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一轮 1-2-7《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7 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 ) (1)重点是不同物质运输方式的特点的理解 (2)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 ) (2)重点是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理解 一、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 渗透作用原理 (1) 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具有 ; 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半透膜 (2) 渗透作用的实质: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 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导致蔗糖溶液液面。 多于 上升 2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 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相当于半透膜; 之间存在浓度差。 (2) 引起细胞失 2、水与吸水的条件:外界溶液与细胞质之间存在浓度差。 细胞膜 细胞质与外界溶液 3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 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 (2) 原理和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 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 现象。 大于 质壁分离 小于 质壁分离复原 (3) 质壁分离的原因 外因: 浓度 N 若漏斗内液面不变,则 M N 若漏斗内波面下降,则 M 乙的浓度 丙的浓度, A 错误; 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外界溶液与细胞液是等渗溶液,水分进出达到动态平衡,并非细胞内的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B 错误;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 C 错误;甲、 3、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液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D 正确。 答案 D 质壁分离实验的应用 (1) 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不同的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 观察细胞吸水后状态和质壁分离程度的大小 推断不同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2) 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 待测细胞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 发生质壁分离 活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 死细胞(3) 测定细胞液的 浓度范围 同种植物的相同细胞不同浓度外界溶液 观察实验现象 发生质壁分离时外界溶液浓度大细胞有涨大趋势时细胞液浓度大细胞液的浓度介于刚发生质壁分离和尚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浓度 拓展探究 动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吗。 为什么。 答案 能。 因 4、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因此动物细胞与环境溶液之间也可以形成渗透系统。 题组训练 1 (2015 上海卷 ) 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 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用清水引流,重复多次,则在此过程中如图所示细胞中 ( ) A 区域 扩大,区域 紫色变浅 B 区域 缩小,区域 紫色加深 C 区域 扩大,区域 紫色不变 D 区域 缩小,区域 紫色变浅 解析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区域 为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充满的是外界溶液,质壁分离时随着水分的失去,区域 扩大;区域 为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大液泡,质壁分离时随着水分的 5、失去,区域 变小,颜色变深。 本题实验是质壁分离后用清水引流,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故区域 缩小,区域 紫色变浅。 答 案 D 2 (2015 沈阳一模 ) 将 a 、 b 、 c 三组红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浸泡一段时间后其细胞形态如模式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图中所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a 组的比 b 组的高 B 浸泡过程中 a 组细胞失水量小于 c 组细胞失水量 C 若向 a 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则其细胞可能先皱缩后恢复原状 D 上述实验中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而消耗 A 数量比较: cb a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 6、理解判断的能力,难度中等。 根据图中信息,a 组细胞基本可以维持原状, b 组细胞吸水膨胀, c 组细胞皱缩,细胞失水较多;与 a 组相比, b 组细胞吸水,细胞内液渗透压较低;向 a 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后,刚开始外界溶液渗透压可能大于细胞内液渗透压,细胞失水皱缩,后来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液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细 胞吸水恢复原状;细胞形态的改变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失水或吸水造成的,不消耗 A 答案 D 3 (2015 山西四校联考 ) 如图为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力应逐渐升高 B 细胞吸水 7、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 C 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就没有吸水力 D 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更高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曲线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由题图知,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越大,细胞吸水力越强,所以,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力逐渐降低, A 错误;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正相关, B 错误;细胞吸水力与细胞液浓度有关,不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同样具有一定的吸水力, 外界溶液浓度增大时,细胞液与外界溶液间的浓度差增大,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 会更高, D 正确。 答案 D 考点二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1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 8、的比较 2.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 物质浓度 自由扩散时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由于有载体蛋白的参与,有饱和点的出现。 载体蛋白的两大特点。 a 具有特异性:不同物质的载体蛋白不同,不同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b 具有饱和性: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达到饱和时,细胞吸收该 运载物质的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2) 氧气浓度 由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其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和细胞呼吸强度无关。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因此,氧气浓度为 0 时,可由无氧呼吸为其提供能量,故右图中曲线的起点不 在原点。 但当以细胞 9、呼吸强度为自变量时,曲线的起始点应在原点,如图: (3) 温度 温度影响物质运输速率时,既与分子的运动有关,也与细胞呼吸有关。 (2015 岳阳模拟 ) 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下列四种曲线表示: 在研究肝细胞运输物质 X 时,发现与曲线 和 相符,试问:物质 X 的运输方式是 ( ) A 主动运输 B 自由扩散 C 胞吞和胞吐 D 协助扩散 解题指导 曲线 表明,该物质 X 的运输有 饱和点 ,说明物质 X 的运输需要 载体 ;曲线 表明物质 X 的运输与 O 2浓度 无关。 解析 由于物质 X 的运输,需要载体但不耗能,因此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答案 D 10、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四点提醒 (1) 运输速率与 有协助扩散。 (2) 影响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除载体蛋白数量外,还有浓度差。 (3) 抑制 某载体蛋白活性,只会导致以该载体蛋白转运的物质运输受到影响,对其他物质运输不影响。 (4) 抑制细胞呼吸,所有以主动运输方式跨膜的物质运输都会受到影响。 拓展探究 抑制细胞呼吸对胞吞和胞吐 ( 囊泡运输 ) 有影响吗。 为什么。 答案 有影响。 因为囊泡运输也消耗能量。 题组训练 4 (2015 烟台模拟 ) 如下图所示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 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 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a 、 b 、 11、 c 三幅图的横坐标分别表示的条件正确的一组是 ( ) A 载体蛋白数量、温度变化、氧 气浓度 B 氧气浓度、温度变化、载体蛋白数量 C 载体蛋白数量、氧气浓度、温度变化 D 温度变化、载体蛋白数量、氧气浓度 解析 根细胞吸收 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随 过一定浓度则不在增大,且无氧时可通过无氧呼吸供能,故 a 为氧气浓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上升,吸收速率增大,超过一定温度 ( 最适温度 ) 则下降,故 b 表示温度变化; K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与载体的数量成正比,超过一定范围则不再增加,故 c 图可表示载体蛋白数。 答案 B 5 (2015 滨州一模 ) 据报道 ,一种称作 12、 “ 瘦素穿肠蛋白 ” 的药物治疗肥胖,可口服使用,以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的痛苦。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 ( ) A 渗透作用 B 胞吞 C 协助扩散 D 主动运输 解析 瘦素穿肠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吸收方式最可能是胞吞。 答案 B 6 (2015 新乡模拟 ) 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其示意图如下 ( 、 、 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偶联转运蛋白: A 接提供能量的协同运输; b A 动泵: A 接提供能量; c 光驱动泵:光能驱动。 (1) 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 _( 填 “P” 或 “ Q”) 侧, 13、判断依据是 _ _。 (2 ) 主动运输是由 _ 所介导的物质 _ 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 (3) 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 A 动泵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请你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 第二步:将甲、乙两组细胞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 _ _ _。 第三步: _ _ _。 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a 若甲、乙两组葡萄糖的浓度相同,则 _ _。 b _ _。 答案 (1)Q 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 (2) 载体蛋白 逆浓度 (3) 第二步:乙组细胞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 ( 或抑制乙组细胞的细胞呼吸 ) 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a. 小肠上皮细胞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的 b 若甲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小于乙组的,则小肠上皮细胞是以 A 动泵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的 请做: 课时跟踪训练 ( 七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