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课件 2.5 杜甫诗四首内容摘要:

1、 杜甫诗四首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 李白 我来竟何事 ? 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 ,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 ,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 ,浩荡寄南征。 注 : 沙丘城 , 位于山东汶水之畔 , 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 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四年 (7 45 )秋 , 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南游江东之前 , 回到沙丘寓所作。 赏析 : 诗劈头就说 : “ 我来竟何事 ? ” 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复杂、苦闷的感情 ,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三、四两句则转向对客观景物的描绘。 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 ,像是别无所见 ,别无所闻 ,只有城边的老树 ,在秋风中日 2、夜发出瑟瑟之声。 这萧瑟的秋风 ,凄寂的气氛 ,更令人思念友人 ,追忆往事 ,更叫人愁思难解 ,唯有借酒消愁。 然而 ,此时此地 ,此情此景 ,非比寻常 ,酒也不能消愁 ,歌也无法忘忧。 末句诗人寄情于流水 ,照应诗题 ,点明了主旨 ,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 ,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 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 ,和那种 “ 天边看绿水 ,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 ,何须醉别颜 ”的开阔洒脱的胸襟 ,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彩。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兵车行 唐玄宗天宝年间 ,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 八载 ( 7 4 9 ) ,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 3、( 在今青海省境内 ), 久攻不 下 ,后虽侥幸取胜 ,但所率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 ; 到这年冬天 ,所派驻龙驹岛( 在青海湖中 )的两千戍卒也全军覆没。 十载 ( 7 5 1 ) 四月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 ( 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 ), 结果大败 ,士卒死者六万 ,仲通仅以身免。 由于在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 ,朝廷乃大举征兵。 这件事 ,在资治通鉴里有生动的记载 : “ 人闻云南多瘴疠 ,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 ,莫肯应募。 杨国忠 ( 时任宰相 ) 遣御史分道捕人 ,连枷送诣军所 于是行者愁怨 ,父母妻子送之 ,所在哭声振野。 ” 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 兵车行这首诗 , 4、很可能就是诗人在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登岳阳楼 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 ( 7 6 8 ) ,诗人于十二月从湖北沿江出峡 ,后颠沛流离到湖南岳州一带 ,已经是 “ 漂泊西南天地间 ” ,没有一个定居之所 ,只好 “ 以舟为家 ” 了。 诗人登上岳阳楼 ,观赏洞庭湖 ,感慨万千。 他把对自己一生的伤感 ,对国事的担忧 ,全都熔铸在洞庭湖苍茫雄阔的意境里。 登高 此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 ( 7 6 7 ) 秋在夔州时所作。 夔州在长江之滨。 写这首诗时 ,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 ,但地方割据势力又乘势而起 ,相互争夺地盘 ,社会仍是一 5、片混乱。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 ,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慷慨激越 ,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 “ 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 ( 杜诗镜铨 ), 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 “ 精光万丈 ” ,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旅夜书怀 唐代宗永泰元年 ( 7 6 5 ) 五月 ,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 ,乘舟东下 ,途经渝州、忠州一带时 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 ,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映衬、对比等表现手法 ,极大地丰富了诗的意境 ,增强了感染力。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 7 1 2 7 7 0 ) ,唐代诗人。 字子美 ,曾自称少陵野老。 曾任左拾遗、华 6、州司功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河南巩县 ( 今巩义市 ) 人。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被后人称为 “ 诗圣 ” ,他的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 ,被后人称为 “ 诗史 ”。 他的诗歌 ,风格多样 ,而以沉郁为主 ;语言精练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被后人称为 “ 集大成 ”。 2 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 ,题名为 “ 歌 ” 和 “ 行 ” 的很多 ,二者虽名称不同 ,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 “ 歌行 ” 一体。 其音节、格律 ,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富于变化。 “ 7、 行 ” 是乐曲的意思。 3 又称 “ 今体诗 ” ,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唐人为了与古体诗相区别 ,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 又称 “ 格律诗 ”。 其格律极严 ,篇有定句 ,句有定字 ,韵有定位 ,字有定声 ,联有定对。 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 ,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4 近体诗的一种 ,律诗共八句 ,分四联 :一、二句为首联 ,三、四句为颔联 ,五、六句为颈联 ,七、八句为尾联。 偶句押平声韵 ,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分七言、五言两种 ,分别称七律、五律。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8、 知识梳理 1 . 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辚辚 l n 东南 坼 干云霄 涕 泗流 荆 杞渚清 z h 啾啾 危 樯q i n g 2 . 通假字 禾生 陇亩无东西 ( “ 陇 ” 通 “ 垄 ” ,田埂 )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3 . 明词义 ( 1 ) 哭声直上 干云霄 ( 冲 ) ( 2 ) 行人 但云 点行频 ( 只说 ) ( 3 ) 禾生陇亩 无东西 ( 不分东西 ,指行列不整齐 ) ( 4 ) 况复 秦兵耐苦战 ( 更何况 ) ( 5 ) 役夫 敢申恨 ( 岂敢 ,怎么敢 ) ( 6 ) 新鬼 烦冤 旧鬼哭 ( 烦躁愤懑 ) 9、( 7 ) 吴楚东南 坼,乾坤 日夜浮 ( 坼 :裂开。 乾坤 :天地 ) ( 8 ) 戎马 关山北 ,凭轩 涕泗 流 ( 戎马 :军马 ,借指战争。 涕 :眼泪。 泗 :鼻涕 ) ( 9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 ( 1 0 ) 万里悲秋常 作客 ( 旅居在外 ,这里指流落他乡 )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 1 1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 新停浊酒杯 ( 艰难 :兼指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 苦恨 :深为憾恨。 繁霜鬓 :像浓霜一样白的鬓发。 潦倒 :失意颓丧 ,这里指衰老多病 ,志向不得实现 ) ( 1 2 ) 危樯 独夜舟 ( 高高的桅 杆 10、 ) ( 1 3 ) 飘飘 何所似 ( 漂泊无定 ,居无定所 )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4 . 解多义 ( 1 ) 萧萧 车辚辚 ,马萧萧 ( 形容马叫声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形容树叶飘落的声音 )( 2 ) 生 千村万落生荆杞 ( 动词 ,生长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 动词 ,生育 )( 3 ) 何 飘飘何所似 ( 代词 ,什么 )青泥何盘盘 ( 代词 ,多么 )( 4 ) 危 危樯独夜舟 ( 副词 ,高高的 )正襟危坐 ( 形容词 ,端正 ,正直 )5 . 分古今 ( 1 ) 行人 弓箭各在腰 ( 古义 :出征之人。 今义 :在路上行走的人 11、) ( 2 ) 汉家 山东 二百州 ( 古义 :崤山或华山以东。 今义 :山东省 ) ( 3 ) 艰难 苦恨繁霜鬓 ( 古义 :甚 ,极。 今义 :痛苦 ,难受 )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6 . 积名句 ( 1 )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 杜甫兵车行 ) ( 2 )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 杜甫兵车行 ) ( 3 )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 杜甫登岳阳楼 ) ( 4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 ( 5 ) 无边落木 12、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 ( 6 )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杜甫登高 ) ( 7 )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 杜甫兵车行 ) ( 8 )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 杜甫登岳阳楼 )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 9 )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 杜甫旅夜书怀 ) ( 1 0 ) 飘飘何所似 ? 天地一沙鸥。 ( 杜甫旅夜书怀 )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13、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目标一 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知识窗 古诗中的情景交融 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 ,往往是通过情景交融的高超手法 ,使无形的情思转为鲜明的艺术形象 ,或借景言情 ,或寓情于景 ,或缘情布景 ,给人的情感以深深的感染。 情因景生 ,景以情生 ,两者相互渗透 ,从而达到融合无间的状态。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1 .兵车行第一节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有什么作用 ? 提示 :诗一开头 ,勾勒了一幅兵车队伍出征 ,家人哭送的撕心裂肺的画面。 艺术地概括了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悬念 ,抓住读者的心理 ,自然地引出下文。 2 .登高一诗前四句写了什么景 ? 后四句写了怎样的感情 ? 提示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重在写景 ,以天、风、沙、渚、猿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