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课件 第4单元 大江东去内容摘要:

1、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如何理 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所谓 “ 常见文言虚词 ” ,具体指的是考试说明明确列出的 18 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所谓理解文言虚词 “ 在文中的用法 ” ,是指在阅读材料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文言虚词并能加以解释 ,而不是凭空地去历数常见文言虚词的各种用法。 本单元出现了不少考纲所列的各种类型的常用虚词 ,举例如下 : 虚词 典例 分析 之 为之奈何 ( 鸿门宴 ) 代词 , 这件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2、 军 ( 鸿门宴 ) 动词 , 到 鲜卑、羌虏 , 我之仇雠 ( 淝水之战 ) 助词 , 的 栖之梁木上 ( 崔杼弑其君 ) 代词 , 它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虚词 典例 分析 以 私见张良 , 具告以事 ( 鸿门宴 ) 介词 , 把 桓冲深以根本为忧 ( 淝水之战 ) 介词 , 为 处贱无以拒也 ( 段太尉逸事状 ) 介词 , 用来 欲弑公以说于晋 ( 崔杼弑其君 ) 连词 , 来 而 项王按剑而跽曰 ( 鸿门宴 ) 连词 , 表修饰 今陛下信而用之 ( 淝水之战 ) 连词 , 表递进 段公 , 仁信大人也 , 而汝不知敬 ( 段太尉逸 事状 ) 连词 , 表转 3、折 公鞭侍人贾举 , 而又近之 ( 崔杼弑其君 ) 连词 , 表并列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那么我们怎么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呢 ? 1 文言中的 “ 虚词 ” 与今天所说虚词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文言虚词多由实词转化或借用而来 ,因此有的词既可作实词 ,也可作虚词 ,阅读时应加以辨别。 如 “ 适 ” ,在 “ 贫贱有此女 ,始适还家门 ” 中 ,作动词 ,出嫁 ;在 “ 余自齐安身行适临汝 ” 中 ,作动词 ,往、到 ; 而在 “ 适大病 ,不解行 ” 中 ,作副词 ,译为 “ 恰好 ”。 2 所谓辨明用法 ,就是根据上下文从多种用法中认定其属何种用 4、法。 如“ 执手相看泪眼 ” 中的 “ 相 ” ,表示互相 ,而在 “ 当以晋书相付 ” 中的 “ 相 ” 作代词用 , “ 相付 ” 即 “ 付之 ”。 又如 “ 见 ” ,在 “ 君既若见录 ” 中 ,是前置代词 , “ 见录 ” 就是记住我 ; 在 “ 徒见欺 ” 中 ,则表示被动 , “ 见欺 ” ,即被欺。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3 有些虚词 ,古今用法是不同的 ,应注意辨别 ,如 “ 所以 ” ,今天是表示结果的连词 ,而在古代却用法多样 ,如在 “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中 ,表示 “ 用来 ” ; 在 “ 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 5、也 ” 一句中 ,则表示 “ 的原因 ”。 又如 “ 溺者入水 ,拯之者亦入水。 入水相同 ,所以入水者则异 ” ,句中的 “ 所以 ” 也是表示原因 ,后两句可译为 :他们同样是落入水中 ,但落入水中的原因却是不同的。 4 所谓特殊 ,一是指兼词 ,如 “ 诸 ” ,可以相当于 “ 之乎 ”“ 之于 ” ; “ 焉 ” ,可以相当于 “ 于之 ” ; “ 盍 ” ,相当于 “ 何不 ”。 二是虚词连用。 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 ,多用于句末 ,其重点总是在最后一个 ,如 “ 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 ,表达语气的重点在 “ 矣 ” 上。 虚词也有单音双音的问题。 如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 ,亦不能至也 ” ,句中的 “ 至于 ” 是动词 “ 至 ” 与介词 “ 于 ” 的连用 ,不要把它混同于现代汉语表示轻微转折的连词 “ 至于 ”。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1 为 ” 字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B C D 解析 : D 项 ,介词 , “ 被 ” 的意思 ,其他三项都是动词。 答案 : D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2 . ( 2 0 1 4 山东高考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第 ( 1 ) ( 2 ) 题。 詹鼎传 明 方孝孺 詹鼎 ,字国器 ,台宁海人也。 其家素贱 ,父鬻饼市中 ,而 舍县之大家。 7、大家惟吴氏最豪贵 ,舍其家 ,生鼎。 鼎生六七年 ,不 与市中儿嬉敖 ,独喜游学馆 ,听人读书 ,归 ,辄能言诸生所诵。 吴氏爱之 ,谓其父令儿读书。 鼎 欣然 ,其父独不肯 ,骂曰 : “ 吾故市人家 ,生子而能业 ,吾业不废足矣 ,奈何从儒生游也 ? ” 然鼎每自课习 ,夜坐饼灶下 ,诵不休。 其父见其志不可 夺,遣之读书。 逾年 ,尽通其师所能 ,师辞之。 时吴氏家 延师儒 ,鼎就学 ,吴氏亦子育之 ,使学。 未数年 ,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其师去 ,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 ,不能制 ,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庆元 ,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 ,以计擒之。 鼎为所获 ,无奈 ,因为之尽力 ,为其 8、府都事 ,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 ,有人犯法 ,属鼎治 ,鼎论如法。 平章之妻受赇 ,请于鼎。 持不可 ,曰 : “ 今方氏欲举大谋 ,当用天下 贤士 ,一心守法 ,曷使妇人得预事乎 ? ” 不许。 妻怒 ,谮之 ,系鼎狱 ,半载乃释。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复起 ,为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 ,军吏贵臣甚众 ,以鼎儒生 ,不习边事 ,屡违约。 鼎会众于庭 ,引一驿丞 ,责以不奉公 ,斩之。 在庭者皆股栗 ,膝行请罪 ,膝屈久不能起 ,乃罢。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 所陈说 ,皆长跪 以言 ,不敢举目视其面。 鼎临事有才 ,简牍满前 ,须臾而决。 至正末 ,我兵临庆元城下 ,国 9、珍惧 ,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 ,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 ,鼎为草表谢 ,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 ,曰 : “ 孰谓方氏无人哉 ? 是可以活其命矣。 ” 乃赦之 ,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 ,鼎亦召至 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 ,吏部请命鼎为之。 丞相曰 : “ 吾同事 ,以鼎才不可使外也。 ” 待半岁 ,除留守都卫经历 ,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 未完 ,有司请除吏。 丞相曰 :“ 刑部有詹鼎在 ,胜百辈。 ” 其见称如此。 鼎在刑部 ,一以宽仁行法 ,威声不起 ,而人皆乐其不苛刻。 会大都督府受赂 ,除军吏。 事发 ,诬鼎有赃。 御史覆鼎 ,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 ,恐有之 ,鼎诚不知。 御史曰 : “ 法贵杀有名。 10、 ” 卒诛鼎 ,与百余人皆死。 ( 选自逊志斋集 ,有删改 ) 注 : 开府 ,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 ,选置僚属。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 1 )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 A . 不与市中儿嬉敖客亦知夫水与月乎B . 皆长跪以言具告以事C .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及其所之既倦D . 其见称如此其皆出于此乎解析 : A 项 ,介词 ,跟 ,与 /连词 ,和。 B 项 ,连词 ,表修饰 /介词 ,把。 C 项 ,都是助词 ,与后面的动词结合 ,构成名词性结构 ,指代人或事物。 D 项 ,代词 ,他 / 副词 ,也许 ,大概。 11、答案 : C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 2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故市人家 ,生子而能业 ,吾业不废足矣 ,奈何从儒生游也 ? 上读表 ,曰 : “ 孰谓方氏无人哉 ? 是可以活其命矣。 ” 乃 赦之 ,不问。 解析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 ( 1 ) “ 故 ” 是多义词 ,在这里可依据 “ 故 ” 的义项引申出 “ 本来 ” ; “ 市 ” 是名词作动词 ,做生意 ; “ 业 ” 是名词用作动词 ,继承手艺 ; “ 游 ” 是多义词 ,此为 “ 交往 ” 之意。 ( 2 ) “ 孰谓 哉 ” 是特殊句式 ; “ 是 12、 ” 是指示代词 ,这 ; “ 乃 ” 是副词 ,于是 ; “ 问 ” ,这里是“ 问罪 ” 之意。 参考答案 : 我们本是商人之家 ,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 ,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 ,( 你 ) 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 皇上读了奏表 ,说 : “ 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 ? 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 ”于是赦免了 方国珍 ,不再问罪。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参考译文 :詹鼎 ,字国器 ,台州宁海人。 他的家族本来地位低下 ,( 他的 )父亲在街市卖饼 ,寄居在本县的大户人家。 大户人家中只有吴氏最富裕显贵 ,在吴氏家寄居时 ,生了詹鼎。 詹鼎六七岁时 ,不跟街市儿童嬉戏游 13、玩 ,唯独喜欢上学馆听人读书 ,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读的内容。 吴氏很喜欢他 ,对他的父亲说让詹鼎读书。 詹鼎非常高兴 ,只是他的父亲不答应 ,骂道 : “ 我们本是商人之家 ,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 ,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 ,( 你 ) 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 ” 然而詹鼎每每自己学习功课 ,夜晚坐在饼灶之下诵读不止。 他的父亲看 到儿子求学的志向不能改变 ,就送他去读书。 过了一年 ,把他老师所能教的都学会了 ,老师就让他回去了。 当时吴氏家聘请了儒师 ,詹鼎就前去学习 ,吴氏也把他当作子女一样抚育 ,让他学习。 不几年 ,吴氏子弟就无人能与詹鼎谈论学问了。 他们的老师辞去 ,詹鼎于是成了吴氏各 14、子弟的老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元末 ,方国珍在海上起兵 ,朝廷不能控制 ,于是授予他高官。 方国珍在庆元成立府署 ,选拔有才能的人为自己所用。 方国珍听说詹鼎有才能 ,用计谋捉拿他。 詹鼎被抓获 ,没有办法 ,于是尽力替方国珍做事 ,担任庆元府的都事 ,有廉洁的名声。 方国珍的弟弟任平章事 ,有人违反法律 ,交 付詹鼎处理 ,詹鼎按法论罪。 平章的妻子受贿 ,向詹鼎求情 ,詹鼎坚持原判不同意 ,说 : “ 现在方家想要做大事 ,应该任用天下贤人 ,一心一意遵守法令 ,怎么能让妇人干预政事呢 ? ” 最终没有答应。 平章之妻非常恼怒 ,诬告他 ,把詹鼎关进监狱 ,半年后才释 15、放。 詹鼎被重新起用 ,担任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所占之地相互交错 ,军吏贵臣很多 ,都认为詹鼎是一介书生 ,不熟悉边防事务 ,屡屡违反纪律。 詹鼎在院子里召集众人 ,拉出一个驿丞 ,以不奉公行事的罪名斥责他 ,将其斩首。 在场的人都吓得双腿发抖 ,跪着挪动上前请罪 ,跪得太久以致无法站立 ,詹鼎才罢休。 后来即使是元帅、万夫长有事禀报 ,也都长跪着说话 ,不敢抬头直视詹鼎的脸。 詹鼎处事有才能 ,满桌子的案卷 ,很快就处理完毕。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元至正末年 ,我军 (朱元璋的队伍 )兵临庆元城下。 方国珍恐惧 ,乘楼船逃到海上。 皇上大怒 ,想要派兵诛杀他。 (方国珍 )无计可施 ,詹鼎代为草拟了谢罪表 ,言辞谦卑 ,辩白有理。 皇上读了奏表 ,说 :“ 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 ? 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 ” 于是赦免了方国珍 ,不再问罪。 并且还任命方国珍做了右丞 ,詹鼎也被征召至京师。 当时河南行省郎中一职空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