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课件 2.4 李白诗三首内容摘要:

1、 二 单元 诗的唐朝 课 序 题 目 作 者 学习目标 4 李白诗三首 李白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色 ; 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品味李白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诗歌浪漫主义手法特色。 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 , 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5 杜甫诗四首 杜甫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色 ; 了解杜甫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 品味杜甫诗歌精湛的语言艺术。 理解四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 序 题 目 作 者 学习目标 6 琵琶行( 并序 ) 白居易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色 ; 了解新乐府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把握琵琶女形象 , 理 解其社会内涵 2、 ; 把握以语言来表现音乐形象的高超艺术技巧。 从失意者的相互同情慰藉感受悲剧美 , 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社会现实。 7 诗六首 陈子昂 / 王维 / 高适 / 刘禹锡 / 李贺 / 李商隐 了解六位诗人的创作特色及有关文学常识。 体会六首诗歌的艺术技巧。 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 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 , 认识唐诗创作的杰出成就 , 培养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 学法提示 1 “ 知人论世 ” 很重要。 所谓 “ 知人论世 ” ,即通过了解和分析背景知识来解读作品。 背景知识包括时代风貌和作者的人生 经历。 掌握了这些知识 ,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2 重在 3、诵读。 诵读不仅可以把握内容 ,还可以充分体味语言的美感 ,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诵读要注意基本的技巧 ,包括字音要读准 ,节奏要协调 ,韵调要和谐等。 3 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体味意境应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 ,去理解、感受 “ 此时 ”“ 此景 ” 中 “ 此人 ” 的 “ 此情 ” 是什么。 李白诗三首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春日忆李白 唐 杜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 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 注 : 本诗是杜甫于天宝五年(7 46 ) 或六 4、年 (7 47 ) 春居长安时所作 , 当时李白正在江浙一带漫游。 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 司马、司徒、司空 ), 世称 “ 庾开府 ”。 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 , 世称鲍参军。 赏析 : 全诗以赞诗起 ,以 “ 论文 ” 结 ,由诗转到人 ,由人又回到诗 ,转接自然 ,通篇始终贯串着一个“ 忆 ” 字 ,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 ,结合得水乳交融。 开头四句 ,都是对李白诗的热情赞美。 由忆其人而忆及其诗 ,赞诗也就是忆人。 但诗人并不直 接忆人 ,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 ,自然地加以补明 ,好像 “ 春树 ”“ 暮云 ” 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上面将离情渲染得极深极浓 ,这就自然 5、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 :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 ,像过去那样 ,把酒论诗啊 ! 把酒论诗 ,这是诗人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 ,以此作结 ,正与诗的开头呼应。 说 “ 重与 ” ,是说过去曾经如此 ,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惘更为悠远 ,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 以 “ 何时 ” 作诘问语 ,把渴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 ,使结尾余意不尽。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宝元年 ( 7 4 2 ) 秋天 ,李白被唐玄宗召入 京都长安 ,待诏翰林 ,实际上除了应制作诗、 “ 多陪侍从之游 ” 外 ,别无他事可做 ,更无以施展政治抱负。 对这种无聊的御用文人 6、生活 ,李白日渐厌倦 ;同时 ,因为诗人蔑视权贵 ,不断遭受排挤与诽 谤。 面对腐败的朝廷 ,李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但报国无望 ,而且有祸患将至。 在自知难为朝廷所容的情况下 ,诗人于天宝三年三月上书奏请还乡。 玄宗以其 “ 非廊庙器 ” ,乃赐金放还。 离开长安后 ,李白回到第二故乡东鲁 ,心中悲愤难平。 次年 ( 7 4 5 ) ,他决定南游 ,临行时 ,赋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东鲁友人。 本诗又称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亦称别东鲁诸 公。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蜀道难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 : “ 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 7、 ,名未甚振 ,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 知章览蜀道难一篇 ,扬眉谓之曰 : 公非人世之人 ,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 ” 再验之于诗 ,亦可证明此说可靠 :其一 ,诗中写蜀道 ,先提太白山 ,次说青泥岭 ,再说剑阁 ,最后说到锦城即成都 ,这些都是由长安入蜀的必经之地 ,而且被排列得如此有序 ,绝非偶然 ;其二 ,诗中又多次出现 “ 西 ” 字 ,如 “ 西当太白 ”“ 问君西游 ”“ 侧身西望 ” ,如果诗人当时不在长安 ,就不会这么说。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 叔云 天宝四年 ( 7 4 5 ) ,李白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 ,内心十分愤慨地重 8、又开始了漫游生活。 在天宝十二年 ( 7 5 3 ) 的秋天 ,李白来到宣州 ,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 ,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诗中并不直言离别 ,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 7 0 1 7 6 2 ) ,唐代诗人。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静宁西南 ),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 ( 今四川江油 ) 青莲乡。 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 被后人尊称为 “ 诗仙 ” ,与杜甫并称为“ 李杜 ”。 2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 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 ,从诗经到南北朝 ,都算是古代 9、,因此 ,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 ,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 ,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 ,有一点是一致的 ,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 ,都是古体诗。 3 古体诗中的一种体式 ,也称 “ 引 ”。 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 ,如同散文中的随笔 ,不拘一格 ,节奏多变 ,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 . 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天 姥鱼 凫瀛洲 y n g 石 栈z h n 渌水 猿 猱n o 涸辙 z h 扪参 m n s h n 抑郁 巉岩 n 剡溪 s h n 抚 10、膺y n g 谢公 屐喧 豗殷岩泉 y n 砯崖 p n g 訇然 饯别 n 鸾回车 n 酣高楼 觉 觉醒 扁 扁舟 睡 觉o 扁豆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2 . 通假字 所守或 匪 亲 ,化为狼与豺 ( “ 匪 ” 同 “ 非 ” ,不 ,不是 )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3 . 明词义 ( 1 ) 烟涛微茫 信难求 ( 确实 ,实在 ) ( 2 ) 渌水荡漾清猿啼 ( 清澈 ) ( 3 ) 熊咆龙吟 殷岩泉 ( 震动 ) ( 4 ) 青冥 浩荡不见底 ( 天空 ) ( 5 ) 可以横 绝峨眉巅 ( 横渡 ,穿越 11、) ( 6 ) 青泥 何盘盘 ( 何 :多么。 盘盘 :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 ( 7 ) 扪参历井 仰 胁息 ,以手抚 膺坐长叹 ( 扪参历井 :摸着参星 ,经过井星。 胁息 :屏住气不敢呼吸。 膺 :胸口 ) ( 8 ) 侧身西望长 咨嗟 ( 叹息 ) ( 9 ) 中间小谢又 清发 ( 清明焕发 ) ( 1 0 ) 俱怀 逸兴 壮思飞 ( 超远的意兴 ) ( 1 1 ) 明朝 散发弄扁舟 ( 散发 :不戴冠簪。 指散漫无拘束。 弄扁舟 :归隐江湖 ; 扁舟 ,小船 )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4 . 解多义 ( 1 ) 鼓 虎鼓瑟兮鸾回车 ( 名词用作动词 ,弹奏 12、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 名词用作动词 ,击鼓 )( 2 ) 而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 连词 ,表修饰 )恍惊起而长嗟 ( 连词 ,表承接 )( 3 ) 乎 危乎高哉 ( 形容词词尾 )胡为乎来哉 ( 音节助词 ,无实义 )( 4 ) 尔 尔来四万八千岁 ( 代词 ,那 )嗟尔远道之人 ( 人称代词 ,你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5 . 辨活用 ( 1 ) 对此欲倒东南倾 ( 东南 ,名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的方向 ,向东南 ) ( 2 ) 栗深林兮惊层巅 ( 栗、惊 ,使动用法 ,使 战栗、使 惊慌 ) ( 3 ) 云青青兮欲雨 ( 雨 , 13、名词用作动词 ,下雨 ) ( 4 ) 訇然中开 ( 中 ,名词作状语 ,在中间 ) ( 5 ) 古来万事东流水 ( 东 ,名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的方向 ,向东 ) ( 6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事 ,名词用作动词 ,侍奉 ) ( 7 ) 使人听此凋朱颜 ( 凋 ,使动用法 ,使 凋谢 ) ( 8 ) 猿猱欲度愁攀援 ( 愁 ,为动用法 ,为 发愁 ) 6 . 分古今 失 向来 之烟霞 ( 古义 :往昔。 今义 :从来 )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7 . 积名句 ( 1 )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 2 ) 天姥连天向天横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