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生物 第8单元 健康地生活(第27讲 传染病和免疫)习题课件内容摘要:
1、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十七讲 一 、 传染病及其预防 1 传染病 (1)概念:由 _(细 菌 、 病毒 、 寄生虫等 )引起的 , 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 、 _和寄生虫等生物叫病原体。 病原体 病毒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染源:能够散播 _ _ _ 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 _ _ _ 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 , 如: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 _ _ _ 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传染病 传染源 隔离 控制 _ _ _ :主要是指处理或杀死患传染病的动物 , _ _ _ 治疗的病人切断 _ _ _ :主 2、要是对病人用过的器具进行消毒、打扫卫生、 _ _ _ _ 等传播疾病的媒介保护 _ _ _ _ :加强锻炼 , 进行预防接种疫苗传播途径 消灭蚊蝇 易感人群 概念:由免疫缺陷病毒( 引起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体: _ _ _传播途径:输血、母乳喂养、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等进行传播6 免疫功能 (1)概念: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 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 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 _, 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 _细胞和损伤细胞等 , 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免疫的功能 抵抗 _的侵入 , 防止疾病的产生。 及时清除体内_、 死亡和 _的细胞。 _、 识别和清除体 3、内产生的 _细胞 (如 肿 瘤 细 胞 )。 抗原物质 肿瘤 抗原 衰老 损伤 监视 异常 7 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 , 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 ,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 , _地给儿童接种 , 以达到预防 、 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有计划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名称 形成 时间 形成因素 特点 器官 包括防 线 举 例 非特 异性 免疫 生来就有的 , 先天性的 由 遗传 因素决定 不 针对 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 , 作用范 围 广 , 针对 多种病原体都有效 皮肤、 黏膜等 第一、二 道防 线 唾液中 的溶菌 酶 特异 性免 疫 出生以后 才 产 生的 与 遗传 4、 因 素无关; 与 该 病原 体斗争的 人才有 针对 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 , 具 专 一性 胸腺、 淋巴 结 、 脾 脏 等 第三道 防 线 天花病 毒侵入 人体 , 人体 产 生抗体 1 (2015临 沂 )临沂市中小学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 , 增强了学生体质 , 提高了对疾病的抵抗力 , 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以上都不是 2 (2014株洲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 , 错误的是 ( ) A 免疫器官有扁桃体 、 胸腺和脾脏 B 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 , 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C 免疫细胞能监视 、 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癌细 5、胞 D 皮肤和杀菌物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 D 3 (2015衡阳 )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后 , 体内产生的特殊蛋白质及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 A 抗体 、 特异性免疫 B 抗体 、 非特异性免疫 C 抗原 、 特异性免疫 D 抗原 、 非特异性免疫 A 4 舌尖上的中国 曾在央视热播 , 中国人更需要 “ 舌尖上的安全 ”。 下列有关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 , 错误的是 ( ) A 桶装水一旦打开 , 应尽量在短期内使用完 , 否则容易滋生细菌 B 即使是轻微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 , 也不可以食用 C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 , 所以我们要避免与艾滋病患者接触 D 6、 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 , 应适当多吃鱼 、 肉 、 奶、 蛋等食品 C 【 例 1】 (2014乐 山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下列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是 ( ) A 洁身自好和避免输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预防艾滋病 B 对肝炎患者划分专门的活动区域并进行及时治疗 C 地震和洪灾发生后 , 在灾区及时喷洒消毒液 D 养成室内通风和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 解析 】 对 肝炎患者划分 专门 的活 动 区域并 进 行及 时 治 疗 , 属于控制 传染源 , 而切断 传 播途径是切断病原体从 传 染源到达易感 人群的途径 7、, 所以 【 答案 】 B 传染病及其预防 对应练习 1 (2014苏 州 )某校多位同学患上了水痘病 , 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 , 并在放学后组织人员对教室进行消毒 , 该措施属于 (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增强机体免疫力 B 【 例 2】 患过麻疹的人 , 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 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为 ( ) A 抗原和抗体 B 抗体和抗原 C 抗原和抗原 D 抗体和抗体 【 解析 】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 刺激了淋巴 细胞 , 淋巴 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是指引起人体产生抗 体的物 8、 质 (如病原体等 异物 )。 【 答案 】 B 人体的免疫功能 对应练习 2 (2015宿州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 唾液或胃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 B 皮肤阻挡致病细菌侵入人体内 C 特定的抗体抵抗特定的抗原 D 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C 1 正确理解病原体和传染源 病原体是能引起动植物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 主要包括细菌 、 真菌 、 病毒 、 原虫 、 蠕虫 、 螨虫等。 而传染源是指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 即受感染或生病的人 、 携带病原体的动物。 传染源不仅有患者 , 还包括健康生物群中病原体的携带者。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都是传染源。 【 9、 例 1】 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传染病 , 现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 “ 重要杀手 ”。 关于艾滋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B 艾滋病患者不是唯一传染源 C 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 D 艾滋病就是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人 【 解析 】 艾滋病病毒携 带 者不一定有 临 床表 现 , 没有 临 床表 现 出的就不是病人。 【 答案 】 D 2 抗原和抗体 (1)抗原是一类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 如病菌 、 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 、 异体组织和某些药物等都是抗原。 广义上的抗原指的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出的 “ 非己 ” 成分, 还包括自身产生的衰老 、 损伤细胞 、 肿瘤细胞及某些食物 、 花粉等。 (2)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 刺激淋巴细胞 , 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这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 、 淋巴液和组织液中。 【 例 2】 给婴幼儿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脊髓灰质炎 , 下列有关该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对人体来说是抗原 B 能直接杀死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C 对人体来说是抗体 D 直接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解析 】 “ 疫苗 ” 是 灭 活的病原体 , 属于抗原。 【 答案 】 A。2016中考生物 第8单元 健康地生活(第27讲 传染病和免疫)习题课件
相关推荐
2 下列关于 DNA分子复制和转录区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场所相同 B.两者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C.产物相同 D.酶相同 2 已知某转运 RNA一端的三个碱基顺序为 GAU,它转运的是亮氨酸,可推知亮氨酸的密 码子是 ( ) A. CUA B. GAU C. GAT D. CTA 2基因 、遗传信息 和 密码 子 分别是指 ( ) ① 信使 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②
2∶ 1∶ 4∶ 3 某 DNA分子片段含 100 个碱基对,其中 A为 60 个,该片段连续复制两次所需 C为( ) 某 DNA分子共有 a 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 m 个。 则该 DNA分子复制 3 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 ) ( a- m) ( a- m) ( a/2- m) ( 2a- m) 经测定,某 RNA 片段中有 30 个碱基,其中 A+ G= 12,那么转录该
看到的中心粒数目是 ,属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共同特征的是 ,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是 ATP DNA 复制 ,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 N, DNA含量为 Q,那么在有丝分裂后,在每个子细胞中,其染色体和 DNA含量数各为多少( ) Q , A 与 B 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 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从 开始到 结束; ( 2) A
“ 光合作用 ” 从字面上看,就是由光参与的合成物质的过程。 首先就是要吸收光能,哪类物质可吸收光能呢。 色素是如何吸收光能的。 视频:光能的吸收 课件:光反应的过程 叶绿素 a 失去 e 后将如何变化 ? 叶绿素 a 不断得 e失 e构成一个循环, 看视频描述过程 看课件描述过程 结合视频和课件的演示,学生边看图边描述光反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 4. NADPH形成
___, R1和 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_______。 电阻 R R R3上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___________。 L1 L2 L1 L2 L1 L2 L1 R R R L2 R A B C D 1R2R 3RU 如图所示, R1=3Ω , R2=2Ω , R3=1Ω , 电路两端加上 18V 的恒定电压, R2两端的电压为 ________V,通过 R R2的电流分别为
结 问题 II 设问 3 与平衡力 区 别 与平衡力 联 系 牛顿第三定 律 流程图说明 情景 视频,设问 1 通过观看神舟六号飞船升空过 程的视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问 1 引入新课。 活动Ⅰ 演示实验 1 演示实验 1:吹起的气球当放开后将在空中飞行。 演示实验 2:让两名同学穿上溜冰鞋站在教室前面手推手。 设置上述两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