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课件 1.2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内容摘要:

1、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赠画师鲁 迅 风生白下千林暗 , 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 , 只研朱墨作春山。 一月二十六日 注 : 鲁迅日记 1933 年 1 月 26日 : “ 为画师望月玉成君书一笺云 : 风生白下千林暗 ” 望月玉成是日本画家。 白下 : 古地名 , 在今南京市西北。 赏析 : 这是鲁迅送给日本画家望月玉成的一首诗。 诗的前两句是对当时南京和整个国民党统治区的写照 ,是作者对国民党当局血腥屠杀革命人民的强有力的控诉。 后两句中 ,作者希望画家能匠心独运 ,用彤红的颜料去描绘美丽的欣欣向荣的“ 春山 ”。 在这里 ,作者所向往的红色 “ 春山 ” 2、 ,既可以理解为红色根据地 ,也可理解为革命的美好前景。 这首诗的前后两联 ,用高度概括的手法创造了两个对立的意境 :一是风生雾塞 ,林暗花残 ;一是红色的春山。 这种强烈的对照 ,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在革命战争的极端艰苦的岁月里对革命事业美好前景的向往 ,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20 世纪 50 年代 ,海峡两岸的鲁迅研究朝两个极端发展 :一是尽力神化 ,二是竭力丑化。 不是把鲁迅捧为 “ 圣人 ” ,就是把鲁迅说成 “ 连起码的人的资格都够不着的角色 ”。 本文作者曹聚仁注意以文学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来看待鲁迅 ,让我们见到 3、了有血有肉的凡人鲁迅。 鲁迅评传由香港世界出版社于 1956 年印发 ,共分 29 节 ,它是由曹聚仁以自由式随笔体的方式对鲁迅的一生及其主要著作以及自己与鲁迅的交往进行的评述。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 1 9 0 0 1 9 7 2 ) ,浙江兰溪人 ,作家、学者、记者。 著有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万里行记等。 夏衍称他为第一个在海外华文报刊上为新中国系统地进行爱国主义宣传的海外记者。 2 这类传记具有学术性和评论性 ,都经过作者仔细研究 ,对于原始资料 ,作者总 是在注解、附录和书目提要中审慎地加以说明 ,在进行推论或推测时 ,也加以适当的说明。 这类传记不 4、允许虚构材料 ,生平一般按年代顺序叙述。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 . 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刍议 诨名 h n 槖槖 辟 复 辟差 差强人意 开 辟差劲 教 礼 教o 差遣 i 教书 参 差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2 . 写汉字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张 x n 勋 j n g 表 旌 y n 阳 郧 旖旎 y n 命 殒 旅 y n 石 陨 不 恤 m 谬 挑 x n 衅 m 缪 鼻 衄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3 . 解词义 ( 1 ) 刍议 :谦辞 , 5、称自己的议论。 ( 2 ) 插翅难逃 :形容被围或受困而难以逃脱。 也作 “ 插翅难飞 ”。 ( 3 ) 面无人色 :脸上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恐惧。 ( 4 ) 慰藉 :安慰。 ( 5 ) 诨名 :外号。 ( 6 ) 一鳞半爪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4 . 辨近义 ( 1 ) 爆发 暴发 辨析 :两者都是动词 ,均有 “ 突然发作 ” 的意思。 “ 爆发 ” 多指因爆炸而发生 ; “ 暴发 ” 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 另外 ,用于社会事物时 , “ 爆 发 ” 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 ,多用于抽象事物 ,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 6、“ 暴发 ” 指突然得势或发财 ,多含贬义。 例句 : 除夕当日 ,全国短信发送量同比下降 25%。 对比鲜明的是 ,移动数据流量迎来空前的 爆发 季 ,比平日流量高出 50% 以上。 能去国外旅游的中国游客 ,一般都不会太穷。 于是 ,不少人出境游时常常有意无意暴露出 暴发 户的心态。 ( 2 ) 差强人意 不如人意 辨析 : “ 差强人意 ” 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 “ 不如人意 ” 指不能让人满意。 例句 : 他今天的表现 差强人意 ,但距他最佳状态还有距离 ,希望下一场比赛他能发挥应有的实力。 8 月 份经济数据表现 不如人意 ,特别是工业增加值迅猛下滑属意料之外 ,市场预测定向政策及 7、窗口指导会即刻推出。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 3 ) 食肉寝皮 茹毛饮血 辨析 : “ 食肉寝皮 ” 比喻除尽奸恶 ,也表示仇恨极深 ; “ 茹毛饮血 ” 指原始人不会用火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例句 : 这位老演员将一个一心护主、不择手段的刁钻老奴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 ,一时间 ,全国观众到处都在痛斥这个老奴 ,有的更恨不得将她 食肉寝皮。 如今我们已经脱离了 茹毛饮血 的蛮荒阶段 ,应该尊重国际主流的游戏规则 ,不应将一些成长初期的山寨有理视为天经地义。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 4 ) 大书特书 大事渲 8、染 辨析 :两 者都有 “ 着力去做 ” 之意。 “ 大书特书 ” 用更多的笔墨书写 ,多指事情重要、有意义 ,值得特别着力去写 ; “ 大事渲染 ” 指大力夸张形容。 例句 : A P E C 前高官表示 ,从战略层面看 ,中国对 A P E C 的贡献有两点值得 大书特书 :一是提出 “ 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向 21 世纪 ” 命题 ;二是提出“ A P E C 方式 ”。 报告认为 ,有些电视剧、电影等文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 ,不关注社会伦理道德的宣传 ,却对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大事渲染 ,呈现娱乐化和庸俗化的趋势。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9、 目标一 了解本文围绕中心叙述传主事迹的方法 1 全文是围绕什么事件组织材料的 ? 提示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等白话文小说事件。 2 人日记 “ 是鲁迅在新青年上所放的第一炮 ” ? 提示 :因为狂人日记第一次用文学样式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及封建礼教的弊害 ,指出其中心思想是礼教吃人。 3 .“ 新青年时代 ” ,鲁迅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写的东西 ,为什么作者唯独选择以狂人日记为中心事件来叙述 ? 提示 :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 ,是鲁迅在新文化时期的最突出贡献。 作者以其为重点 ,但不完全按纵的线索流水账似的来叙述鲁迅生平 ,而 是抽出专题单独评说 ,以加强横向联系。 这样 10、纵横结合 ,使鲁迅形象呈现一种立体感 ,又主线明确 ,重点突出。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目标二 理解传主自述、传主亲友的评述穿插其中的写法 1 大量引述了鲁迅 自序中的话 ,是否合适 ? 提示 :合适。 传记的生命是真实 ,传主的自述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传主引用鲁迅的话 ,准确地说明了其创作狂人日记的缘由 ,真实可信。 2 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一事 ,许寿裳和鲁迅本人各持什么态度 ? 提示 :许寿裳认为 “ 这是鲁迅生活的一个大发展 ,也是中国 文学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一章 ”。 鲁迅却说传记 “ 在当时只是一种助阵的意思 ”。 3 周作人后来 11、和鲁迅失和 ,且抗战中做过 “ 汉奸 ” ,他的话还有权威性吗 ? 提示 :周作人的评述应是可信的。 周氏兄弟毕竟一起生活了几十年 ,是同胞 ,又共同游学 ,一起走向文坛 ,这就决定了他对鲁迅思想、生活、作品评述的特殊性。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1 . 在这篇传记中 , 作者没有过多地直接叙述传主的事迹 , 而是引用了很多的史料和文献 , 作者这样做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 提示 :一般来说 ,传记作品往往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 ,歌颂其历史功绩。 而本文却 没有过多地直接叙述传主鲁迅的事迹 ,而是旁征博引 ,引用了很多的史料和文献 ,这样写不仅丰富了文章 12、的内容 ,而且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2 . 鲁迅在新青年上写小说之前一直在抄碑 , 别的什么事都不管 , 这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 ? 提示 :鲁迅怀着满腔热情回国后 ,目睹了晚清政府的腐朽、辛亥革命的失败、袁世凯的复辟、军阀的混战后 ,陷入了彷徨的境地 ,只好借此麻醉自己 ,排遣精神上的痛苦。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3 . 鲁迅在 自序中说 , “ 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 这些也可以说是 遵命文学 ”。 这是不是像有些论者所说的 “ 沦为宣传的工具 , 丧失了文学的独立性 ” ? 应如何理解鲁迅的 “ 听将令 ” 和 “ 遵命文学 ” ? 提示 : 观点一 丧失了独立性 鲁迅的 “ 听将令 ” 和 “ 遵命文学 ” ,说明他已成为为政治宣传服务的工具 ,主题先行 ,丧失了文学的独立性。 观点二 没有丧失独立性 鲁迅的 “ 听将令 ” 和 “ 遵命文学 ” ,只是 “ 与先驱者取同一的步调 ”的意思 ,并非真的接受什么人的命令。 鲁迅一向是反对奉命写作的 ,一直坚持独立思想。 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中说过 : “ 好的文艺作品 ,向来多是不受别人命令 ,不顾利害 ,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 ;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 ,做起文章来 ,那又何异于八股 ,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