辨活用 ( 1 ) 东郭偃 臣崔武子 ( 名词用作动词 ,做 的家臣 ) ( 2 ) 请自 刃于庙 ,弗许 ( 名词用作动词 ,用兵刃杀 ) ( 3 ) 公拊楹而 歌( 名词用作动词 ,唱歌 ) ( 4 ) 君民者 ,岂以陵民 ? 社稷是主 ( 名词用作动词 ,做 的国君 ) ( 5 ) 臣君者 ,岂为其口实 ? 社稷是养 ( 名词用作动词 ,做 的臣下 ) 8、 ( 6 ) 丁丑 ,崔杼立而 相之 ( 名词用作动词 ,做 的宰相 ,辅佐 ) ( 7 ) 公 鞭侍人贾举 ,而又 近之 ( 鞭 :名词用作动词 ,鞭打 /近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亲近 ) ( 8 ) 见棠姜而 美之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 为美 ) ( 9 ) 侍人贾举 止众从者而入 ,闭门 ( 使动用法 ,使 止 ,阻止 ) ( 1 0 ) 且人有君而弑之 ,吾焉得 死之 ,而焉得 亡之 ( 为动用法 ,为 而死 /为 而逃亡 )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5 . 分古今 ( 1 ) 君之臣杼 疾病 ( 古义 :病重。 今义 :病的总称 ) ( 2 9、 ) 臣君者 ,岂为其 口实 ( 古义 :吃喝。 今义 :可以被人利用的借口、话柄 ) 6 . 明句式 ( 1 ) 齐棠公之妻 ,东郭偃之姊也 ( 判断句 ) ( 2 ) 公逾墙 ,( 甲兵 ) 又射之 ,( 箭 ) 中股 ,( 公 ) 反队 ,( 甲兵 ) 遂弑之 ( 省略句 ) ( 3 ) 门启而入 ,( 晏子 ) 枕尸 ( 于 ) 股而哭 ( 省略句 ) ( 4 ) 社稷是主 ( 即 “ 主社稷 ” ,宾语前置 ) ( 5 ) 将庸何归 ( 即 “ 归庸何 ” ,宾语前置 ) ( 6 ) 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 ,嬖 ( 被动句 )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10、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 目标一 体会本文叙事有条不紊的特点 1 提示 :贾举为崔杼提供了帮助 ,他成了崔杼的 “ 线人 ” ,在关键时刻将齐庄公的随从关在门外 ,使庄公真正成了 “ 孤家寡人 ” ,崔杼计谋得逞。 2 请把他们的表现进行大致归类。 对这些人物 ,你有何评价 ? 提示 : 人物 表现 评价 晏子 不死不逃 聪明正直、忠诚无私、机敏善辩而又圆滑世故 ,既逃脱了殉死又坚持了自己做人的准则 ,保持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不同流合污 ,不奴颜婢膝。 太史 记史 “ 威武不能屈 ” ,舍命坚持自己的职业原则 不避不隐 ,体现了其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 3 三请 ” 、崔杼 “ 三弗许 ” 有何作 11、用 ? 提示 :既穷昏君之无奈可悲 ,又尽崔杼的执意狠毒。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 目标二 体会古代史官秉笔直书、以身殉道、留信史于后世的责任感 1 又为什么对第四位太史 “ 舍之 ” ? 提示 :崔杼不愿在历史上留下杀君的罪名 ,因而杀死太史。 但他感到正直的史官是杀不绝的 ,故 “ 舍之 ”。 2 执简以往 ” ,用意何在 ? 提示 :南史氏唯恐没有人再敢直书其事 ,所以 “ 执简以往 ”。 3 从记载用语的感情色彩和事件本身加以揣摩。 提示 : 对庄公 揭其无道 ( 鄙视 ), 现其可 悲 ( 同情 ) 对崔杼 现其受辱于人 ( 12、 同情 ), 揭其残害于人 ( 谴责 ), 显其任用于人 ( 肯定 ) 对晏子 欣赏 ,赞扬 对史官 敬仰 ,称颂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 1 . 晏子对 “ 不死不逃 ” 回答得斩钉截铁 , 可是对 “ 归乎 ” 却踌躇起来 , 为什么 ? 提示 :晏子对 “ 不死不逃 ” 回答得斩钉截铁 ,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做百姓君主的人 ,不能凌驾于百姓之上 ,而要管理国家。 做国君的臣子 ,要保养国家。 国君为国家而死 ,臣子就应该跟着他去死 ;国君为国家而逃亡 ,臣子就应该跟着他逃亡。 但是齐庄公不是为了国家而死 ,而是因为和别人的妻子私通而死 ,所 13、以晏子不死不逃。 一个国家没有了国君 ,在臣子看来就等于没有了家 ,所以晏子对 “ 归乎 ” 踌躇。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白对照 2 . 如何理解弑君者崔杼这个人物形象 ? 提示 :崔杼忍辱含羞 ,渐生弑心 ; “ 不朝 ” 引诱 ,暗中布设 ;时机一到 ,心狠手毒。 虽弑君有理 ,但在当时行之不义 ( 弑君被视为犯上作难 ), 所以 ,他唯恐真相败露 ,亮了家丑 ,担了罪名。 当太史记下真相 ,二兄弟再记时 ,他连杀三人。 直到太史三弟不惧仍然以死直书时 ,他才意识到正义是压不住的 ,只好作罢。 这说明他弑君理直而心虚 ,同样不得人心。 即使用现在的平等意识、平民心态去看 ,自己蒙受大辱 ,也不至于。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课件 4.14 崔杼弑其君
相关推荐
察其特点,并由此引出本节的重 点内容 —— 反比例函数: PPT6:挑战自我: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 1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长为 y m,宽为 x m,则 y关于 x 的关系式为______;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 1.68104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 n 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为 s 平方千米,则 s 关于 n的关系式为 ______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 1 463 km,某列车平
、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延伸:几何中一些主要概念从定义本身就可以得到固有的性质。 为了使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定义从整体上进行理解和记忆,把条件和结论交换,组织学生讨论同样可以得出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一重要性质。 这是定义本身具有的结论无需证明。 、相似比的概念: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后自我创新的能力我设计了两道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一
1、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如何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明确要求 : “ 欣赏作品形象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 落实到小说阅读中 ,即要求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 ,学会赏析 刻画人物的技巧 ,分析作品塑造人物的用意或作用 ( 表达思想情感 )。 在小说中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其笔下的人物形象 ,来描绘其所处的时代
“∵ ”和 “∴ ”表示因果关系,怎样注明理 由等。 练习: P186 课内练习 1 , 2 如图( 75)所示,用一张纸,先把它随意折一次,再 把折得的直边对折就得到一个角 ∠ 1, ∠ 1 是什么角。 把这张纸复原为原来的形状,如图( 76), AB, CD 表示两条折痕,根据第一次对折 ∠ COD 是什么角。 (平角) 再根据第二次对折, ∠ 1 与 ∠ AOD 相等吗。 (相等)
1、 三 单元 修辞立其诚 课 序 题 目 作 者 学习目标 8 箱子岩 沈从文 了解沈从文的创作思想及创作特色。 体会本文将现实与过去的人、事与风景融为一体进行叙写的方法。 理解作者在散文中运用 小说笔法的写作特点。 9 跑警报 汪曾祺 细读课文 , 了解随笔化的笔法。 体味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认识中华民族 “ 不在乎 ” 的精神。 10 巩乃斯的马 周涛
1、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中的 “ 形象 ” ,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则是指古诗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 “ 意象 ”。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 ,品味其深刻的内涵 ,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